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管线钢起皮原因探讨

巨建涛 , 折媛 , 张朝晖 , 鲁思渊 , 吕振林

钢铁

通过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和EDS分析,对国内某钢厂生产的L245MB(B)管线钢出现的起皮缺陷进行了研究,发现连铸坯出现表面微裂纹且裂纹附近存在O、Si、Al、Ca和Cu元素的富集,确定铸坯中存在的氧化物夹杂及铜含量的超标引起的铸坯表面微裂纹是导致热轧卷板表面起皮的主要原因,钢的清洁度和连铸工艺是起皮的重要原因.分析了非金属氧化物、铜等低熔点金属及连铸工艺对铸坯表面微裂纹的影响机理,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

关键词: 起皮 , 表面裂纹 , 氧化物夹杂 , 管线钢

超低氧精炼时钙处理对氧化物夹杂的影响

杨俊 , 杜江 , 陈波涛 , 吴俊雄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40003

研究了采用LF精炼顶渣控制技术对钢液进行超低氧冶炼时,钙处理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试验在转炉出钢时采用铝终脱氧,LF精炼过程采用强脱氧、高碱度、强还原性精炼顶渣对钢液进行超低氧冶炼,比较了钙处理和不钙处理的钢液中非金属夹杂物转变的情况。结果表明,采用精炼顶渣控制技术冶炼超低氧钢时,钢液不需要进行钙处理就能实现铝脱氧产物Al2O3→MgO·Al2O3尖晶石→CaO-MgO-Al2O3类复合夹杂物的转变,得到炼钢温度下呈液态的复合氧化物夹杂,这些液态的夹杂物容易通过碰撞长大上浮去除,得到高洁净度的钢液,且残留在钢液的氧化物夹杂为较低熔点的复合氧化物,在浇注过程中不会产生水口结瘤。

关键词: 超低氧 , 铝脱氧 , 氧化物夹杂 , 钙处理 , 三元相图

高纯H9Cr18不锈轴承钢的组织和性能

魏果能 , 许达 , 俞峰 , 沈顺德 , 雷建忠

钢铁研究学报

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双真空)冶炼工艺生产的H9Cr18不锈轴承钢,钢中氧含量达到6×10-6,而电渣钢的氧含量为36×10-6.电渣钢的氧化物夹杂含量是双真空钢的6.4倍.双真空钢的额定疲劳寿命是电渣钢的1.45倍.

关键词: 不锈轴承钢 , 双真空 , 氧化物夹杂 , 接触疲劳寿命 , H9Cr18

氧化物夹杂对Al-Zn-In-Si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孔爱民 , 李丹 , 吕镖 , 张有慧 , 陈建设

材料与冶金学报 doi:10.3969/j.issn.1671-6620.2012.02.010

以不同铁含量的Al-Zn-In-si牺牲阳极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精炼前后阳极微观组织的变化.采用恒电流测试、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等测试手段,对阳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物夹杂的存在使阳极的开路电位和工作电位正移,阳极的极化程度增大,同时还造成了阳极电流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的损失.

关键词: 氧化物夹杂 , Al-Zn-In-Si , 牺牲阳极 , 电化学性能

洁净钢氧化夹杂分析方法评述

陈名浩 , 沈汝美

钢铁

概述了钢中氧化夹杂来源和可测信息,当前各种夹杂分析方法的要点和适用场合,探讨了新测试技术在洁净钢质量表征及配合精炼工艺开展临线快速分析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洁净钢 , 氧化物夹杂 , 在线分析 , 临线分析

利用高分辨同步辐射Micro-CT定量三维表征含Ti铁素体不锈钢铸坯中氧化物夹杂*

杨文 , 张立峰 , 任英 , 段豪剑 , 张莹 , 肖向辉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226

采用高分辨同步辐射计算机微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对含Ti铁素体不锈钢铸坯中氧化物夹杂进行了三维检测, 定量分析了氧化物夹杂数量、体积和尺寸等特征在铸坯厚度方向的分布规律, 并与自动扫描电镜ASPEX的二维检测结果对比. 结果表明, Micro-CT能够更准确地实现钢中夹杂物的无损检测. Micro-CT检测到的氧化物基本都为球形, 各位置夹杂物数量随着尺寸的增加而减少. 氧化物数量密度和体积分数整体上在铸坯厚度中心最大, 并随着距厚度中心的距离增加而减小, 在铸坯表层附近达到最小值. 而氧化物平均等效直径在铸坯表层附近最大, 在内弧1/4厚度附近最小.

关键词: 同步辐射 , Micro-CT , 定量三维表征 , Ti处理铁素体不锈钢 , 氧化物夹杂 , 连铸板坯

O,N和Ni含量对0Cr25Ni7Mo4N双相不锈钢热轧塑性的影响

陈雨来 , 张泰然 , 王一德 , 李静媛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4.00057

对不同O,N和Ni含量的0Cr25Ni7Mo4N双相不锈钢进行了1200℃,4道次热轧实验.利用OM,SEM和EBSD观察分析了实验钢的组织和夹杂物.结果表明,低O,N和Ni含量的实验钢热轧塑性良好.O含量为0.0059%的实验钢中夹杂物主要为Al2O3和MgO.Al2O3,分布于晶粒内部,未对热塑性造成不良影响.O含量为0.038%和0.046%的实验钢则发生了轧制边裂,开裂处为α/γ相界,相界内的大颗粒Cr2O3和MnO2夹杂是造成开裂的主要原因.其中O含量较低(0.038%)的实验钢,由于N和Ni含量过高,使钢中γ相体积分数在热轧状态时高达60%.过多的γ相降低了γ晶粒内部的总应变量,使其不足以发生再结晶软化,最终造成更严重的热轧开裂.

关键词: 0Cr25Ni7Mo4N双相不锈钢 , 相比例 , 氧化物夹杂 , 热塑性

保护气对1000 MPa级熔敷金属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安同邦 , 田志凌 , 单际国 , 魏金山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294

研究了不同保护气(Ar+5%CO2,Ar+ 10%CO2,Ar+20%CO2和Ar+30%CO2)对1000MPa级高强熔敷金属组织及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2含量为20%时,熔敷金属力学强韧性最佳,屈服强度为980MPa,室温冲击功为72.6 J,-40℃冲击功为52 J.组织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保护气中CO2含量增加,熔敷金属组织中贝氏体板条含量增多,且贝氏体板条分布形态由平行状向交织状转变,交织状贝氏体板条分割细化原奥氏体晶粒,从而细化马氏体板条.贝氏体含量和马氏体/贝氏体板条的分布形态是决定熔敷金属力学性能的根本原因.贝氏体含量并非越多越好,存在最佳含量比例;随着保护气CO2含量的进一步增加,熔敷金属夹杂物数量增加,尺寸增大,且主要成分含量发生变化.当保护气中CO2含量为30%时,出现较大尺寸的夹杂物,导致熔敷金属韧性降低.

关键词: 1000 MPa级熔敷金属 , 保护气 , 强韧性 , 马氏体/贝氏体板条 , 分布形态 , 氧化物夹杂

利用高分辨同步辐射Micro-CT定量三维表征含Ti铁素体不锈钢铸坯中氧化物夹杂

杨文 , 张立峰 , 任英 , 段豪剑 , 张莹 , 肖向辉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226

采用高分辨同步辐射计算机微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对含Ti铁素体不锈钢铸坯中氧化物夹杂进行了三维检测,定量分析了氧化物夹杂数量、体积和尺寸等特征在铸坯厚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并与自动扫描电镜ASPEX的二维检测结果对比.结果表明,Micro-CT能够更准确地实现钢中夹杂物的无损检测.Micro-CT检测到的氧化物基本都为球形,各位置夹杂物数量随着尺寸的增加而减少.氧化物数量密度和体积分数整体上在铸坯厚度中心最大,并随着距厚度中心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在铸坯表层附近达到最小值.而氧化物平均等效直径在铸坯表层附近最大,在内弧1/4厚度附近最小.

关键词: 同步辐射 , Micro-CT , 定量三维表征 , Ti处理铁素体不锈钢 , 氧化物夹杂 , 连铸板坯

310S耐热不锈钢中厚板表面翘皮缺陷分析

李玉峰 , 刘天增 , 李鸿亮 , 李具仓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6.02.024

利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对310S耐热不锈钢中厚板表面翘皮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起翘皮的主要原因是在浇铸过程中保护渣的卷入及轧制过程中氧化铁皮的压入,翘皮缺陷沿表层向基体呈现不同的形态及分布,缺陷内部以铬的氧化物夹杂为主,表层以铁、硅的氧化物夹杂为主.

关键词: 310S , 耐热不锈钢 , 中厚板翘皮缺陷 , 显微组织 , 氧化物夹杂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