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崇城
,
陈航榕
,
俞建长
,
叶争青
,
施剑林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1.01203
采用复合模板表面活性剂辅助水热法一步合成了WO3/ZrO2多级孔固体酸催化剂,并应用X射线衍射、低温N2吸附-脱附、拉曼光谱及NH3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WO3的引入使得WO3/Zr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表面的酸中心明显增加.在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中,WO3/ZrO2多级孔固体酸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并具有一定的重复使用性能.当WO3负载量为20%时,经550℃焙烧5h的WO3/ZrO2固体酸催化剂性能最佳.
关键词:
氧化钨
,
氧化锆
,
多级孔
,
固体超强酸
,
乙酸
,
正丁醇
,
酯化
,
乙酸乙酯
,
重复使用性
张春芳
,
董亮亮
,
白云翔
,
顾瑾
,
孙余凭
膜科学与技术
两步法制备ZIF-8填充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渗透汽化膜PDMS/ZIF-8,用以分离水中正丁醇,并对该膜的化学结构、形貌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膜对正丁醇有很高的选择渗透性,随着ZIF-8添加量的增加,分离因子先增大后减小,而总通量单调下降.当ZIF-8添加质量分数为2%时(PDMS/ZIF-8-2膜),分离因子达到最高.另一方面,随着操作温度的上升,PDMS/ZIF-8-2膜的通量和分离因子都增大.在60℃,料液质量分数为0.96%时,PDMS/ZIF-8-2膜的分离因子及通量最高可达49.24和8.43 kg·μm/(m2·h).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膜
,
ZIF-8
,
渗透汽化
,
正丁醇
,
生物燃料
马维平
,
孙洪巍
,
苗芳
,
王松
,
胡行
硅酸盐通报
研究了影响CTAB/正丁醇/环己烷/水微乳液的主要因素,得到了制备该微乳液的较佳条件,CTAB和n-C4H9OH质量比在0.67~1.5之间,CTAB在油相中的浓度在0.36~0.6 mol/L,盐的浓度在0.3~1.5 mol/L,是制备纳米粉体较好选择,并制备了粒径在10 nm左右的Al(OH)3和Al2O3超细粉体,为制备纳米粉体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CTAB
,
正丁醇
,
环己烷
,
硝酸铝
,
电导率
李志松
,
石绍军
,
李平辉
,
吴卫
,
陈东旭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8.09.009
采用新型高效催化剂即磷钼酸盐改性Al2O3,催化精馏合成丙二醇单丁醚,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即反应温度为80℃;配料比正丁醇∶环氧丙烷=2.5∶1(物质的量比);液体空速7 mL/(gcat·h);塔顶回流比I/FPO=1.2.在上述条件下,环氧丙烷的转化率达到了97.1%;丙二醇单丁醚的选择性达到了92.0%.本文所采用的催化精馏工艺及新型高效催化剂比传统的间歇釜式生产方法及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反应条件温和以及高的选择性等优点.
关键词:
丙二醇醚
,
环氧丙烷
,
正丁醇
,
催化精馏
,
改进
胡晓振
,
方丹
,
马纶建
,
孟现阳
,
毕胜山
,
吴江涛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测量了常压下生物柴油及其与正丁醇混合物的密度、黏度和表面张力数据,温度范围分别为278~363K、313~363 K、293~353K.对于密度测量,生物柴油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0%、60%、50%、40%、20%;对于黏度测量,生物柴油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0%、50%.同时采用不同模型对生物柴油及其与正丁醇二元混合物的密度、黏度、表面张力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显示良好,拟合模型与实验数据的最大标准偏差分别为0.01%、1.56%、0.14%.
关键词:
生物柴油
,
正丁醇
,
密度
,
黏度
,
表面张力
尹宝霖
,
刘杰
,
魏西莲
,
孙得志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5.03.003
在25 ℃时绘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辛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R8TAB)/正丁醇/水的三元体系的相图,在偏光显微镜下发现该体系中的某些区域呈现出彩色液晶.一些绚丽的彩色照片清楚地显示了不同的液晶纹理.用2H NMR和小角X衍射与纹理照片对照,确定了该体系的液晶结构类型,用差示扫描量热法证实了液晶结构的转化.研究分析了液晶层厚度、温度和时间对液晶颜色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晶膜厚度是产生颜色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彩色溶致液晶
,
3-辛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
,
正丁醇
,
水
,
相图
张瑞超
,
殷恒波
,
沈玉堂
,
姜廷顺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11.017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Zn-Ti系列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程序升温还原(TPR)、N2吸附等测试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反应压力1 MPa,反应温度235~280℃的条件下,进行顺酐气相加氢活性测试.顺酐转化率高于96%,四氢呋喃选择性高达92.7%.同时正丁醇发生脱氢-歧化-酯化反应,可提供顺酐加氢耗氢量15%~40%的H2气.受到ZnO和TiO2协同作用影响的CuO还原后生成的Cu0具有较高的顺酐深度气相加氢活性.Cu-Zn-Ti系列催化剂的深度加氢能力基本上随Cu0晶格畸变率的升高而增强.
关键词:
顺酐
,
正丁醇
,
加氢
,
四氢呋喃
,
Cu-Zn-Ti
白云翔
,
朱元华
,
张春芳
,
顾瑾
,
孙余凭
膜科学与技术
为得到高通量的水中脱除丁醇渗透汽化膜HPSiO-c-PDMS,采用AB2型单体缩合法合成了超支化聚硅氧烷(HPSiO)并将其与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交联制备渗透汽化复合膜.对超支化聚硅氧烷和HPSiO-c-PDMS膜进行了化学结构和形态表征,并系统研究了PDMS分子量大小对膜结构及其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支化聚合物支化度(DB)达到0.73;HPSiO-c-PDMS膜具有较大的通量和分离因子,随着PDMS分子量的增加,其渗透通量减小而分离因子增加.
关键词:
渗透汽化
,
超支化聚硅氧烷
,
正丁醇
郑惠梅
,
杨水彬
,
刘孝恒
,
杨绪杰
,
汪信
功能材料
以Cu(NO3)2·3H2O与Na2CO3·10H2O为原料沉淀法制得纳米CuO前驱体--碱式碳酸铜,在不同温度(200℃、300℃、400℃、500℃、600℃)下分别焙烧2h得到CuO粉末后,直接倒入室温下的正丁醇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组成不同的各种产物.经XRD、TEM、SEM研究表明,产物的组成随上述热处理温度的改变而变化,500℃时可得到纯的纳米铜粉,600℃时可得到Cu2O-Cu核-壳型纳米粒子.
关键词:
铜纳米粒子
,
Cu2O-Cu核-壳型纳米粒子
,
正丁醇
曾翎
,
姜华昌
,
尹炳龙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添加Ce、Mo助剂并采用有机溶剂法制备出一类新型的VPO催化剂.使用BET、XRD、Raman、TEM和XPS等表征手段对影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晶相结构考察VPO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晶体结构.并将催化剂应用到丁烷氧化制备顺酐反应中.实验结果表明,引入Ce、Mo助剂基本上没有明显改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但确实改变了催化剂的物相组成、粒子形貌及表面状态等.而加入Ce、Mo助剂使催化剂的选择性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关键词:
Ce、Mo助剂
,
VPO催化剂
,
正丁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