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
胡鸿飞
,
侯盛东
,
陈德明
,
伍良英
,
魏昶
钢铁钒钛
从包覆成膜时热力学所决定的包膜量以及工艺本身引入的盐分对包膜量的影响出发,分别探讨了TiO2表面包覆致密SiO2膜的最小包膜量与最大包膜量;同时进行TiO2表面包覆不同量SiO2时实验样品的酸溶性、吸油量、消色力、白度等性能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TiO2表面包覆致密SiO2适宜的包膜量.
关键词:
钛白
,
包膜量
,
耐候性
,
酸溶性
,
沉积率
,
吸油量
,
白度
,
消色力
罗志强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5.06.006
研究了煅烧温度对锐钛型钛白消色力、白度、形貌及粒径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拉曼光谱、颜料性能检测、SEM对煅烧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从915 ℃增加至970℃,消色力逐渐增加,蓝相逐渐降低;较高煅烧温度下钛白粒子将发生烧结,平均粒径增大至310 nm,且不均匀.935~ 945℃为最佳煅烧温度,得到的钛白粒径为260 nm,粒度分布较窄,消色力大于1 500,蓝相大于4.0.
关键词:
锐钛型钛白
,
消色力
,
白度
,
煅烧温度
,
粒径
孙元智
,
张清
钛工业进展
doi:10.3969/j.issn.1009-9964.2001.03.002
简要回顾了我国氯化法钛白技术研究开发的历程,介绍了锦州1.5×104t/a氯化法钛白粉项目技术攻关取得的突破,尤其是核心关键技术与设备--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氧化炉开发研制成功,解决了氧化炉除疤的难题,大幅度提高了钛白半成品的质量.新型氧化炉的研制开发成功及其它一系列技术的突破,实现了全线工艺流程通顺和较长周期的运行,并实现了批量生产,说明我国已掌握了氯化法钛白生产技术,并具有创新能力,为我国氯化法钛白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关键词:
氯化法钛白
,
氧化炉
,
氧化半成品
,
晶型
,
粒度
,
消色力
马维平
,
徐玉婷
,
杜剑桥
,
成朝艳
,
伍广蓉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5.02.003
研究了硫酸铝作为钛白粉的盐处理剂对钛白初品的作用规律,主要包括硫酸铝对钛白初品金红石晶型转化率、消色力、白度、粒子形貌等方面的影响.试验表明:硫酸铝是金红石晶型转化抑制剂,铝盐在钛白粉中含量在0.08%~0.28%范围内对钛白初品消色力几乎无影响.当钛白初品中铝盐含量在0.05%~0.10%范围内,钛白初品白度值随着含铝量的增加而增长,当铝盐含量在0.10%~0.50%范围内,钛白初品白度值随着铝盐含量增加反而不断降低.研究显示硫酸铝的加入有利于钛白初品粒子按四方晶系生长.
关键词:
钛白粉
,
盐处理
,
硫酸铝
,
白度
,
消色力
吕滨
,
于学成
,
吴琼
,
姜志刚
,
臧颖波
,
王凯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2.05.018
以气态四氯化钛为前躯体,水蒸气、三氯化铝和氯化钾为添加剂,采用高温气相氧化法制备出金红石型二氧化钛超细粉.通过热力学计算、X射线衍射(XRD)、粒度分析、扫描电镜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SEM-EDX)等方法研究了水蒸气、三氯化铝和氯化钾在气相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二氧化钛粒子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水蒸气起到了成核剂的作用,它与四氯化钛及三氯化铝反应生成的相应氧化物提供了气相反应所需的晶核;三氯化铝作为晶型转化剂的同时,在改善二氧化钛表面状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氯化钾是一种离子剂,它的加入提高了二氧化钛粉体的分散性,获得了均匀的粒度分布,细化了晶粒,改变了粉体的消色力.随着氯化钾加入量的逐渐提高,二氧化钛的消色力随之增加,当氯化钾的加入量在(100~120) ×10-6时,消色力达到125%.研究同时表明,气相反应中二氧化钛微粒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非均相成核—表面作用与晶型转化—颗粒长大与静电作用等基元步骤.
关键词:
气相氧化法
,
二氧化钛
,
金红石型
,
氯化法
,
消色力
梁安兵
,
田从学
,
陈华
,
陈志容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6.02.003
以低浓度工业钛液所制偏钛酸为原料,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考察盐处理剂加量(锌盐、钾盐、磷盐)和煅烧段最高温度的正交交互作用影响,对偏钛酸进行粒度、XRD表征分析,并测试样品消色力指标,建立有效回归模型,预测钛白质量.最佳盐处理煅烧条件为:ZnO 0.36%,K2O 0.70%,P2O5 0.20%,高温段煅烧温度850℃,试验值与预测值吻合度较好.
关键词:
金红石型钛白粉
,
消色力
,
盐处理
,
煅烧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