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艳
,
李钢
,
王祥生
,
王云
催化学报
研究了TS-1/过氧化氢催化体系中几种典型有机硫化物的选择氧化脱除.结果表明,噻吩和2-甲基噻吩仅在水或叔丁醇溶剂中才能被有效氧化脱除,且两者的反应历程不同.噻吩分子中的硫原子先被氧化,2-甲基噻吩分子中的噻吩环先被氧化.当过氧化氢与硫化物摩尔比为4时,噻吩和2-甲基噻吩均可被氧化为硫酸.采用甲醇、乙腈和水作溶剂时,甲基硫醚和丁基硫醇均可被选择氧化脱除.由于存在空间位阻,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及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在TS-1/过氧化氢体系中均不能被有效脱除.
关键词:
钛硅分子筛
,
过氧化氢
,
有机硫化物
,
噻吩
,
氧化脱硫
黄星亮
,
沈师孔
催化学报
在流体并流向上气液固三相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同系有机硫化物对Pd/树脂催化剂上异戊二烯选择加氢活性的影响,并对中毒失活的催化剂进行了XPS和红外光谱研究. 结果表明,在低温(60 ℃)和液相加氢条件下,硫醇和二硫醚同系物使Pd/树脂催化剂活性中毒的规律是,随着硫化物分子量的增大,其毒性减弱. 在w(S)=8×10-6的条件下,有机硫化物使催化剂上异戊二烯加氢活性失活的程度为: 二甲基二硫醚≈乙硫醇二甲基硫醚>噻吩. 乙硫醇和二甲基二硫醚使Pd/树脂催化剂中毒的机理是,它们分别在催化剂上发生S-H和S-S键断裂,并与Pd形成带烷基基团的S-Pd吸附络合物,致使催化剂上异戊二烯选择加氢活性降低.
关键词:
钯
,
树脂催化剂
,
异戊二烯
,
加氢
,
有机硫化物
,
中毒
岳长涛
,
李术元
,
徐明
,
钟宁宁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1.00273
利用高压釜反应装置在高温高压下开展了汽油-硫酸镁化学还原反应含水和无水体系的模拟实验,通过气相色谱仪、微库仑仪、毛细管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红外光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对气、油、固三相产物分别进行了分析并对动力学进行了解析,表明主要生成氧化镁、硫、焦炭、硫化氢、二氧化碳以及硫醇、硫醚和噻吩类等有机硫化物;随反应温度升高,反应体系中无机硫转化为有机硫的趋势增强,并主要生成热稳定性高的噻吩硫.动力学解析表明,含水和无水条件硫酸镁转化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68.9和78.5 kJ/mol,证明水存在有利于无机硫向有机硫转化.
关键词:
有机硫化物
,
汽油
,
硫酸镁
,
模拟实验
,
水介质
张铭
,
朱文帅
,
李宏平
,
荀苏杭
,
李猛
,
李亚男
,
魏延臣
,
李华明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1103-2
温和条件下,燃油深度脱硫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加氢脱硫(HDS)是石油工业上广泛采用的脱硫技术,它能够有效脱除燃油中的硫醚、硫醇和等无机硫化物,但对于芳香族硫化物(如二苯并噻吩、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等),则效果较差.对于上述有机硫化物的深度脱除,现有的加氢脱硫技术需要更为苛刻的反应条件,如高温、高压、高活性贵金属催化剂等,这势必导致燃油成本的大幅上升.因此,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加强了高效非加氢脱硫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氧化脱硫法、吸附脱硫法、萃取脱硫法和生物脱硫法等,其中氧化脱硫法是一种公认的具有应用前景的高效脱硫技术,该技术只需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可将含硫化合物氧化成其相应的砜类物质后,再用溶剂萃取法或吸附法除去.氧化脱硫反应中所涉及氧化剂有过氧化氢、有机过氧化物和氧气等.在这些氧化剂中,过氧化氢由于其活性高,在氧化反应后的副产物只有水,而被广泛研究.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低温熔融盐,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如无蒸气压、低毒性、良好的溶解性以及结构可调等,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功能化多酸基离子液体不仅具备离子液体的特点,还具备多金属氧酸盐的优势,已被用于燃油的均相氧化脱硫过程中.但是,此过程中离子液体往往用量较大,催化剂难于回收和循环利用,氧化剂用量较大,阻碍其在工业中的应用.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课题组以多酸基离子液体[C16mim]3PW12O40和正硅酸四乙酯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直接合成了一系列含钨功能化介孔复合材料 W-SiO2,其中咪唑型阳离子作为介孔模板剂,而多酸阴离子作为金属源.采用 XRD, IR, Raman, BET, DRS, TEM等测试手段对所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钨活性物种是以氧化钨的形式存在,并且能够均匀地分散在载体二氧化硅上,所合成的材料比表面积为513–743 m2/g,孔体积为0.37–0.50 cm3/g,孔径为2.91–3.20 nm.将所合成的材料 W-SiO2-20应用于燃油氧化脱硫反应(过程中无需有机溶剂),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复合材料既能作为吸附剂来吸附有机硫化物,又能作为催化剂来活化过氧化氢以氧化有机硫化物.在最优条件(反应温度60oC, O/S摩尔比为2.5,反应时间40 min)下,二苯并噻吩脱除率可100%,而且反应体系易于循环使用,7次循环后脱硫率无明显降低.此外,还考察了复合材料在相同条件下对于不同硫化物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反应活性顺序为4,6-DMDBT> DBT> BT> DT.
关键词:
多相氧化脱硫
,
氧化钨
,
介孔二氧化硅
,
一锅法合成
,
有机硫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