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萃敏
,
刘丹丹
,
尹晓星
,
米楠
,
黄学平
腐蚀与防护
doi:10.11973/fsyfh-201506002
再生水的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输配过程中,再生水与管道内表面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而产生腐蚀,再生水处理工艺对于腐蚀离子和腐蚀微生物的控制势必成为将来再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热点.因此,建立基于化学腐蚀与微生物腐蚀过程协同的管网腐蚀控制与水质调控应用工艺具有深远的意义.分析了国内再生水处理工艺、混凝与消毒工艺、管网腐蚀与控制的研究进展;从传统再生水处理工艺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了混凝剂的合理选择、混凝过程控制、消毒工艺优化等关键环节对再生水管网腐蚀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
化学腐蚀
,
微生物腐蚀
,
再生水
,
处理工艺
,
配水管网
,
混凝
,
消毒
林永增
,
王国栋
,
刘相华
,
朱诚
材料与冶金学报
doi:10.3969/j.issn.1671-6620.2010.01.017
冷轧废水是一种处理难度大的综合性废水,通过利用轧钢盐酸酸洗废液以直接氧化法制备的聚合氯化铁对某冷轧厂废水进行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酸洗废液制备的聚合氯化铁对冷轧综合废水具有良好的混凝作用,能去除COD和SS,改善泥污的脱水性能;处理500 mL该废水的工艺条件为:聚合氯化铁的用量为1.5~2.0 mL,助凝剂PAM的用量为0.2~0.25 mL,pH值控制在7~8,沉降时间30 min.在现场成功实施且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冷轧废水
,
聚合氯化铁
,
混凝
,
污泥脱水性能
董秉直
,
李伟英
,
秦祖群
,
赵冀平
,
尚亚波
,
谭章荣
,
范瑾初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5.01.009
采用混凝-砂滤-超滤膜的联用工艺对长江原水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混凝-砂滤作为预处理能有效地去除大分子的有机物.5个月的试验中,膜压差增长缓慢,实现了长期稳定运行.出水的浊度、CODMn和DOC的平均值分别为0.068 NTU,1.23 mg/L和1.3 mg/L.
关键词:
长江原水
,
超滤膜
,
混凝
,
膜压差
李开伟
,
李伟英
,
陆俊宇
,
马前
,
蒋福春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1.04.012
通过混凝-粉末活性炭(PAC)吸附-浸没式超滤膜(UF)组合工艺去除砂滤池反洗水(FBWW)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以降低后续回用过程中消毒副产物(DBPs)生成量.试验对3种混凝药剂——聚合硫酸铁(PFS)、三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铝(PACl)处理FBWW的效果进行了比较,探讨其对UV254和水溶性有机物(DOC)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PFS对有机物去除效果优于PACl和FeCl3;PFS与粉末活性炭混合投加可增加有机物去除率,粉末活性炭为20 mg/L,PFS为8 mg/L时出水浊度为0.85 NTU,UV254和DOC去除率分别为43%和31%;采用混凝- PAC吸附-超滤膜(UF)处理FBWW对UV254和DOC去除率分别达到51%和41%,出水浊度为0.19 NTU,UV254为0.031 cm-1,DOC为2.76 mg/L.此工艺可有效降低反冲洗水中DOM含量,达到重新利用净水厂废水的目标.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
混凝
,
粉末活性炭吸附
,
砂滤池反洗水
,
浸没式超滤膜
张进
,
董强
,
孙宇新
,
刘杏芹
,
孟广耀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6.06.012
提出用混凝与陶瓷膜微滤组合工艺处理阴极电泳漆废水的方法,研究了pH值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操作压差、膜面流速对膜通量的影响,得到了适宜的操作条件和有效的膜清洗方法.结果表明:料液pH值为6.7时,混凝过程对CODCr去除率的贡献约63%,之后的微滤使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增加到85%.采用平均孔径为0.2 μm的氧化锆膜,在膜面流速4.2 m/s,压差0.10 MPa,温度30℃,膜稳定通量约250 L/(m2·h),渗透液可作为涂装车间循环冲洗水用.混凝作为前处理过程有助于提高膜的渗透通量,降低膜污染,改善出水水质.
关键词:
电泳漆废水
,
混凝
,
微滤
,
陶瓷膜
,
渗透通量
吴水波
,
李晓波
,
顾平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8.05.015
用国产中空纤维膜组件,研究膜混凝反应器小试规模条件下的除砷效果.结果表明:膜混凝反应器的除砷效果良好,砷的去除率高达92.8%~98.2%,可使原水中As(V)的浓度从100 μg/L左右降至10μg/L以下,出水平均舍砷4.40μg/L,完全满足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的要求;膜污染是导致膜比通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铁盐对膜污染的贡献较小,膜污染主要是有机物污染,占总量的67.2%;通过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可使膜比通量恢复到新膜的87.8%.
关键词:
饮用水
,
混凝
,
微滤
,
除砷
,
膜污染
胡国付
,
沙布
,
刘耀璘
,
顾平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7.04.012
针对渤海近岸海水浊度高、有机物和悬浮固体含量大等特点,开发了一体化混凝-微滤工艺对海水进行预处理.系统较长时间运行表明,出水水质好,能满足海水反渗透进水的要求.对污染的膜进行系统清洗后,膜通量基本可恢复至新膜水平;膜表面沉积物中Ca2+、Mg2+等的化合物含量较高;NaOCl溶液可有效洗脱膜表面UV254所代表的腐殖质类天然有机物.
关键词:
海水预处理
,
混凝
,
浸没式微滤
,
一体化工艺
洪云
,
张伟军
,
左竟成
,
刘园园
,
董伟
,
王东升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2.2014061005
选择牛血清蛋白和腐殖酸作为实验对象,考察了硫酸铝投加量和pH对两种有机体系有机物去除率、电荷性质以及絮体性质(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和沉降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硫酸铝混凝对腐殖酸的去除效率要高于BSA,当硫酸铝投加量为5 mmol·L-1时,两种体系中DOC的去除率均达到最高。电中和在腐殖酸的混凝去除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而吸附架桥是BSA去除的主要机理。对于两种有机体系,随着硫酸铝投加量的升高,絮体粒径逐渐减小,而分形维数增大。相比腐殖酸体系,BSA混凝形成絮体粒径大但分形维数更小,同时絮体沉降性较差。此外,两种体系中DOC去除率在pH值等于6时均达到最高。同时,当pH值从5上升到9的过程中,BSA体系粒径逐渐增加;而在腐殖酸体系中,在pH值小于6时,絮体成长平衡时间延长,同时平衡后絮体粒径要明显大于pH值大于7条件下形成的絮体。
关键词:
硫酸铝
,
混凝
,
牛血清蛋白
,
腐殖酸
,
絮体
李刚
,
高鑫堂
,
李克青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1.01.015
以辽河油田某稠油污水处理厂外排水为对象,采用混凝与微滤膜(MF)处理相结合的方法.从操作压差、膜孔径、混凝处理等多个角度对稠油污水膜分离及组合工艺进行条件优化和效果分析.确定选择0.5 μm孔径膜、0.25 MPa操作压差为膜最佳操作运行条件;通过常规的混凝和膜分离联合处理方法可有效去除稠油废水中悬浮性及部分可溶性有机污染物,处理后出水COD平均浓度86~97 mg/L,去除率达到43.4 %;且膜清洗通量能够恢复96.8%.结果表明该工艺远优于传统工艺,可以作为稠油污水二级处理保障工艺.
关键词:
稠油污水
,
混凝
,
微滤
,
联合工艺
,
溶解性有机物
严群
,
余洋
,
周娜娜
,
徐晶
,
桂勇刚
,
罗仙平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4.01.019
以某钨矿含砷选矿废水为处理对象,针对常规铁盐混凝工艺除砷的不足,提出采用氧化-铁盐混凝法.氧化剂选用双氧水和次氯酸钠,研究探讨了两种氧化剂对混凝沉淀法除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铁盐除砷的工艺条件:pH值7.55左右,三氯化铁投加量453.33 mg·L-1(Fe/As摩尔比=3.0),混凝反应时间25 min,PAM投加量40 mg·L-1固定时,双氧水氧化反应阶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5.50 ~7.50,氧化时间25 min,双氧水投加量950 mg·L-1,选矿含砷废水经该预氧化工艺处理后,再由铁盐沉淀法处理,出水砷浓度降至0.302 mg·L-1,砷去除率达到99.28%;次氯酸钠氧化反应阶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6.00 ~8.00,氧化时间25 min,次氯酸钠投加量1500 mg·L-1,选矿含砷废水经该预氧化工艺处理后,再由铁盐沉淀法处理,出水砷浓度为0.437 mg·L-1,砷去除率可达到99.0%.经比较分析得出双氧水为最佳氧化剂.
关键词:
选矿废水
,
砷
,
氧化
,
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