尤显卿
,
李健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4.01.019
在自约束型热疲劳试验机上对GJW50钢结硬质合金进行了热循环试验,用光学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在热应力的作用下的热疲劳裂纹扩展方式和形态.结果表明:在合金中的两大相--硬质相和钢基体相,热疲劳裂纹优先在硬质相区中扩展;扩展的方式受硬质相粒子的尺寸及分布状态所控制.小颗粒的WC粒子聚集区及该区与钢基体区的交界面是热疲劳裂纹的主要扩展地;大尺寸的WC粒子的"自身裂纹"是热疲劳裂纹的必经之处.由于钢基体相阻碍热疲劳裂纹的扩展,导致裂纹呈非连续性扩展;热疲劳裂纹是以"搭桥"形式穿过钢基体相;扩展路径的形态呈"折线"和"梯形"形态.
关键词:
钢结硬质合金
,
热疲劳裂纹
,
硬质相
,
钢基体相
,
裂纹扩展
刘宝
,
尤显卿
,
陈丽娜
,
张炎
硬质合金
doi:10.3969/j.issn.1003-7292.2009.03.006
在自约束型热疲劳试验机上对LGJW20钢结硬质合金进行了热疲劳试验,借助金相分析、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等方法观察了合金的显微组织,重点研究了LGJW20的热疲劳性能表现,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合金热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中硬质相主要由鱼骨状共晶碳化物、网状二次碳化物及大块状碳化物组成;合金的热疲劳裂纹在缺口根部萌生,以一条主裂纹形式沿碳化物扩展;合适的热处理工艺能提高基体的高温屈服强度,改善合金的组织结构,提高了合金的热疲劳性能.LGJW20经过980℃淬火、200℃回火处理后热疲劳性能最佳.
关键词:
离心铸造
,
碳化物
,
热疲劳裂纹
,
萌生扩展
宋志坤
,
谭福龙
,
马小全
,
刘伟
,
张亚娟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7.01.007
结合宏观裂纹和微观组织分析,通过试验来确定某铸钢轮材料的热疲劳破坏临界循环上限温度.实验发现,在循环上限温度为600℃时,试样开始出现开裂倾向;而循环上限温度为700℃时试样产生急剧破坏;低于600℃时,试样没有产生明显的热疲劳破坏.由此可以确定,600℃可大致作为该铸钢轮材料开始产生热疲劳急剧破坏时的临界循环上限温度.试验还发现表面氧化腐蚀是该铸钢材料热疲劳破坏的一种重要形式.
关键词:
铸钢轮
,
热疲劳裂纹
,
氧化腐蚀
,
热循环上限温度
周健
,
马党参
,
康爱军
,
肖瑞勇
,
刘振天
,
陈再枝
钢铁
对失效后的H13芯棒进行SEM、金相及力学性能分析,并与未经使用的相同热处理工艺的H13芯棒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主要有2种裂纹(热疲劳裂纹及机械磨损裂纹)导致芯棒失效,并且有基体氧化伴随着裂纹的产生;失效芯棒边部碳化物粗化,马氏体回复,硬度降低,且越靠近表面,硬度降低越明显;强度降低是芯棒1表面过早出现热裂纹的主要原因,而韧性不足是机械磨损裂纹深度较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H13芯棒
,
热疲劳裂纹
,
机械磨损裂纹
,
基体氧化
,
强韧性
常立民
,
刘建华
,
于升学
,
蔡大勇
,
杨庆祥
钢铁研究学报
研究了热变形对中铬半钢热疲劳裂纹扩展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铬半钢的热疲劳裂纹扩展符合L=bNa(a<1)的关系.变形量小于40 %时,随变形量的增加,裂纹扩展速率减小,其激活能随之增大.这些变化是由于碳化物形状的改变和粒状碳化物的析出所致.
关键词:
热变形
,
铬钢
,
热疲劳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