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
,
李亚冰
,
陈文仲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2.04.007
采用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代替传统塔式锌精馏炉方孔式陶土换热器技术,并对蓄热室的部分材料进行改进.用热导率较高的耐热钢小球代替部分蓄热体,并采用数值模拟对改进后的蓄热室温度分布及功率的变化进行考查.结果表明,蓄热室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明显提高,尾部蓄热室传热效果增强.高温段向尾部偏移,有效利用了蓄热室的尾部区域,且预热空气温度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
蓄热材料
,
热导率
,
温度分布
,
蓄热室
艾明香
,
王世峰
,
刘光霞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7.03.038
利用 CFD 软件模拟了隧道窑急冷带内喷嘴喷射速度的改变对窑内气体流动的影响,分析了窑内气体的速度和温度分布情况.在热源项相同和单个喷嘴气体流量不变时,减小喷嘴半径增加喷嘴的喷射速度,窑内气体流速和温度都增加,从而有利于窑内制品的冷却.喷射速度增加到一定值后,窑内气体温度趋于稳定,喷射速度有一上限.
关键词:
隧道窑
,
冷却带
,
数值模拟
,
速度分布
,
温度分布
顾毓沁
,
张荣海
,
朱德忠
,
孙晓毅
,
阎桂珍
,
唐祯安
,
工程热物理学报
随着近代高新技术的发展,要求各种探测器微型化。微加工技术的进步,使得微器件制造有了可能,于是微传感器就应运而生了。微热板作为一种微型加热器在微传感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温度分布和热特性直接影响微传感器的工作性能,为此微热板的热测试和热分析成为微传感器的研制、使用和评价所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针对研制中的气体传感器的微热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热测试和分析,获得气体传感器微热板的微小区域的温度分布,为传感器的研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微热板
,
传感器
,
红外热成像
,
温度分布
苗建印
,
邵兴国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从汽相通道V型槽道内液态工质的分布规律入手,对不同V型槽结构内液态工质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汽相通道的温度分布规律以及V型槽结构与热管最大工作能力的基本关系,对热管在微重力条件下的工作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从理论上印证了实验中观察到的基本现象,并结合实验研究提出了优化热管内V型槽道结构的基本方案。
关键词:
型槽结构
,
最大传热能力
,
温度分布
,
温度波动
马爱纯
,
周孑民
,
李旺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以d4.5m×90m熟料窑的喷射干燥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应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窑尾压力和料浆粒径时,窑内温度分布和水蒸气的浓度分布,并对操作参数和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窑尾负压和生料浆的平均粒径对窑内温度分布和水蒸汽浓度分布有较大影响;需要提高窑尾温度和窑尾烘干能力时可提高负压,反之则减小负压;减小料浆粒径,有利于降低窑尾烟气温度,加快物料的升温过程;对直径为4.5m左右的大型回转窑,窑尾负压可根据窑况在-200~-300Pa之间调节,生料浆的平均粒径不宜大于0.1mm.
关键词:
氧化铝熟料窑
,
喷射干燥
,
温度分布
,
仿真优化
单美龙
,
王芳
,
李宝宽
,
赵林
材料与冶金学报
doi:10.3969/j.issn.1671-6620.2011.z1.026
大型钢锭电渣重熔中电流达数万安培,在电渣炉附近空间会形成一个强大的交变磁场,磁场内的钢铁构件,甚至混凝土中的钢筋都要产生涡流发热,即增加了网路的电能损耗,又有损于结构件的强度.本文建立了大型电渣炉短网邻近钢结构的电磁场与温度场的耦合数学模型,并考虑了不同操作电流对钢体构件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钢结构内,距离导电横臂距离越近,感应电流密度和磁感应强度越大.钢结构内存在一个高温区域,最高温度出现在距导电横臂中心距离最小处.当操作电流越大,结构内的温度越高.当结构区域距导电横臂中心距离大于0.6m处,结构的温度较低,接近于室温,电流的感应作用较弱.模拟结果对钢结构优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电渣重熔
,
钢结构
,
电磁场
,
焦耳热分布
,
温度分布
周家林
,
李立新
,
闫文青
,
罗钢
钢铁研究学报
采用有限元计算模型和实测轧件温度以及精轧各道次的轧制压力值,对不同边界条件下的传热系数和塑性功转热率进行了优化计算,得到了轧件断面温度场.在此基础上考虑了再结晶等因素,建立了计算精轧过程中应力-应变曲线的流变应力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X46级管线钢精轧各道次的流变应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用Sims法计算的结果吻合较好,能真实反映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
管线钢
,
热轧
,
温度分布
,
再结晶
,
平均流变应力
,
有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