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和荣
,
马坚
,
李晓刚
,
董超芳
,
陆启凯
,
冯皓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9.02.002
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系统研究了1060纯铝在0.6mol/L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腐蚀产物的微观形貌,采用能谱分析了腐蚀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1060纯铝表面不同区域活性溶解程度不同,且试样表面的氧化电流峰分布呈条带状;腐蚀溶解主要发生在FeAlx相周围;试样表面的腐蚀产物数量较少、分布不均匀,腐蚀点主要呈圆环形.
关键词:
1060纯铝
,
活性溶解
,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
氧化电流
王树森
,
梁成浩
,
黄乃宝
,
马力
,
吴建华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11951/j.issn.1005-0299.20150109
为提高铝合金的阳极性能,采用电化学方法、电偶实验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研究了不同Cu杂质含量的Al-Zn-In牺牲阳极在海水条件下的阳极性能.结果表明:铝合金牺牲阳极的Cu质量分数为0.005%时,阳极表面溶解均匀,工作电位处于-1.047~-1.068 V,电流效率达到93%以上,耦合电位较负且稳定,耦合电流适中,2 h时Al和Zn的溶解量分别为22和3.8μg/L,2和48 h时的扫描电流峰值分别为27和36 mA,试样的耐蚀性增强;而Cu质量分数超过0.005%后,会限制In的活化作用,活性溶解阻力逐渐增大,随着Cu含量的增加电流效率明显下降.Cu质量分数0.005%的铝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阳极性能.
关键词:
铝合金
,
牺牲阳极
,
Cu杂质
,
耐蚀性
,
活性溶解
,
电化学测试
刘志红
,
李瑛
,
刘忆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9.05.003
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研究了非晶和铸态的Mg58.5Cu30.5Y11镁合金在0.005 mol/L H2SO4+0.25 mol/L Na2SO4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开路电位下两种材料均发生活性溶解,非晶合金由于具有高反应活性,比铸态合金更容易腐蚀;但当外加阳极电位增加至一定数值后,非晶合金的阳极溶解速度低于铸态合金,这是由于非晶合金中溶解到溶液中的Cu重新沉积到合金表面形成了具有保护性能的Cu富集层;铸态合金由多种相组成,不同相之间的电偶腐蚀加速了铸态合金的溶解.
关键词:
非晶镁合金
,
活性溶解
,
腐蚀
,
酸性介质
栗韬
,
黄惠
,
王钲源
,
郭忠诚
腐蚀与防护
doi:10.11973/fsyfh-201704008
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研究了Al-Mg合金在3.5% NaCl(质量分数)+5 mmol/L KI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腐蚀后试样的表面形貌,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合金内金属间化合物成分,初步探讨Al-Mg合金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Al-Mg合金表面不同区域活性溶解度不同,且腐蚀主要发生在金属间化合物与基体铝界面处;Al-Mg合金表面氧化电流峰的数量和数值随腐蚀时间延长而不断变化,说明在腐蚀过程中基体表面溶解是不均匀的,金属间化合物优先被腐蚀,144 h后出现明显腐蚀坑.
关键词:
Al-Mg合金
,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
,
活性溶解
,
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