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晨
,
马新宾
,
王胜平
,
李振花
催化学报
采用LiNO3对γ-Al2O3进行改性,制备了以多孔锂铝尖晶石为载体,以Pd为活性组分的PdCl2-CuCl2/Li-Al-O负载型催化剂,并考察了催化剂对CO低压气相合成碳酸二乙酯(DEC)反应的催化性能,探讨了载体Li/Al比、改性浸渍方法、不同改性金属、 Pd负载量和反应压力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Li)/n(Al)=0.2,压力为0.3 Mpa和温度为110 ℃时,DEC的时空收率可达到418 g/(L·h).用LiNO3对γ-Al2O3改性后的催化剂载体表层具有LiAl5O8尖晶石结构,不同Li/Al比的催化剂载体的晶胞参数、晶胞体积略有不同.采用双金属改性的催化剂载体表面由于结晶度较低不能形成"完全尖晶石结构",其催化活性较低.随着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PdCl2含量的增加,可有效提高产物DEC的时空收率;锂铝尖晶石载体表面的酸性较低,有利于提高目标产物DEC的选择性.
关键词:
碳酸二乙酯
,
一氧化碳
,
亚硝酸乙酯
,
氯化钯
,
氯化铜
,
氧化铝
,
锂铝尖晶石
,
负载型催化剂
刘杰
,
周广栋
,
吕学举
,
甄开吉
,
张文祥
,
程铁欣
催化学报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含量MgO改性的γ-Al2O3, 采用X射线衍射、 N2物理吸附、 NH3的程序升温脱附和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表面酸性和氧化还原性质,并对CuCl2-KCl/MgO-Al2O3催化剂催化乙烷氧氯化制氯乙烯反应进行了活性评价. XRD结果表明,通过使用Mg(NO3)2溶液浸渍γ-Al2O3载体在表面上形成了表层镁铝尖晶石结构. TPR结果说明,表层MgAl2O4的生成加强了活性物种Cu与载体的作用,促进了CuⅡ→CuⅠ的还原. CuCl2-KCl/MgO-Al2O3催化剂对乙烷氧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表明,随着MgO-Al2O3载体中MgO含量的增加,乙烷转化率和氯乙烯选择性逐渐升高,当MgO含量增加至10%时,氯乙烯的选择性最高(49.1%). NH3-TPD结果表明,表层MgAl2O4中和了γ-Al2O3表面的强酸中心,增加了弱酸中心的数量是氯乙烯选择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乙烷
,
氧氯化
,
氯乙烯
,
氯化铜
,
镁
,
铝
,
尖晶石
,
改性
吕学举
,
刘杰
,
周广栋
,
李亚男
,
甄开吉
,
李文兴
,
程铁欣
催化学报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常规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CuCl2-KCl-LaCl3三组分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对乙烷氧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中乙烷的转化率较稳定,但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氯乙烯的选择性和收率明显下降. XRD,N2吸附,TGA/DTA和XPS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反应的进行,催化剂中的活性物种Cu2+逐渐被还原成Cu+,并且积炭的产生使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减小. 活性物种Cu2+的减少及比表面积的降低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氯化铜
,
氯化钾
,
氯化镧
,
氧化铝
,
乙烷
,
氧氯化
,
氯乙烯
杨平
,
曹勇
,
包信和
,
戴维林
,
范康年
催化学报
以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盐或氢氧化物为助剂修饰活性炭(AC)负载的Wacker催化剂PdCl2-CuCl2. 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反应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以乙酸钾(KOAc)为助剂的效果最好. 在KOAc/CuCl2摩尔比为1.0的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用于该合成反应时,DMC的时空产率提高了5倍. XRD,SEM及EPR表征结果显示,在催化剂中加入适量的KOAc,有利于Cu2Cl(OH)3物相在载体表面的形成和分散,从而加快了催化剂活性物种Cu和Pd的氧化还原循环速度.
关键词:
Wacker催化剂
,
氯化钯
,
氯化铜
,
碳酸二甲酯
,
乙酸钾
,
甲醇
,
氧化羰基化
胡艾希
,
史文革
,
王先锋
,
陈科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02.015
研究了氯化铜对苯丙酮、3-氯代苯丙酮、6-甲氧基-2-丙酰基萘、6-甲氧基-2-乙酰基萘和4-甲氧基苯乙酮等芳基烷基酮的α-氯化反应.在乙醇中回流,氯化铜对芳基丙酮(苯丙酮、3-氯代苯丙酮和6-甲氧基-2-丙酰基萘)的氯化反应,主要得到α-单氯代产物,产率在75%以上;对芳基乙酮(6-甲氧基-2-乙酰基萘和4-甲氧基苯乙酮)的氯化反应,则得到α,α-二氯代产物.产物结构经1H NMR,MS确证.
关键词:
α-氯化反应
,
氯化铜
,
苯丙酮
,
氯代苯丙酮
,
甲氧基丙酰基萘
,
甲氧基乙酰基萘
,
甲氧基苯乙酮
傅小明
,
潘卫军
硅酸盐通报
以1 mmol CuCl2为铜源和1mmol Na2CO3为辅助盐,利用简单的水热法在240℃和48h下合成了八角微米结构CuO.水热法合成试样的物相、形貌和光吸收特性分别被X射线衍射(XRD)、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法所合成试样的物相均为CuO.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和反应时间的延长,它们都有利于合成八角微米结构的CuO.并且此八角微米结构的CuO具有良好的光吸收能力.最后,对水热法合成八角微米结构CuO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氯化铜
,
八角微米结构CuO
,
水热法
,
光吸收特性
封雅芬
,
王丽
,
张艳慧
,
郭耘
,
郭杨龙
,
卢冠忠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2)60556-7
采用X射线衍射、N2吸-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氢气-程序升温还原和原位红外漫反射等方法对新鲜和失活的PdCl2-CuCl2/Al2O3低温催化CO氧化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了高相对湿度(100%)下催化剂的失活机理.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沉积的水使得活性铜物种容易从催化剂表面向载体孔道内部迁移,由于Pd、Cu相互作用弱化从而减弱了Pd与Cu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受到影响,抑制了Pd0再氧化为Pd2+的过程,从而因CO氧化反应中催化剂氧化还原循环受阻而导致失活.
关键词:
低温一氧化碳氧化
,
氯化钯
,
氯化铜
,
三氧化二铝
,
失活
杜治平
,
周彬
,
黄丽明
,
黄晨
,
吴元欣
,
王存文
,
孙炜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2.11121
以CuCl2和邻菲啰啉(phen)为原料,在甲醇和乙醇混合溶剂中制备了Cu(phen)Cl2,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H2程序升温还原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在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u(phen)Cl2不仅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而且因phen与Cu(Ⅱ)间的σ-π配位作用而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催化剂浓度0.011mol/L,反应温度150℃,反应压力4.0 MPa和p(CO)/p(O2)=19的条件下,生成DMC的转化数(TON)可达51.5.研究还发现,反应存在诱导期,且TON随温度呈“M”形变化,据此提出了新的羰氧化反应机理.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
甲醇
,
氧化羰基化
,
氯化铜
,
邻菲哕啉
,
配合物
王瑞玉
,
李忠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2)60735-9
以CuCl2为前驱物与HY分子筛进行固相离子交换制备了Cu/Y催化剂,采用热重方法研究了CuCl2与HY分子筛的表面固相离子交换反应,结合活性测试表明催化剂中高度分散的CuC1和离子交换形式的Cu+物种是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活性中心.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活性金属Cu主要以CuCl形式存在于分子筛外表面,而在分子筛笼内则以交换的Cu+和少量吸附的CuCl形式存在.与以CuCl为交换铜源所制催化剂相比,以CuCl2为铜源制备的催化剂Cu含量低,催化活性更高.
关键词:
氯化铜
,
固相离子交换
,
催化剂
,
氧化羰基化
,
甲醇
,
碳酸二甲酯
李志斌
,
李玲
,
张振林
,
王跃川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将氯化铜加入到紫精/聚乙烯吡咯烷酮中,制得了一种可快速褪色、光疲劳性能优异的紫精/聚合物光致变色薄膜,测试了该薄膜的变色性能、褪色性能及光疲劳性能.结果表明,氯化铜的加入使薄膜初次紫外光照时的颜色变浅,但加快了薄膜褪色;当氯化铜与紫精摩尔比为1∶1、60 ℃褪色时,薄膜光照后在610 nm处吸光度的半衰期为9 min,而不含氯化铜的薄膜为54 min,氯化铜含量越高,半衰期越短.含有氯化铜的薄膜,随变色/褪色循环次数增加,光照后的显色加深,氯化铜含量越高,颜色增加的程度越大.该功能薄膜可用于信息存储、太阳镜及智能窗等方面.
关键词:
光致变色
,
紫精
,
氯化铜
,
半衰期
,
光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