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绒毛球状碳酸锶的沉淀法制备与表征

陈先勇 , 唐琴 , 刘代俊

人工晶体学报

以柠檬酸三钠为晶形控制剂,采用简单沉淀法合成了绒毛球状SrCO3晶体.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透射电镜(TEM)和能谱仪(EDX)等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绒毛球状SrCO3的主体结构为微米级实心球,实心球壳表面被一层稠密的粒径为5~15 nm、长度为100 ~ 150 nm的毛发状晶体所覆盖;机理分析认为绒毛球状SrCO3的形成可以用“棒状-束状-哑铃形-球形”的生长机理(RBDS)进行解释.

关键词: 碳酸锶 , 绒毛球状 , 沉淀法 , 柠檬酸三钠

柠檬酸三钠和纳米Al2O3胶体体系吸附性和稳定性的研究

任云 , 刘慧敏 , 史志铭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7.04.008

为了降低纳米Al2O3粉体的表面活性,充分发挥其纳米性能,通过黏度和沉降试验定性地表征了柠檬酸三钠在Al2O3粉体上的吸附情况,并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在pH=10时柠檬酸三钠在纳米Al2O3粉体上的定量吸附情况,测量波长为198nm.用透射电镜观察吸附前后的形貌.结果表明:当浆料的pH=10时,柠檬酸三钠在纳米Al2O3粉体上的吸附满足Langmuir单层吸附,最大吸附量为1.583mg/mL,此时,柠檬酸的量相对于Al2O3粉体为2.5%,恰好黏度最低,沉降速度也最小,即胶体的稳定性和吸附性同时达到最佳.

关键词: 定量吸附 , 柠檬酸三钠 , 紫外光谱 , 纳米Al2O3粉体

柠檬酸三钠对Co2+-Ni2+-Fe3+-CO32-LDHs形貌及其离子交换性能的影响

马向荣 , 刘宗怀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40099

Co2+/Ni2+/Fe3+摩尔比为0.5/3/1,采用络合剂柠檬酸三钠协助均相沉淀技术,制备了Co2+-Ni2+-Fe3+-LDHs层状材料,研究了柠檬酸三钠用量对Co2+-Ni2+-Fe3+ LDHs层间距及形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层间距和不同形貌Co2+-Ni2+-Fe3+-CO3--LDHs层状材料的离子交换性能,即Co2+-Ni2+-Fe3+-CO32-LDHs层状材料在NaCl-HCl的离子交换体系中进行阴离子交换反应,生成Co2+-Ni2+-Fe3+-Cl-LDHs层状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当柠檬酸三钠用量为0.6~1.0 mmol/L时,所制备的LDHs层间距为0.776 nm,片层结构分散性较好,产物的较大层间距和较好形貌使其仍保持良好的离子交换性能,并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可分别得到ClO4、SO42-、NO3-、MnO4-及CH3(CH2)11 SO3-插层Co2+-Ni2+-Fe3+-LDHs层状衍生材料;当柠檬酸三钠用量在1.5 mmol/L时,所制备的LDHs层间距为0.770 nm和0.691 nm,片层结构团聚并成玫瑰花形貌,使得客体离子较难插入到层间,产物的离子交换性能降低;当柠檬酸三钠的量增加到3.0 mmol/L时,得到的LDHs层间距为0.681 nm,片层结构变小,团聚现象加剧,LDHs片完全交错生长成球状形貌,产物完全失去了离子交换性能.

关键词: Co2+-Ni2+-Fe3+ LDHs , 柠檬酸三钠 , 离子交换反应 , 形貌

双还原体系制备单分散纳米金溶胶的工艺研究

王大维 , 李岩松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302

采用柠檬酸三钠-甲醛双还原体系进行了纳米金溶胶的制备,研究了不同试验条件下金溶胶的粒度分布,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还原体系,以PVP为保护剂,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制备分散度较高的金溶胶,其粒度可达到10~20 nm。

关键词: 柠檬酸三钠 , 甲醛 , 纳米金溶胶 , 双还原体系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