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尊举
,
李国会
,
董亚荣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2.10.013
采用水淬渣作为吸附剂对含铜电镀清洗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对于pH为5.02,ρ(Cu2+)为20.06mg/L的含铜电镀清洗废水,常温下,采用6g/L水淬渣,作用t为20min,Cu2+去除率达99%,出水p(Cu2+)小于0.15mg/L,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关键词:
电镀废水
,
水淬渣
,
吸附
,
Cu2+
李宇
,
孙恒虎
,
赵永宏
,
杜小满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将矿渣在不同温度重新熔融并水淬的方法制备了不同水淬渣样品,应用XRD、DTA等分析手段对不同样品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胶凝材料抗压强度实验,研究了不同水淬样品在潮湿环境保存7 d后的胶凝活性变化特点及原因.研究表明,形成过程对水淬渣在不同保存环境下胶凝活性的影响不同,较低水淬温度下形成水淬渣的胶凝活性在潮湿环境中下降最大,样品玻璃相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分相结构是产生这一影响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水淬渣
,
形成过程
,
保存环境
,
胶凝活性
汤庆国
,
顾小杨
,
穆小占
,
孟军平
,
王宗浩
,
梁玉丽
,
梁金生
人工晶体学报
以中钢滨海公司铁镍冶炼排放出的水淬矿热电炉渣为主要原料,通过复配、研磨、成型和高温烧结,制备成双晶相微晶陶瓷烧结体.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验证,研究成核剂的添加量、球磨时间和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双晶相微晶陶瓷强度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热分析(TG、DTA(TG-DTA))和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不同焙烧温度下,形成的双晶相微晶陶瓷的物相组成、晶体结构和结晶度的变化规律,结合热分析曲线,讨论温度对电炉渣微晶陶瓷析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是影响双晶相微晶陶瓷强度、晶粒尺寸和比例的关键,成核剂能够提高烧结体的强度,促进透辉石相和橄榄石相晶体的共生.当成核剂MnO2的加入量为5%,在1200℃烧结2h时,微晶陶瓷样品的抗弯强度可达59.8 MPa,形成品粒直径2~4μm的短柱状结构透辉石和斜方晶系橄榄石共存的双晶相微晶材料.
关键词:
水淬渣
,
微晶陶瓷
,
双晶相
,
成核剂
,
结晶度
朱喆
,
茹红强
,
常青
,
喻亮
,
吕鹏
中国稀土学报
以高炉水淬渣合成的Ca-α-Sialon粉体为原料采用无压烧结技术制备了(Ca/Y)-α-Sialon陶瓷. 通过用排水法、三点弯曲实验法、金相显微镜法、 XRD法等手段研究了(Ca/Y)-α-Sialon陶瓷的烧结致密化过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相组成和材料的断裂特征. 结果表明, 适量的Y2O3促进材料的烧结致密化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但Y2O3过量(大于10%)时对材料的烧结和力学性能不利. 掺杂Y3+的(Ca/Y)-α-Sialon呈柱状晶, 随着Y2O3含量的增加和烧结温度的提高, (Ca/Y)-α-Sialon呈柱状晶出现粗化和等轴化. 含10%Y2O3的材料在1700 ℃烧结时可获得较高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
(Ca/Y)-α-Sialon
,
水淬渣
,
力学性能
,
显微组织
,
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