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明洋
,
吕宪俊
,
姜梅芬
,
吴蓬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418
采用机械活化的方法对某金矿尾矿用作水泥混合材进行了试验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比表面积在一定的范围内,尾矿的活性指数随着尾矿比表面积的增大而提高;当尾矿粉磨至比表面积为400 m2/kg时尾矿的活性指数已达到65%,当尾矿粉磨至比表面积为500 m2/kg后尾矿的活性指数几乎不再发生变化。通过火山灰性试验发现,该金矿尾矿的火山灰性不合格,因此不属于火山灰质混合材;利用电子探针对尾矿水泥净浆微观形貌分析发现,尾矿参与了部分水化反应;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尾矿掺量在20%以内其强度满足42.5R等级水泥强度要求,掺量在30%以内其强度满足32.5 R等级水泥要求,其安定性、凝结时间等均符合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要求。
关键词:
金矿尾矿
,
机械活化
,
活性指数
,
火山灰性试验
,
水化产物
吴蓬
,
吕宪俊
,
胡术刚
,
姜梅芬
,
赵楠
硅酸盐通报
为了研究矿渣成分和细度对其活性的影响,本文对六种不同种类的矿渣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和不同比表面积下活性指数的测定,并且对其水化产物进行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细度和成分是影响矿渣活性的主要因素,矿渣细度变细,活性指数明显增大,并且矿渣的成分对活性的影响要低于细度对活性的影响;微观结构分析发现,矿渣颗粒表面被严重水化侵蚀,并且生成一些低C/S (Ca/Si)比的水硅酸钙凝胶和低C/A(Ca/Al)比的水化铝酸钙等物质.
关键词:
矿渣
,
比表面积
,
粉磨
,
活性指数
,
水化程度
李德忠
,
倪文
,
张玉燕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研究铁尾矿的粒度分布对铁尾矿反应活性的影响,测试了4种不同粉磨时间的铁尾矿的粒度分布,采用分形理论,计算了铁尾矿粒度分布的分形维数,研究了铁尾矿粒度分布的分形维数与铁尾矿的平均粒度、比表面积、砂浆抗压强度及活性指数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铁尾矿粒度分布的变化,分形维数与其比表面积、活性指数均呈现良好的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44和0.9695;分形维数与粒径D50、D90呈现良好的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2和-0.9317.分形维数对胶砂试块28 d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大,相关系数为0.9829,对胶砂试块3 d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弱,相关系数为0.9518.
关键词:
铁尾矿
,
粒度分布
,
分形理论
,
抗压强度
,
比表面积
,
活性指数
刘向阳
,
张同生
,
张平平
,
韦江雄
,
余其俊
硅酸盐通报
低活性粉煤灰颗粒与水化产物界面粘接不良,是导致粉煤灰水泥强度等性能较差的根本原因.本文将预水化的低活性粉煤灰在适宜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利用粉煤灰颗粒表面水化产物脱水相可再水化的原理,达到改善粉煤灰颗粒与水化产物的界面粘结性能.探讨了处理温度、粉煤灰粒度、预水化程度等参数对粉煤灰活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50℃处理时,粉煤灰表面水化产物分解生成低结晶度β-C2S,该矿物可再水化,进而改善了粉煤灰颗粒与水化产物的界面粘结.预水化程度为5%~6%(水化深度0.22~0.27 μm)时,处理后粉煤灰活性指数最高.该方法对粗粉煤灰活性改善效果较好,且对早期活性指数的提高幅度较大.
关键词:
低活性粉煤灰
,
表面胶凝性
,
活性指数
,
水化产物脱水相
陈梦义
,
周绍豪
,
李北星
,
王薇
硅酸盐通报
通过粉磨时间、强度测定和活性指数指标研究了迁安和密云两种不同来源铁尾矿粉磨特性及其活性差异,并通过活性Si4+和Al3+溶出量及孔结构和SEN测试对其活性差异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铁尾矿因其化学成分及组成的矿物差异,使其易磨性、力学性能及活性均有差异.密云铁尾矿的易磨性显著高于迁安铁尾矿,且其活性Si4+和Al3+溶出量高于迁安铁尾矿,从而使其活性、力学性能及孔结构分布均优于迁安铁尾矿.
关键词:
铁尾矿
,
活性指数
,
活性Si4+和Al3+溶出量
,
孔结构
朴春爱
,
王栋民
,
张力冉
,
王长安
,
刘海亮
硅酸盐通报
通过机械粉磨时间对铁尾矿粉密度、比表面积、颗粒分布以及微观形貌影响研究得出:随着粉磨时间的延长,铁尾矿粉颗粒逐渐被细化,密度先减后增,比表面积先增后减;粉磨2 h时,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值770 m2/kg,粒径(5±2)μm的颗粒含量约为40%,且小于5.13μm的颗粒累积含量最高,但过度粉磨会有弱团聚现象;通过研究机械力活化对铁尾矿粉活性的影响以及红外光谱( IR)分析得出:粉磨2 h的铁尾矿粉在10%~50%掺量下,其3 d、7 d、28 d抗折强度比与活性指数均为最大值,该粉磨时间下最大程度的活化了铁尾矿粉;机械粉磨细化作用使颗粒无序化物质增多,致使活性提高。
关键词:
机械力活化
,
铁尾矿
,
活性指数
,
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