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大面积智能电致变色玻璃的产业化现状及未来

陈怡 , 徐征 , 孙金礼 , 邓恒涛 , 陈海涛 , 赵谡玲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7.001

主要关注现阶段世界范围内适用于建筑节能的大面积(>1.0m×1.0m)智能电致变色玻璃技术,对各种不同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当前欧美主要先进国家已经实现产业化的主流技术路线是:以无机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是 WO 3)为电致变色材料,主要传导锂离子,以含锂无机化合物或有机聚合物为电解质的全固态电致变色玻璃技术。提出应该加快此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以满足我国建筑业日益增强的节能需求。

关键词: 电致变色器件 , 过渡金属氧化物 , 节能玻璃 , 智能玻璃

聚合物结构对PDLC性能的影响

阎斌 , 王守廉 , 何杰 , 王晓安 , 于美娜 , 汪映寒 , 双习东 , 丰佩川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7.02.005

用光聚合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3种不同聚合物基体的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膜,研究了液晶含量和固化时间对PDLC透光率及膜形态的影响,考察了不同聚合物基体对PDLC电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单体反应活性越高,达到关态下最低透过率所需的固化时间越短,丙烯酸仅需10 s,而甲基丙烯酸甲酯却需360 s;聚合物与液晶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PDLC膜的阈值电压越高,丙烯酸的阈值电压至少是其他两者的5倍.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 聚合诱导相分离 , 智能玻璃 , 电光性能

硅氧烷近晶相单体的合成及应用

郭剑 , 隋岩 , 李正强 , 华瑞茂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63109.0862

为了改善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在智能玻璃领域应用中存在的视角较差、透明态效果不够理想以及无法实现双稳态的缺点,合成了一种具有硅氧烷长链结构的近晶相液晶单体,并将该近晶相液晶单体用于近晶相的混晶配方制备了简单的近晶相双稳态器件.以10-溴-1-癸烯、对羟基联苯氰和1,1,1,3,3,5,5-七甲基硅氧烷为原料,以较高收率合成了该近晶相液晶单体.通过核磁共振(NMR)和元素分析(EA)确认了分子结构的正确性;利用偏光显微镜(POM)、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等对其单体液晶参数和混晶配方参数进行测定,通过基板处理、液晶盒制备、器件老化等过程制备了近晶相双稳态器件.实验表明,该近晶相混晶配方制得的近晶相双稳态器件具有较宽的近晶相温宽(-62℃~60℃),较低的驱动电压(50 V),透明态参数优秀(雾度=0.06%,平行光透过率=90.34%),完全无视角缺陷,且可以仅在状态切换时需要通电实现双稳态效果.该硅氧烷类近晶相液晶单体对于改善近晶相混晶配方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材料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收率较高,易于生产,对于智能玻璃领域的市场推广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硅氧烷 , 近晶相 , 双稳态器件 , 智能玻璃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