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佩
,
任晓燕
,
丛伟艳
,
郁黎明
,
钟敏建
,
张正明
,
张金仓
,
何正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4.02.031
以金属硝酸盐和柠檬酸为原料,用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制备NiZn系铁氧体前驱体粉末(Ni0.4Zn0.6Fe2O4,Ni0.2Zn0.6Cu0.2Fe2O4,Ni0.33Zn0.59Cu0.11Fe1.97O4(Bi2O3)0.002和Ni0.33Zn0.59Cu0.11 Fe1.97O4(Bi2O3)0.002(MnO2)0.02),然后经30小时高能球磨,从X-ray衍射谱中发现前驱体粉末虽然基本上是尖晶石结构,但是还有一些杂相,经过球磨,杂相明显减少,结构更加完整,颗粒减小.前驱体粉末Ni0.33Zn0.59Cu0.11Fe1.97O4(Bi2O3)0.002经30小时球磨后,在空气中退火,退火温度分别为400℃,600℃,800℃,900℃,1000℃.用X-ray衍射谱分析其物相,发现在800℃退火得到单相的尖晶石结构,无杂相.该样品的最佳退火温度低于1000℃.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分别测量制备态和退火态样品粉末的磁性,可以看出,随退火温度的升高,比饱和磁化强度σs逐渐增大,矫顽力Hc逐渐减小,当900℃退火后,比饱和磁化强度已接近块状NiZn系铁氧体.1000℃退火后,上述四种样品中Ni0.4Zn0.6Fe2O4具有最高的比饱和磁化强度σs=65.09emu/g.本文为NiZn铁氧体的低温烧结提供了有用的实验数据.
关键词:
溶胶凝胶自燃
,
球磨
,
比饱和磁化强度
,
尖晶石
周廷栋
,
梁迪飞
,
李强
,
鄢波
,
邓龙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用熔融快淬法制备了FeCuNbSiB非晶纤维,分别在300℃,400℃,450℃,500℃进行了1 h退火处理.用扫描电镜分析了退火前后的纤维表面形貌.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纤维在此温度段的晶化行为,估算其晶粒尺寸约为37 nm.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了纤维的晶化温度在530℃左右.若退火温度升高到约700℃时则有其它相析出,使软磁性能恶化.随退火温度的升高,纤维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减小,纳米晶相体积分数增大,非晶相减少.对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占主导地位的是纳米晶相.
关键词:
FeCuNbSiB
,
纤维
,
比饱和磁化强度
,
晶化
,
退火
焦永芳
,
李锐
,
刘钧
,
方庆清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5.04.018
采用化学共沉法制备了纳米尺度的钴铁氧体CoxFe3-xO4(x=0.2~1.0)粉料,并在1260-1340℃温度下进行了退火处理,利用X 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钴含量高(x≥0.7)时样品形成了单一的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钴铁氧体,而钴含量x<0.7时样品生成了尖晶石结构的钴铁氧体相和α-Fe2O3相.CoxFe3-xO4的比饱和磁化强度σs随x的增加呈现出了先增后减的趋势,在x=0.8时出现峰值;x=0.5~0.8范围内,矫顽力Hc随钴含量的增加有所下降,随后迅速增加,在x=1.0附近能同时得到较大的σs和Hc值.
关键词:
铁氧体
,
化学共沉法
,
比饱和磁化强度
,
矫顽力
宁兆娟
,
陈野
,
刘颖
,
张密林
,
亓淑艳
,
舒畅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7.02.012
采用反滴加共沉淀法制备了钇铁石榴石YIG粉体及掺钆石榴石Gd:YIG粉体,经XRD分析证实为石榴石结构.通过实验确定Y和Gd的制备比例为2.91∶0.09,900℃焙烧16h比饱和磁化强度为26.60 emu/g,比Y3Fe5O12的比饱和磁化强度20.77 emu/g增大了28.1%.
关键词:
磁性材料
,
共沉淀
,
钇铁石榴石
,
比饱和磁化强度
闫国民
,
杨玉蓉
,
刘立
,
牟艳男
,
白玉
中国材料进展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了Fe77 Co2 Zr9 B10 Cu2合金,在530~750℃等温退火40min,利用X射线衍射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了Fe77Fe77 Co2 Zr9 B10 Cu2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结果表明:淬态Fe77 Co2 Zr9 B10 Cu2合金为非晶、纳米晶双相结构。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α-Fe晶体相从非晶、基体中析出,晶粒尺寸长大,晶化体积分数增加,矫顽力先减小后增大,比饱和磁化强度逐渐增大。实验结果表明,530℃退火后合金的矫顽力最小,在670℃时迅速增大。样品的磁性与其微观结构、晶粒尺寸、晶化体积分数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退火温度
,
非晶
,
矫顽力
,
比饱和磁化强度
温术来
,
程荆卫
,
李红
,
刘颖
,
赵修臣
,
王玉锋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4.08.004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液相还原法成功制备磁性穗状钴颗粒.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与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制备的钴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CTAB时得到的穗状钴颗粒为片层结构,晶体结构以密排六方为主;而未添加CTAB时得到的是以面心立方为主的菜花状钴颗粒.片层结构穗状钴颗粒的比饱和磁化强度与矫顽力分别为116.17A·m2 ·kg-1与20.3kA·m-1,而菜花状钴颗粒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及矫顽力分别为158.24A·m2·kg-1与9.174kA·m 1,分析认为这种差异可能是由钴颗粒粒径、磁晶各向异性、形状各向异性以及内部缺陷所导致.
关键词:
钴颗粒
,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比饱和磁化强度
,
矫顽力
方道来
,
郑翠红
,
朱伟长
,
晋传贵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0.02.009
以FeSO4·7H2O和NiSO4·7H2O为原料,先制备颗粒细小的碱式碳酸盐前驱体,在300~700℃焙烧1h后,制备出铁酸镍纳米晶,粒度均匀,粒径为8~54nm.用非共线磁结构理论解释了铁酸镍纳米晶的比饱和磁化强度σs与比表面积Sa之间的经验关系式σs(Sa)=σs(∞)(1-aSa),得到纳米晶的非共线表面层的厚度.
关键词:
铁酸镍
,
纳米晶
,
表面效应
,
比饱和磁化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