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
,
李太江
,
李勇
,
贾建民
材料保护
为了制备高性能热障涂层,缩短国内外差距,在45钢表面大气等离子喷涂氧化钇部分稳定的氧化锆(YSZ)热障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YSZ涂层的相结构和微观形貌,分别测定了YSZ涂层的孔隙率、热导率、显微硬度、结合强度及隔热性能.结果表明:YSZ涂层的孔隙率、隔热温差随喷涂电压增大而减小,随喷涂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维氏硬度、结合强度和热导率随喷涂电压增大而增大,随喷涂距离增加而减小;当喷涂电压为80V,喷涂距离为100 mm时,YSZ热障涂层的结合强度为36.78 MPa,热导率为0.705 W/(m·K),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
关键词:
热障涂层
,
大气等离子喷涂
,
45钢
,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
,
组织结构
,
力学性能
,
隔热性能
刘晓光
,
李国军
,
仝建峰
,
陈大明
功能材料
主要研究料浆固相含量对氧化钇稳定氧化锆料浆流变性质,以及YSZ的微结构、密度和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分析讨论其原因.结果表明不同固相含量的氧化钇稳定氧化锆料浆表现为剪切变稀的特征,随固相含量增加,坯体密度增加,强度降低,而烧结体密度是先增加后减少的,固相含量为53%(体积分数)时,坯体比较均匀,气孔少.
关键词:
固相含量
,
流变性质
,
水基注模凝胶
,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
,
水基料浆
,
气孔
王素梅
,
张慧珍
,
李净岩
,
杨学正
,
金文莉
稀土
doi:10.16533/J.CNKI.15-1099/TF.201503018
建立了沉淀分离-EDTA滴定法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AES)相结合测定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样品中氧化锆含量的分析方法.考察了试样分解方法、锆的沉淀效果、盐酸用量(溶解氢氧化锆沉淀)、氧化锆测定方式、滴定酸度、滴定温度、共存物质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以过氧化钠熔融分解,用热水浸取过滤后,以6.0 mol/L盐酸溶解氢氧化锆沉淀,先以EDTA法测定溶液中氧化锆量,再以ICP-AES法测定滤纸上残留氧化锆量,两部分的合量即为试样中氧化锆的含量.氧化钇稳定氧化锆样品中共存物质不干扰氧化锆的测定.本法操作简单、测定快速,适用于氧化钇稳定氧化锆样品中氧化锆的测定,回收率在98%~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5)均小于0.5%,可用于日常分析.
关键词: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
,
氧化锆含量
,
EDTA滴定法
,
ICP-AES
陈晨
,
唐晓龙
,
易红宏
,
宋敬浩
,
李凯
,
徐先莽
,
王川
材料导报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电化学催化净化NO所用反应器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电极材料和反应器结构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电化学反应器未来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电化学催化反应器
,
脱硝
,
NO分解
,
选择性催化还原
,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
孙成文
,
陈深
,
杨芝洲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1999.06.021
应用Y2O3稳定ZrO2氧浓差电池, 在600~800℃测定了抽气(空气)系统(0.1~10-3MPa)中氧对大气氧的浓差电动势. 实验得出, 电池电动势E与被抽真空系统残余气压p的对数有线性关系: E=RT/4F ln(pair/p), 线性方程斜率和理论值RT/4F接近, 误差5%. 测量电动势灵敏度随压力降低而增加, 因此适宜用于低真空测量.
关键词:
低真空测量
,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
,
氧化锆氧传感器
,
氧化锆氧浓差电池
赵岩
,
高阳
,
刘久成
,
刘洪军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9.007
目的 解决未烧结纳米结构团聚体颗粒的喷涂问题,通过使用未烧结团聚体粉末使涂层获得更多且与原始粉体尺度相近的纳米颗粒.研究未烧结粉体沉积时,纳米结构特征随电弧电流变化的关系.方法 利用延长喷嘴喷枪实现了未烧结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喷雾造粒粉体的有效沉积.在电流150、200、250 A下分别制备具有不同纳米结构的YSZ涂层,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与X射线衍射观察微观结构,尤其是纳米结构特征的变化及相结构.利用德拜谢乐公式计算涂层的平均晶粒尺寸.通过对低载荷下的维氏硬度进行Weibull分析来了解涂层的微观结构.结果 采用延长喷嘴技术,粉末经延长喷嘴处送入等离子射流,未烧结粉沉积效率可达21.2%~40.2%.涂层平均晶粒尺寸约为44~56nm.200 A时涂层中具有紧密且未被周围熔化部分包围的纳米结构,含量约为37%.进一步增加或降低电弧电流得到的涂层中的纳米结构具有不同的特征,这种差异可通过Weibull曲线的比较分析来印证.结论 实验采用的喷枪装置能够有效地喷涂疏松且结合强度较低的未烧结团聚体粉末,涂层平均晶粒尺度显著降低.
关键词:
大气等离子喷涂
,
二元结构涂层
,
纳米涂层
,
纳米区域微观结构
,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
,
未烧结粉体
赵岩
,
高阳
,
刘久成
,
刘洪军
中国表面工程
doi:10.11933/j.issn.1007-9289.2016.04.012
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300、400和500A电流下分别制备具有不同纳米结构及含量的涂层,于1 300℃高温下分别保温20 h与50 h后,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技术及努氏压痕法研究涂层中纳米结构的变化.在1 000℃下进行热震性能测试,观察涂层结构对抗热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00、400和500A电流下涂层的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62、98和104 nm,而300A电流下涂层具有非常高的孔隙率,约44.8%±8%.高温加热后纳米结构涂层出现烧结收缩,涂层孔隙率降低,弹性模量增加.涂层初始纳米区域颗粒尺寸越低与完全熔化区域烧结速度差异越大越有利于涂层的抗烧结性.当涂层中含有较多纳米区域时涂层抗热裂纹扩展能力有所提高,但是较高的孔隙率加速了涂层与粘结层界面的失效,此时通过降低粉体熔化程度提高纳米区域含量对热障涂层的寿命有负面作用.
关键词:
大气等离子喷涂
,
纳米结构
,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
,
热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