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怀河
,
刘朗
,
张碧江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1999.01.003
由均四甲苯出发,通过甲醛/H+交联及进一步热处理合成了低软化点(260 ℃)、高H/C原子比(0.86)、富含甲基基团、分子结构呈完全渺位缩合构型的中间相沥青.研究了该中间相沥青纤维的不熔化行为,发现它呈现出与一般石油系或煤焦油系中间相沥青的不同氧化行为,虽然具有较高的氧化反应性(在150 ℃开始与氧反应),但要实现纤维的完全不熔化却需较多量的氧与之交联.以0.2℃.min-1(170 ℃~260 ℃)的升温速率升到260 ℃,恒温180 min得到的不熔化纤维的氧含量达17.6 %,其炭纤维强度可达2100 MPa.沥青呈现高氧化反应性的原因在于体系中含有较多量的甲基、亚甲基及孤立芳氢,它们引发了氧化反应的快速;中间相沥青的渺位缩合构型分子及小芳香核片的存在是不熔化过程需要多量氧的原因.
关键词:
均四甲苯
,
中间相沥青
,
不熔化
,
甲基
,
孤立芳氢
,
构型
贺昌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高分子物理"课程中,关于高分子的构型异构的问题是核心教学内容之一,其中的"旋光异构"部分是一个学习和教学的难点。笔者尝试从"构型基本单元"和"构型重复单元"的概念出发来讲解高分子的旋光异构现象,从而,重复结构单元含1个手性碳原子(C*)的高分子的旋光异构体数目问题得到了很好的理解。然而,当用这样的思路来分析重复结构单元含2个C*的高分子的旋光异构体数目时,所得到的结果与当前通用教科书所采用的观点不相符合。文中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重复结构单元含2个C*的高分子,其有规立构形式的旋光异构体可以有19种。
关键词:
高分子物理
,
教学研究
,
构型
,
旋光异构体
王毅
,
彭文博
,
邢卫红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9.04.016
对于一体式陶瓷膜生物反应器,选择6种有代表性构型的多通道陶瓷膜进行了通量和运行稳定性方面的比较.结果表明:在纯水体系中,随着构型中渗透侧、原料侧面积比的增大,通量也增大;通道直径为4 mm的膜管由于易造成通道堵塞而不适合用于过滤活性污泥混合液;在相同的通量下运行,与产水通道相邻的渗透通道数量越多,其承担的工作负荷就越分散,该构型在运行中也就更有利于TMP(跨膜压差)的长期稳定;外膜的存在对于一体式陶瓷膜生物反应器的稳定运行是有意义的,有利于渗透通量的提高.综合考虑渗透通量以及过滤活性污泥体系的稳定性,4号构型的膜管较适合应用于一体式陶瓷膜生物反应器.
关键词:
陶瓷膜
,
膜生物反应器
,
构型
,
通量
贺昌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对"原子构型"和"分子构型"分开进行定义,揭示出"构型"是一个用来描述"分子中的那些原子与各自的取代基之间不可变空间关系总和"的抽象概念,并不实指一个分子的特定的空间结构形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高分子构型"的定义,并以聚丙烯(PP)分子为例介绍了研究高分子构型异构的方法,对高分子构型的纸上表示法进行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
高分子物理
,
教学研究
,
构型
,
构象
,
构型异构体
赵凤伟
,
李静
,
尚静
,
汪青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00626
采用浸渍-提拉法将TiO2薄膜负载在具有一定电极构型的氧化铟锡(ITO)基底上,制备了全固态TiO2平面型器件(ITO/TiO2/ITO).采用扫描电镜对器件的表面形貌和膜厚进行了表征.以紫外光下器件光电协同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器件的构型和空穴捕获剂(乙醇)对其光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浓度为10 mg/L的RhB在1.5 V偏压和NaCl(1.5 mol/L)为电解质的条件下,光照60 min脱色率达到83%;阳极面积较大的器件光电催化性能较好,刻蚀宽度为2 mm时光电催化活性最高;空穴与TiO2表面吸附的H2O氧化生成的羟基自由基对液相光电催化降解RhB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二氧化钛薄膜
,
光电催化
,
器件
,
构型
,
空穴捕获剂
罗希
,
梁鹏
,
曹效鑫
,
张潇源
,
黄霞
膜科学与技术
为了提高碳酸氢铵-反向电渗析模块的产电性能,对其构型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其能量效率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当碳酸氢铵-反向电渗析模块采用5对离子交换膜及0.2 mm厚的隔板时,其功率密度可达最大值0.85 W/m2(不计电极系统能量损耗).膜对数量不超过8时,开路电压、内阻及最大功率密度均随膜对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膜对数与开路电压、内阻均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膜对数量大于8时,装置产电性能逐渐变差.对于相同种类的隔板,采用较薄的隔板能减小装置的内阻,其产电性能更好;对于同等厚度的隔板,编织结构紧密的隔板更优.实验中装置能量效率稳定于30%左右,表明其在能量利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
反向电渗析
,
碳酸氢铵
,
废热
,
构型
张娟
,
魏文娟
,
陈伟
,
吴元欣
,
柏正武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0.00971
为研究选择体的构型对双选择体固定相手性识别的影响,以(1S,2S)-(-)-二苯基乙二胺及L-(-)-二苯甲酰酒石酸为手性源,合成了一种新的双选择体固定相,并用不同结构的手性样品测试了其手性分离能力.结果表明,这种固定相与以(1R,2R)-(+)-二苯基乙二胺及L(-)-二苯甲酰酒石酸为手性源制备的双选择体固定相有相当的手性分离能力,但这两种固定相所能分离的化合物不尽相同.对双选择体固定相中两个选择体的构型对固定相手性识别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在手性识别中,以不同手性源制备的两个选择体的立体构型不能同时与一个手性样品的立体构型相匹配,从而导致相应的双选择体固定相手性分离能力的下降.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
手性固定相
,
双选择体
,
构型
,
对映体分离
肖伯律
,
刘振宇
,
张星星
,
马宗义
中国材料进展
doi:10.7502/j.issn.1674-3962.2016.09.04
规模化应用促使金属基复合材料研发向更高强度、良好塑韧性和工艺性的方向迈进.围绕该目标,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主要以多尺度强化、纳米碳材料增强以及非均质构型设计等为特点.介绍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相关的研究进展,指出超细晶、超细颗粒协同强化可以获得高强度与良好塑韧性,进一步通过双尺度增强相强化可以兼顾模量等综合性能;纳米碳材料综合性能极高,对金属的强化具有高效与多样化特性;非均质构型在充分发挥纳米碳和陶瓷相的增强作用、挖掘复合材料性能极限方面体现了极高的可行性.同时也指出了这些研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开展构型仿真、纳米碳-金属界面模拟研究以及发展必须的宏量制备技术的必要性.可以预见,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发已经进入新阶段,并已成为高性能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
构型
,
碳纳米管
,
石墨烯
,
超细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