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利
,
吕志
,
周长虹
,
肖洪斌
,
吕明威
材料保护
为了更好地满足装饰防护性电镀锌的要求,在氯化钾镀锌液中加入LAN-616哑光添加剂,电镀出了性能优异的哑光镀锌层。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镀液分散能力测试、弯曲试验、热震试验及中性盐雾试验分析了添加剂对镀锌层形貌、结构、与基体结合力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N-616添加剂对镀层的微观形貌及各晶面的择优取向度影响较大;镀层美观大方,与基体附着强度高,耐蚀性好,中性盐雾腐蚀96h未出现白色腐蚀产物;镀液分散能力较好,为40.1%。
关键词:
氯化钾
,
电镀
,
哑光锌
,
钝化
,
添加剂
,
晶面
,
表面形貌
贾昆明
,
张慧丽
,
李文翠
催化学报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形貌规则的纳米氧化铈颗粒,分别为棒状、立方体和多面体,通过溶胶沉积法将金颗粒沉积到不同形貌氧化铈表面制得了Au/CeO2催化剂. 考察了催化剂载体的不同形貌对CO催化氧化反应活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棒状(110+100)和多面体(111+100)氧化铈作为载体时的催化剂活性比立方体(100)作为载体时的活性高. 在低温段,多面体氧化铈作为载体的催化剂表现出较高活性,而在高温范围,棒状氧化铈作为载体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
关键词:
金
,
一氧化碳氧化
,
氧化铈
,
晶面
陈广超
,
李成明
,
张恒大
,
杨胶溪
,
佟玉梅
,
唐伟忠
,
吕反修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3.05.023
为了解决用直流等离子体喷射法制备金刚石膜在脱膜过程中膜体开裂的问题,本文对3组脱膜开裂的金刚石膜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由热应力作用产生的裂纹形貌随沉积温度的不同而呈现网状、河流状和环状,裂纹尖端的膜体具有最小的Raman 谱峰半高宽值.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膜体断口都是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的混合断口,而且断口面中的占优晶面都是{111}晶面.X射线和Raman谱结果还表明沉积温度愈高,膜体中的残余应力愈大.
关键词:
金刚石膜
,
裂纹
,
组织
,
晶面
,
直流等离子体喷射
卢金斌
,
席艳君
,
王志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Ni-Cr合金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钎焊单晶金刚石磨粒试验,使用SEM、EDS和XRD对Ni-Cr合金钎焊金刚石的碳化物生长及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真空钎焊过程中,在Ni-Cr合金完全熔化前,在合金前端有碳化物开始形核,并生成排列整齐的Cr_3C_2和无序的SiC,Cr_3C_2的生长方向与金刚石的外露晶面有一定的位向关系;合金完全熔化后,在金刚石表面生成两层碳化物,内层为排列整齐的Cr_3C_2,外层为无序的Cr_7C_3.
关键词:
真空钎焊
,
金刚石
,
碳化物
,
位向关系
,
晶面
秦邦
,
赵玉宝
,
李辉
,
邱亮
,
樊造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0877-4
Cr(VI)具有高毒性和强诱变致癌性,且能稳定存在于自然界中,对人类和自然环境危害极大.而容易沉淀和吸附在固体上的Cr(III)毒性较小,约为Cr(VI)的千分之一.因此,将Cr(VI)还原为Cr(III)是处理含铬废水的有效途径.光催化还原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新型技术,基于可见光的催化还原处理含Cr(VI)废水能够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具有经济、高效、清洁和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采用适宜的晶面生长控制剂,调变不同晶面的相对生长速率,可制得暴露不同晶面、具有多种形貌的Cu2O.将这些具有不同晶面的Cu2O用于光催化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表明, Cu2O的光催化氧化性能与其所暴露的晶面密切相关,其表面残留的用作晶面生长控制剂的表面活性剂对其催化性能有重要影响.相对而言,将Cu2O用于光催化还原Cr(VI)的研究较少,关于晶面导向剂油酸对其光催化还原Cr(VI)性能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本文采用液相法,首先合成了仅暴露Cu2O{100}晶面的立方体(Cub),进而通过控制晶面导向剂油酸的用量,制得仅外露Cu2O{111}晶面的八面体(OctO)和仅暴露Cu2O{110}晶面的十二面体(RhdO),继而再将OctO和RhdO在C3H6-O2等混合气中于215 oC处理30 min,通过此温和氧化除去表面油酸,获得了具有洁净表面的八面体(Oct)和十二面体(Rhd)的Cu2O.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其物性特征进行了表征.在LED可见光辐照下,对比评价了具有不同晶面的Cu2O光催化还原Cr(VI)的性能,研究了暴露晶面及晶面导向剂油酸等对Cu2O光催化还原Cr(VI)的影响.
XRD研究表明,采用液相法及温和氧化处理可制得纯相的Cu2O,其XRD图中无Cu及CuO等杂峰出现. SEM观测结果表明,所得Cu2O样品形貌均一性较好,采用丙烯选择氧化去除表面油酸后, Cu2O的形貌无明显改变,仅其外表面略有粗化. FT-IR分析进一步说明,去除表面油酸后,其物相仍为Cu2O,没有出现CuO的红外特征吸收.
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 Cu2O光催化还原Cr(VI)具有准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晶面导向剂油酸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光腐蚀和酸腐蚀,有助于较长时间内保持Cu2O光催化还原活性,而对Cu2O光催化速率没有影响.以单位比表面积速率常数为比活性指标,不同晶面Cu2O光催化还原Cr(VI)的活性次序为{111}>{110}>{100}. Cu2O不同晶面的原子配位情况差异明显,且{100}晶面的表面能较低,由此可较好解释具有不同晶面Cu2O光催化还原Cr(VI)活性的不同.八面体Cu2O的{111}面上同时存在配位饱和与配位不饱和Cu,而菱形十二面体Cu2O的{110}面上只有配位饱和Cu,立方体Cu2O的{100}面上只有配位不饱和O.相对于Cu2O的{100}晶面,具有更高表面自由能的{111}和{110}晶面易于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从而表现出较{100}晶面更高的光催化活性.而Cu2O{111}晶面表现出更高光催化活性的原因可能是: Cu2O{111}晶面上存在的不饱和Cu可作为活性位点,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减少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从而提高光催化还原速率.
关键词:
六价铬
,
晶面
,
光催化
,
可见光
,
氧化亚铜
王非
,
塔娜
,
李勇
,
申文杰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4)60008-5
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在水热条件下合成出长径比为2-45的La(OH)3纳米棒.对水热合成过程中间体的结构演变分析,发现高碱度有利于小尺寸晶核的形成, La(OH)3晶体结构的各向异性导致这些晶种沿着C轴方向生长,进而形成纳米棒结构.将La(OH)3纳米棒前驱体于773 K焙烧可以得到长径比为2-20的La2O2CO3纳米棒.随着长径比的增加, La2O2CO3纳米棒暴露的(110)晶面逐渐增加, La3+-O2-碱性位的数目也从0.08增加到0.24 mmol/g.因此,在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中, La2O2CO3纳米棒催化剂上的反应速率随着长径比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关键词:
氢氧化镧
,
碳酸氧镧
,
纳米棒
,
晶面
,
碱性
,
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
刘红
,
陈宗璋
,
彭景翠
,
陈小华
,
白晓军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0.03.004
分析八面体空隙中心碱金属的相互作用势能, 研究碱金属沿[111]、[110]和[100]三个不同方向移动时, 势能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对于K3C60晶体, K+离子在三个不同方向上都存在非中心平衡位置, 而且在三个不同方向上, 非中心平衡位置相对中心的偏移量不同, 在[111]轴上为0.98, 在[110]轴方向上为0.78, 在[100]方向上为0.56, 在[111]轴方向的非中心的势能是最小值, 为-508.59meV.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 认为非中心平衡位置的出现应归因于短程相互作用, 其中与C60的相互作用是最主要的, 其势能最低点对应的位置不在中心;三个不同方向的非中心平衡位置偏离中心距离不同, 是因为与之对应晶面上的C60面密度不同.
关键词:
K3C60晶体
,
非中心格点
,
八面体对称性
,
Lennard-Jones势
,
晶面
郝海青
,
袁致涛
,
李丽匣
,
张晨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60127
结合油酸钠溶液化学计算、硫酸钙晶须晶面衍射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硫酸钙晶须不同晶面的结构、油酸钠在不同晶面的吸附和硫酸钙晶须的晶面生长.结果表明:硫酸钙晶须晶面中,钙原子与氧原子、氢原子规律分布在(200)晶面和(400)晶面表面;与其它晶面相比,油酸钠与(200)晶面和(400)晶面的作用能较小,吸附构型稳定;(200)晶面和(400)晶面上油酸根与钙离子之间的距离分别为0.239 nm和0.237 nm,小于作用后的油酸根与钠离子之间的距离,得出钙原子是油酸根在晶须晶面作用的活性位点.油酸钠的选择性吸附阻止了(200)晶面和(400)晶面的生长,晶面生长速率的差异使得晶须沿c轴择优生长.
关键词:
硫酸钙晶须
,
晶面
,
分子动力学
,
径向分布函数
郭志睿
,
柏婷婷
,
陆鹏
,
蔡诗昆
中国材料进展
doi:10.7502/j.issn.1674-3962.2016.01.01
纳米银(银纳米颗粒)是一类新兴的银基功能材料.近15年来,随着液相纳米制备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银的光学、电学性能以及广谱抗菌等生物活性得以深入地研究,并在光电以及生物医学领域获得了重要应用.大量的研究表明,纳米银的上述优异特性强烈依赖于其尺寸、形貌和结构.因此,纳米银的可控制备将是对其特性的合理调控及后续应用的前提.评述了基于液相的纳米银可控制备的研究进展:首先讨论了液相体系中纳米银的生长机制,之后介绍了主要的制备方法,包括直接化学还原法、种子介导生长法、模板法、光诱导法、微波辅助还原法等.在此基础上,根据颗粒的维度,将纳米银分为零维、一维和二维结构,对上述纳米银的代表性结构的可控制备方法及研究现状分别进行了评述.最后简述了纳米银液相可控制备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纳米银
,
液相
,
可控制备
,
晶面
,
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