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Ti50Ni43Cu7合金在不同应力作用下的回复特性研究

李艳锋 , 米绪军 , 高宝东 , 栗华矗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Ti50Ni43Cu7合金在290 MPa和245 MPa两种应力作用下的回复特性.测试了Ti50Ni43Cu7合金在两种应力作用不同循环次数下的回复应变.结果表明:在290 MPa应力作用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残余应变的增加和马氏体的稳定化导致回复应变逐渐减少,回复应变趋于稳定.在245 MPa应力作用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临界应力值下降,预应变的增加大于残余应变的增加,回复应变逐步增大,随着马氏体的稳定化,回复应变趋于稳定.

关键词: TiNi形状记忆合金 , 应力 , 回复应变 , 残余应变

X70管线钢热连轧过程奥氏体再结晶、晶粒尺寸和平均流变应力的预测

许云波 , 邓天勇 , 于永梅 , 王国栋

钢铁

在考虑动态、亚动态再结晶及静态再结晶的基础上,建立了X70管线钢的物理冶金模型,并应用于板带钢热连轧过程奥氏体再结晶、晶粒尺寸和流变应力的预测.结果表明,在合理的温度和压下条件下,应变累积可导致在精轧过程出现动态+亚动态再结晶行为,促进奥氏体晶粒的进一步细化.终轧温度的降低可引起奥氏体晶粒的粗化和残余应变的显著提高.建立了考虑晶粒尺寸和残余应变影响的平均流变应力(MFS)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大大提高了热连轧过程MFS预测精度.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 再结晶 , 晶粒尺寸 , 平均流变应力 , 残余应变

混凝土冻融损伤演化方程的初步建立

杜鹏 , 姚燕 , 王玲 , 王阵地 , 曹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冻融是造成混凝土内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使用残余应变来表征由冻融引起的混凝土内部损伤程度.本文通过作图分析残余应变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残余应变变化规律演化方程,并对该演化方程及其参数进行了分析和准确性验证.结果显示,混凝土的残余应变随着冻融循环的进行而逐渐增大,残余应变变化规律演化方程能够反映其变化规律;该演化方程可分为单段变化模式和双段变化模式,双段变化模式比单段变化模式更符合冻融损伤的机理;利用该演化方程计算的混凝土各冻融阶段的残余应变计算值和实测值之间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对建立混凝土冻融损伤寿命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混凝土 , 残余应变 , 变化规律 , 演化方程

2D-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损伤研究

杨成鹏 , 矫桂琼 , 王波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10.6.016

通过单调拉伸和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了2D-C/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损伤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残余应变、卸载模量和应力的关系曲线与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类似的形状.基于细观力学建立了材料的损伤本构关系和强度模型,分析计算表明,残余应变主要由裂纹张开位移和裂纹间距决定,而卸载模量主要由界面脱粘率决定;材料的单轴拉伸行为主要由纵向纤维束决定,横向纤维束对材料的整体模量和强度贡献较小.理论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关键词: 2D-C/SiC复合材料 , 力学性能 , 残余应变 , 卸载模量 , 细观力学模型

轴承套圈用钢42CrMo的热变形行为

蒋波 , 董正强 , 霍朝霞 , 周乐育 , 张朝磊 , 刘雅政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热模拟实验与组织观察,研究了盾构机轴承套圈用钢42CrMo在热变形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以及锻造镦粗过程道次压下量对组织精细化与均匀化的影响.结合动态再结晶规律,对锻造镦粗过程中的不同压下规程下的组织进行预测,得到在实验条件下:当单道次变形量为1 mm和2 mm时,变形过程中未发生动态再结晶而发生静态再结晶时,晶粒细化不明显,道次压下量越大,变形组织越细小;当单道次变形量为4 mm和8 mm时发生动态再结晶后,变形组织明显细小,但由于处于部分再结晶区,组织存在混晶现象.实验结果有效地验证了预测的准确性.因此,为了使镦粗过程发生动态再结晶以获得均匀细小的组织,在单道次变形量为40%条件下,应提高镦粗锻造温度到1100℃以上;在镦粗锻造温度为1050℃条件下,应加大单道次变形量到52.7%以上.

关键词: 盾构机轴承 , 42CrMo , 动态再结晶 , 热变形工艺 , 残余应变

用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压痕法研究Gr/Al复合材料热循环后的微观力学性能

刘澄 , 张国定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压痕法测量了Gr/Al复合材料热循环后界面附近的纳米硬度和塑性变形能力的分布.随热循环次数的增加,纤维和基体中的纳米硬度减小,而基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增加.纳米硬度和塑性变形能力的大小是随距纤维/基体界面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纳米硬度的变化可提供有关残余应变方面的信息,这是因为材料内部局部区域的弹性或塑性残余应变会影响此处的硬度大小.

关键词: 纳米硬度 , 塑性变形能力 , 残余应变 , 界面 , 金属基复合材料

多次压缩载荷下聚丙烯挤出发泡材料的吸能特性

胡圣飞 , 朱贤兵 , 胡伟 , 蔡畅 , 晏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化学交联法制备的改性聚丙烯(PP)为基体材料,偶氮二甲酰胺(AC)为发泡剂,采用挤出法制备了PP发泡材料,研究了循环压缩、残余应变对发泡材料吸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及吸能效率均随循环压缩次数增加而下降;定应变循环压缩模式下,能量吸收能力及吸能效率随泡沫密度的下降而下降,变应变模式时材料密度对能量吸收能力及吸能效率没有明显的影响规律.此外,材料的吸能特性随残余应变值的增加而下降.

关键词: 聚丙烯 , 循环压缩 , 残余应变 , 吸能特性

冻融循环与氯盐侵蚀作用下混凝土的损伤模型

杜鹏 , 姚燕 , 王玲 , 曹银

硅酸盐通报

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使用残余应变表征由冻融引起的混凝土损伤.本文通过快冻法测试了冻融单因素以及冻融与3.5wt% NaCl溶液侵蚀双因素耦合(盐冻)作用下混凝土的残余应变,并结合残余应变的增长是连续的且符合阻滞模型这一特点,建立了同时符合冻融和盐冻作用的混凝土损伤模型.结果显示,混凝土的残余应变变化规律符合冻融损伤机理,它可以用来表征混凝土的冻融损伤程度;冻融损伤模型对各混凝土损伤程度变量曲线的拟合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说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冻融或盐冻过程中混凝土的损伤程度;该模型结合更加全面系统的试验研究工作可以预测特定环境下服役混凝土的寿命,为有抗冻要求的服役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混凝土 , 冻融循环 , 氯盐侵蚀 , 残余应变 , 损伤模型

一种基于残余应变的混凝土疲劳损伤模型

刘国军 , 杨永清

材料导报

介绍了混凝土在承受疲劳荷载时内部微裂纹的扩展规律,根据疲劳损伤变形的3阶段特征,可知混凝土内部微裂纹的扩展是导致其疲劳损伤的本质原因,提出了残余应变可作为建立疲劳损伤模型的基础.研究并介绍了混凝土疲劳损伤破坏时峰值应变εunstab的确定、等幅或变幅荷载作用下残余应变ε残和总应变ε总的计算理论.根据疲劳等效累积原则和混凝土疲劳残余应变的计算理论,推导出混凝土在疲劳荷载作用下基于残余应变的疲劳损伤模型,并提出了建立混凝土疲劳损伤模型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混凝土 , 疲劳损伤模型 , 残余应变 , 疲劳等效

低碳钢热变形奥氏体的再结晶行为

李治华 , 吴迪 , 赵宪明 , 许云波 , 王国栋

钢铁研究学报

对热变形奥氏体的再结晶动力学和微观组织演变进行了模拟计算,对晶粒尺寸的模拟值和实测值作了比较,分析了化学成分对动态再结晶率的影响以及残余应变与变形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温度较高、应变速率较低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发生动态再结晶的几率减小,而静态再结晶在前几道次进行得比较充分,随后进行得不充分,增加碳和锰的含量可以促进动态再结晶的发生,残余应变随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晶粒尺寸的模拟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所选用的模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奥氏体 , 应变速率 , 动态再结晶 , 静态再结晶 , 残余应变 , 低碳钢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