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建兵
,
王明智
,
王艳辉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1998.01.017
用恒沸水解方法(BH)制备了颗粒度均一(0.1μm)的纳米晶(9nm)2.2mol%Y2O3-ZrO2(以下简称:2.2Y-ZrO2),用化学共沉淀方法(CP)制备了松散团絮状的纳米晶(20nm)2.2Y-ZrO2.对这两类ZrO2粉体增韧SiC中介金刚石超硬复相陶瓷进行了XRD、SEM、及韧性、耐磨性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超高压烧结后,水解法ZrO2在SiC中介相内以均一的粒度(0.1μm)均匀分布,并以100%t相存在,断裂时t→m相变量达38vol%,冲击韧性达16.8J/cm2,磨耗比为5.5×104.而化学沉淀法制备的ZrO2在SiC中介相内呈不均匀粒度分布,t相存量62vol%,断裂过程t→m相变量为17vol%.耐磨性和韧性较低.
关键词:
ZrO2团聚
,
超高压
,
金刚石
,
碳化硅
,
增韧材料
,
水解法
,
化学共沉淀法
龙腾发
,
颜昌琪
,
张漓杉
,
钟山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20.002
以硝酸铋和硝酸银为主要原料,采用水解法制备了可见光响应型高效复合催化剂Bi6O26N5H9/AgCl.利用X射线仪(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并以碱性染料罗丹明B为目标污染物,金属卤化物灯为可见光光源测试其光催化性能,研究了初始Bi3+/Ag+物质的量比、废水pH及浓度等对Bi6O26N5H9/AgCl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对光催化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种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当罗丹明B的质量浓度为20 mg/L、AgCl/Bi6O26N5H9催化剂用量为0.5 g/L、pH=4.6、光照30 min条件下,罗丹明B脱色率、COD和TOC去除率分别为98.73%、88%和69%.活性物种的检测表明光催化过程产生的主要活性物种为·OH自由基,而非空穴和超氧阴离子.
关键词:
Bi6O26N5H9/AgCl
,
可见光催化剂
,
水解法
,
羟基自由基
吕玉珍
,
杨瑞枫
,
梁芳
,
赵子华
,
齐兴义
,
杨青林
,
邓元
,
嵇天浩
,
郭林
,
徐惠彬
功能材料
采用水解法合成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修饰的Fe2O3纳米材料(包括球形与纳米棒、球形与纳米线)和未经PVP修饰的菱形α-Fe2O3纳米材料.产物的紫外吸收边约为480nm,较体相材料明显"蓝移".PVP修饰的纳米Fe2O3的矫顽力、饱和磁化强度和剩余磁化强度较未修饰的产物均有提高.
关键词:
Fe2O3纳米材料
,
水解法
,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
高分子修饰
朱艳
,
陆涛
,
原帅
材料开发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003-1545.2009.06.008
用TiCl4水解法,以Na2CO3溶液为中和剂,通过相转移反应制备出纳米TiO2颗粒,此制备方法未见报道.制备产物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分析.实验证明,在Na2CO3溶液55℃条件下,将TiCl4从正辛醇溶液相中转移到水相,与水发生反应制得了纳米TiO2的前驱体Ti(OH)4.经过70℃真空干燥6h,在400℃下煅烧3h后,得到了分布均匀,少团聚的纳米TiO2颗粒.结合实验现象讨论了TiO2制备机理,包括TiCl4水解法反应机理、相转移反应机理和液相中生成固相微粒机理,说明了升高体系温度、以Na2CO3水溶液中和H+,使得反应液pH值在碱性条件下,有利于水解反应向正向移动.采用相转移反应方法和在液相中生成固相微粒过程中通过产物控制浓度,可以获得分布均匀,少团聚的纳米TiO2颗粒.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
水解法
,
相转移
,
表征
岳斌
,
高晓亚
,
王雅文
,
张小超
,
王韵芳
,
樊彩梅
人工晶体学报
以Bi(NO3)3·5H2O为原料,乙二醇(ethylene glycol,EG)为溶剂,采用水解法,在不同沉淀剂(NH3·H2O,Na2CO3和CO(NH2)2)条件下制备了BiOCl光催化剂.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2物理吸附、紫外可见漫反射(DRS)、光致发光(PL)光谱等手段对所制样品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染料为降解物,评价了不同沉淀条件对BiOCl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沉淀条件对BiOCl光催化剂的结晶度、晶粒尺寸、形貌、禁带宽度、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效率有明显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其光催化活性.其中以尿素为沉淀剂制得的催化剂BiOCl-3在模拟太阳光下降解甲基橙(MO)实验中显示了良好的光催化效率,光照60 min后对MO的降解效率达97%.BiOCl-3较高的光催化活性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均匀的片状结构、较窄的带隙(2.9 eV)和较高的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效率.自由基和空穴捕获实验证明,光生空穴是BiOCl-3光催化反应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种.此外,所制备的BiOCl-3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催化稳定性,重复使用4次后对甲基橙的降解率仍保持在89%以上.
关键词:
沉淀剂
,
BiOCl
,
水解法
,
光催化
,
甲基橙
谭小伟
,
高家诚
,
邹建
,
王勇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7.01.009
采用TiCl4水解法制备了锐钛矿和金红石型的纳米TiO2,用XRD和TEM对粉体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在400~1 000℃之间对锐钛矿型TiO2进行煅烧,分析了不同温度处理后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光催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以TiCl4为前驱体,在90℃时水解制得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在600~800℃之间开始向金红石型转变,在800℃时全部转变为金红石型纳米TiO2;600℃煅烧处理后的纳米TiO2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活性,光照3 h后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可以达到86.96%.
关键词:
TiCl4
,
水解法
,
锐钛矿型
,
金红石型
,
光催化活性
沈杨扬
,
袁萍
,
刘明星
,
熊友发
,
范紫权
,
钟盛华
稀土
对中钇富铕离子稀土矿萃取分离前的料液,用水解法除铝,进行了pH、稀土浓度、温度、陈化时间等条件的除铝实验,测定出这些条件下Al(OH)3的沉淀反应商(Q)及部分Ksp[Al(OH)3]值.实验的Al去除率最大为97%,表明精矿溶解料直接用水解法除铝可行.与萃取法除铝相比,该方法简单,不需增加设施,成本低.
关键词:
稀土
,
除铝
,
中钇富铕矿
,
水解法
马春阳
,
吴飞飞
,
王金东
,
肖清贵
,
徐红彬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铋盐转化水解法制备了四方相氯氧化铋晶体,研究反应温度、水解反应用水量以及反应液滴加顺序对产物粒径、产率及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Bi(NO3)3·5H2O与HCl摩尔比为1∶5,反应温度为25~30℃,反应液滴加顺序为A→B,用水量为35 mL.该条件下制备出片状氯氧化铋晶体颗粒粒径0.5~2 μm,产物分散性良好.利用马尔文激光粒径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氯氧化铋的粒度分布、晶面结构和微观形貌分析可知,所制备的氯氧化铋粒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曲线,且纯度高无任何杂质,反应液滴加顺序对产物形貌影响较大.
关键词:
氯氧化铋
,
水解法
,
粒径
,
产率
龙腾发
,
张漓杉
,
钟山
,
颜昌琪
硅酸盐通报
以氯化铋和硝酸银为主要原料,采用水解法制备了可见光响应型的高效复合催化剂BiOCl/AgCl.利用X射线仪、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并以罗丹明B(RhB)为目标污染物,250 W卤素灯为可见光光源测试其光催化性能,研究了初始Bi3+/Ag+物质的量比、溶液pH值等对BiOCl/AgCl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以EDTA,NBT andTBA作为抑制剂对光催化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种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以Bi3+/Ag+初始物质的量比为100:1合成的样品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在RhB的浓度为20 mg/L、pH =4.6、光照30 min条件下,RhB的脱色率、COD和TOC去除率分别为98%、73%和48%.活性物种的检测表明光催化过程产生的主要活性物种为超氧阴离子,而非空穴和·OH自由基.
关键词:
BiOCl/AgCl
,
可见光催化剂
,
水解法
,
超氧阴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