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霞
,
丁士华
,
陈涛
,
宋天秀
,
李在映
,
刘勇
硅酸盐通报
研究了Er3+替代Bi3+对Bi2(Zn1/3Nb2/3)2O7系介质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借助X射线、扫描电镜、Agilent4284测试仪对其相结构和介电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Er3+替代的BZN陶瓷样品烧结温度升高(从960℃升高到1000℃);随着Er3+替代量的增加,Bi2(Zn1/3Nb2/3)2O7系介质材料的晶粒尺寸、介电常数、介电损耗都有所变化;当替代量x=0.1时,介电性能最佳,介电常数为78.7165,介电损耗为0.00134.
关键词:
Bi2(Zn1/3Nb2/3)2O7系陶瓷
,
单斜相焦绿石
,
替代
,
烧结温度
褚忠
,
王进
,
陈铮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利用微观相场动力学模型模拟研究873 K时Ni75CrxAl25-x合金中Cr原子的替代规律.在合金沉淀过程中,Cr原子部分替代Al原子格点形成Ll2结构的γ相(Ni75CrxAl25-x).Cr原子在L12相内的占位几率极限值较小,当Cr含量超过3%时,Li2相内Cr原子的浓度接近饱和值.在Li2相的有序畴界处,Cr原子完全取代Al原子位置,形成稳定的Ni3Cr相(DO22结构).该合金最终沉淀产物为Ni75CrxAl25-x混合相.
关键词:
Ni-Cr-Al
,
替代
,
模拟
,
微观相场模型
胡平
,
王快社
,
杨帆
,
何欢承
,
康轩齐
,
王华
,
于志涛
,
谭江飞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有机碳源硬脂酸替代传统的石墨粉末,采用粉末冶金法固-液混合方式掺杂碳元素,后经压制成形、高温烧结、热轧、温轧、冷轧等工艺制备TZM合金板材,并对其力学性能及组织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有机碳源采用固-液掺杂硬脂酸的TZM合金粉末比传统固-固掺杂石墨粉的TZM合金粉末混合更加均匀,组织中第二相更多、更细小、分布更均匀,第二相质点粒子对位错起到钉扎作用,阻碍晶界滑移,从而显著提高了TZM的抗拉强度,其抗拉强度为l168.23MPa,伸长率为7.66%,较传统固-固掺杂石墨粉的TZM合金抗拉强度提高了15.3%.
关键词:
TZM合金
,
有机碳源
,
替代
,
抗拉强度
辛红星
,
秦晓英
,
张宽心
,
宋春军
,
张建
,
朱晓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热压的方法,制备了纳米晶(Mg_(0.97)X_(0.03))_3Sb_2(X=Mg、Cr、Cu、Ti),进行了微结构表征和电阻率测量.结果表明其平均晶粒尺寸不超过40nm.(Mg_(0.96)X_(0.03))_3Sb_2晶体结构四面体位置的Mg-Sb结合距离变短,共价性增强.室温电阻从543Ωcm(Mg_3Sb_2)下降到137Ωcm((Mg_(0.97)Cr_(0.03))_3Sb_2)、121Ωcm((Mg_(0.97)Ti_0.03))_3Sb_2)、109Ωcm((Mg_(0.97)Cu0.03)_3Sb_2).替代样品的电阻在低温时为变程跳跃电导.电阻率的降低是由于替代形成的晶格中化学环境变化,原子间结合强度增加所致.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
纳米晶
,
替代
,
电阻率
,
变程跳跃电导
梁敏洁
,
陈铮
,
王永欣
,
褚忠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三元微观相场动力学模型,模拟研究了973,1173,1253 K时效温度下,Ni75Al15Fe10合金中γ'相的早期沉淀过程.通过对该合金原子显微形貌,长程序参数和浓度及Fe原子在不同格点占位分数随时间演化的模拟计算分析得出:随着温度的升高,Ni75Al15Fe10合金的沉淀机制由等成分有序化兼失稳分解机制向非经典形核长大机制过渡;γ'相沉淀析出的孕育期变长;Fe原子在B格点的占位越来越困难,占位几率降低;合金沉淀析出的γ'相为单一L12结构的Ni3(AlFe)复合相.
关键词:
时效温度
,
微观相场方程
,
沉淀
,
替代
,
γ'相
褚忠
,
赵国群
,
陈铮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利用微观相场动力学模型,模拟研究温度对Ni-12at%Cr-14.5at%Al合金沉淀过程中Cr原子的替代规律.在873~1173 K范围内,随着温度的提高,合金沉淀机制由等成分有序化+失稳分解转化为非经典形核机制,沉淀孕育期逐渐延长;Ll2相体积分数增加,而D022相体积分数减少,在1173 K时,D022相消失,最终形成单一的L12相.
关键词:
Ni-Cr-Al
,
替代
,
模拟
,
微观相场模型
杨伟
,
张君诚
,
王旭升
,
姚熹
材料导报
制备了不同Zr/Ti比的CaTi1-xZrxO3:Pr3+(x=0~0.07)系列红色发光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检测了样品结构,测量了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反射光谱特性,讨论了B位Zr掺杂对CaTiO_3:Pr3+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掺杂使样品在612nm处的红光发射强度大大提高.当x=0.025时,样品发光强度达到最强,是CaTiO_3:Pr3+发光强度的299%.发光强度的提高是由于Zr的加入使基质中电荷转移态位置处于导带和Pr3+的4f5d能级之间,使能量传递通道得到增加而导致的.
关键词:
光致发光
,
CaTiO_3
,
Pr~(3+)
,
Zr
,
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