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琪英
,
左华亮
,
张琦
,
王铁军
,
马隆龙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2)60710-4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小粒径、具有介孔结构的SAPO-11分子筛。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Ni负载量的Ni/SAPO-11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 N2物理吸附-脱附, NH3程序升温脱附,热重和H2化学吸附技术对该类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详细表征。结果表明, SAPO-11较大表面积和介孔结构可分散Ni,使得Ni粒子尺寸较小。在棕榈油加氢脱氧制备液体烃类燃料反应中,液体烷烃产物由相关脂肪酸中间产物的直接加氢脱氧和脱羰-加氢脱氧两种途径产生。 Ni/SAPO-11催化剂的弱/中强酸性质及其匹配的金属-酸双功能可显著抑制积炭反应,提高催化剂的寿命,液体烷烃收率高达70%,异构烷烃选择性超过80%。
关键词:
棕榈油
,
加氢脱氧
,
烃
,
异构化
,
协同效应
滕波涛
,
常杰
,
万海军
,
鲁继青
,
郑绍成
,
刘亚
,
刘颖
,
郭小惠
催化学报
考虑了烯烃、醇与酸的再吸附及其非本征效应(烯烃、醇与酸在催化剂孔道中的扩散作用、物理吸附及溶解度效应)对产物分布的影响,推导了基于详细反应机理的亚甲基插入的烷基机理F-T合成校正综合动力学模型.利用文献数据对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回归,获得了与文献报道结果相一致的动力学参数.由校正动力学模型计算的烷烃、烯烃、醇与酸产物分布及烯烃比、醇烃比及酸烃比与实验数据较好地吻合.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铁锰催化剂上,烷烃、烯烃、醇与酸生成的反应是平行竞争反应,烯烃、醇与酸在催化剂表面的再吸附及二次反应导致产物分布偏离了ASF分布.动力学研究还表明,相同碳数的醇与酸产物在催化剂表面上再吸附及二次反应的机会比相同碳数的烯烃大.通过比较相同碳数的烯烃、醇与酸的分子体积及沸点,指出了在铁锰催化剂上,低碳数的烯烃、醇与酸的再吸附及二次反应对产物分布影响的非本征效应中,烯烃、醇与酸的扩散阻力不是主导效应.
关键词:
费托合成
,
动力学模型
,
产物分布
,
烃
,
含氧化合物
王峰
,
任杰
,
李永旺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9.12.02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费托石脑油裂解反应中涉及到C_1-C_(14)正构烃和自由基中间体的生成焓及其C-C键解离能(BDE). 结果表明,在所有评价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B97-1、BB1K、B1B95、MPWB1K和MPW1B95)中,MPW1B95/6-311G(d,p)方法计算最精确. 以此方法为基准,进一步对高碳烃及其裂解产物的标准生成焓和C-C键解离能进行了预测. 与可得到的实验数据相比,MPW1B95/6-311G(d,p)方法预测的烃和自由基的平均生成焓分别为0.8和2.7 kJ/mol,C-C键解离能的平均绝对误差只有3.1 kJ/mol,表明此方法不仅可准确计算正构烃标准生成焓和C-C键解离能,而且还能正确预测C-C键解离能变化趋势.
关键词:
密度泛函
,
键解离能
,
生成焓
,
烃
,
自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