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东
,
刘化章
,
杨霞珍
,
李瑛
催化学报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超临界相条件下研究了熔铁催化剂上的费托合成反应,发现在超临界介质中反应物和产物更容易扩散,较好地抑制了催化剂表面非活性碳的沉积,从而提高了费托合成反应中的CO转化率和烯烃选择性,增加了链增长因子,降低了甲烷选择性. 同时,考察了超临界介质、反应温度、压力、H2/CO比和空速等条件对费托合成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C 5-8 正构烷烃在催化剂活性温度下都是适宜的超临界介质. 当温度和压力都在介质的临界点以上时,介质表现出较好的传质与传热性能,可改善费托合成反应性能.
关键词:
熔铁催化剂
,
超临界流体
,
正构烷烃
,
费托合成
,
合成气
关翔鸿
,
郭凌川
,
鲍恋君
,
曾永平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1.2014041101
为评估含有机污染物的湿沉降对区域水环境污染的贡献,在广州市3个采样点(海珠区、天河区和萝岗区)采集了2010年湿沉降样品(157个),并在天河点采集了12个干沉降、11个地表径流及10个气溶胶样品,并对其中指示化合物正构烷烃的浓度、来源和通量进行分析.正构烷烃(包括从C20—C34的15种同系物)总浓度范围为0.6—292μg·L-1;从季节上看,其在雨季(4—9月)的浓度低于旱季(1—3月和10—12月).碳优势指数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的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石油产品的消费(50%),暗示石油产品消耗是主要污染源;其次来自植物排放(38%).此外,广州市在2010年有55±80 t(平均值±标准偏差)正构烷烃经干沉降和湿沉降至地表,其中湿沉降的贡献为39±80 t.同时,大约有224±296 t正构烷烃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到珠江,反映了面源污染对区域水环境影响很大.因此,控制石油产品的消费和治理地表径流,是抑制面源污染、改善区域水环境的两个途径.
关键词:
正构烷烃
,
湿沉降
,
面源污染
,
地表径流
,
石油消耗
杨雪娜
,
马启敏
,
刘新军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5.2014101301
本文研究了胶州湾滩涂养殖区沉积物中脂肪烃组成特征、特征参数及其来源解析.采集了9个站位的养殖区表层沉积物样品,经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1∶1)混合溶剂超声提取,旋转蒸发、净化浓缩后进行GC?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各站位沉积物正构烷烃峰型十分相似,呈双峰态分布,显示了陆源与海源双重贡献特征.前峰型为主、陆/水生类脂物比值TAR均值为0.60、C31/C19均值为0.63,同时表明海相来源贡献大于陆相来源.奇偶优势指数OEP、Pr/Ph比值较低,均值分别为1.67、0.70,与C30βα莫烷/C30αβ藿烷、Ts/Tm、C29甾烷αββ/(αββ+ααα)一致,表明研究区沉积物有机质成熟度较高.结合碳优势指数 CPI、短链/长链比 L/H、∑n?Alk/C16、C29甾烷20S/(20S+20R)、C31藿烷22S/(22S+22R)、C32藿烷22S/(22S+22R)多个特征参数综合分析,证实了滩涂养殖区内存在石油及其衍生品的污染.较高的Ts/Tm值反映了研究区为强还原沉积环境,与Pr/Ph指示的沉积环境一致.
关键词:
胶州湾
,
滩涂养殖区
,
正构烷烃
,
甾萜类化合物
,
特征参数
,
来源解析
程玲珑
,
李杏茹
,
徐小娟
,
王跃思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9.2015091002
为了解唐山市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物的污染现状,于2010年9月—2011年8月利用安德森8级撞击采样器在河北省唐山市采集了大气颗粒物样品,采用GC/MS法对细粒子( PM2.1)和粗粒子( PM>2.1)中的19种(C14—C32)正构烷烃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M2.1和PM>2.1中正构烷烃年均浓度分别为632.6 ng·m-3和445.6 ng·m-3,主要富集在细粒子中,质量浓度季节变化规律为冬>春>秋>夏;细粒子中,春、夏、秋、冬主峰碳( Cmax)分别为C29、C27、C21和C21;粗粒子中,春、夏、秋、冬Cmax分别为C31、C27、C22和C22,粗细粒子中碳优势指数( CPI)在1左右,说明唐山地区正构烷烃的污染主要受人为源影响很大.粗细粒子植物蜡贡献率分别为2.19%—57.62%和0.83%—49.87%,夏季植物蜡分布值最大,冬季最小,表明夏季植物源对正构烷烃的贡献相对较大,冬季正构烷烃的排放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燃烧等),植物源贡献相对较少.
关键词:
气溶胶
,
正构烷烃
,
主峰碳
,
碳优势指数
,
唐山市
于泊蕖
,
王永慧
,
刘芃岩
,
杨金新
,
张瑞瑞
,
甄一尘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2.2016060801
在高倍数冷场扫描电镜下对PM25样品进行了微观形貌特征分析,发现其组成以烟尘集合体及飞灰为主;并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为检测手段,对保定市雾霾高发期内(2015年11月—2016年3月)不同污染程度下PM25样品上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共检测到有机污染物83种,主要为正构烷烃类15种(0.02-1154.49μg·g-1)、优先监测PAHs类12种(2.36-945.17μg·g-1),其余为酞酸酯、醛、酮及苯系物等;通过PM25质量浓度、冷场扫描电镜微观形貌图像及样品上的有机污染物定性定量等测定结果的分析,对保定市城区雾霾高发期PM2.5上污染物来源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
PM2.5
,
形貌特征
,
正构烷烃
,
多环芳烃
,
源识别
孔宏伟
,
叶芬
,
路鑫
,
董明荃
,
郭蕾
,
许国旺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5.01.008
建立了两种恒压模式下全二维气相色谱第二维死时间的测定方法.一种方法是利用不同压力下的相对保留时间差规律,计算非同步调制的全二维气相色谱第二维的保留时间,再利用正构烷烃同系物的保留规律线性拟合计算第二维的死时间;测定的第二维的死时间与温度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7.另一种方法是在已知化合物保留因子和温度关系的条件下,在一次程序升温中测定此化合物的3个以上不同流出温度条件下的表观保留时间,再根据该表观保留时间计算出死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死时间测定的偏差小于0.05 s.这两种方法适合于各种类型的全二维气相色谱,无论其调制方式是同步还是非同步.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
,
第二维死时间
,
正构烷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