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
,
丁林
,
唐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钝体后安装分隔板是一种有效的被动控制技术,本文采用有限体积法对非稳态二维层流下的圆柱-分隔板结构绕流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中等雷诺数(Re=100~500)下,分隔板与来流方向存在夹角时(θ=0°~45°)的圆柱绕流特性。结果表明不同Re数下,圆柱阻力和升力系数等反映流动特性的参数随分隔板偏角而变化;阻力系数最小值对应的分隔板偏角随着Re数的增加而减小,圆柱升力与分隔板偏角的大小呈正比;在Re≥300时,随分隔板偏角的增大,旋涡形成区长度减小,斯特努哈尔数Sr在θ=20°时出现峰值。
关键词:
圆柱
,
分隔板
,
旋涡脱落
,
流动控制
袁文君
,
邓建强
,
曹峥
工程热物理学报
建立压力能交换器的二维非稳态数值模型,研究了进流速度v、斯特劳哈尔数St以及脉动幅度A等对孔道内旋涡运动和掺混区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涡周期性脱落是掺混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涡强越大掺混越严重;St数的增大以及A的减小将使孔道内旋涡强度增强;St数的增大将使尺寸效应明显,掺混受涡强影响小,因而对于一定孔道存在最优的运行St数.并且随着A的增大,掺混区的稳定性变强,孔道的最优运行St数减小.
关键词:
旋转容积式压力能交换器
,
掺混
,
脉动流动
,
旋涡脱落
,
数值模拟
张力
,
李金生
,
杨仲卿
,
丁林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开发了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流固强耦合大变形求解器,流体采用ALE动网格技术,固体采用修正拉格朗日模型进行求解.研究100≤Re≤1000范围内,方柱-弹性分隔板的涡致振动特性及其尾流脱涡特性.结果表明:弹性分隔板阻断尾流区剪切层的相互作用,使钝体阻力减小,旋涡脱落至下游;随着雷诺数的增加,方柱和分隔板的升力系数与振幅逐渐增大;弹性分隔板的斯特努哈尔数明显较小,能够更好地抑制尾流区剪切层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方柱
,
弹性分隔板
,
大变形
,
流固耦合
,
旋涡脱落
李全星
,
陆道纲
,
刘丽芳
工程热物理学报
板状燃料组件在先进核反应堆中得到重要应用.流体以一定的流速轴掠板状组件时会导致板后产生旋涡脱落现象.旋涡脱落有可能引发板状燃料组件的流致振动.使用BELIEF程序,通过改变方柱间距模拟了Re=200情况下刚性矩形通道内不同节距条件下双平行方柱的旋涡脱落现象,得出了双柱间节距对双平行方柱旋涡脱落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双平行板的旋涡脱落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板状燃料组件
,
流致振动
,
方柱
,
旋涡脱落
丁林
,
张力
,
杨仲卿
,
张迎贺
工程热物理学报
采用非稳态RANS方法结合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对高雷诺数下被动控制的串列双圆柱静止绕流和流致振动进行数值计算.详细分析柱体受力、流致振动特性及尾流旋涡形态,结果表明双圆柱静止时,上游圆柱St随Re增加而增大,下游圆柱St先增大后减少,在Re=60000时达到最大值;双圆柱产生流致振动时,上下游圆柱的振幅率变化曲线出现三个不同分支,包括涡致振动初始分支、涡致振动上部分支和驰振分支,圆柱驰振时的最大振幅达到了2.8D.
关键词:
圆柱
,
旋涡脱落
,
涡致振动
,
驰振
丁林
,
张力
,
姜德义
工程热物理学报
采用二维非稳态RANS方法结合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对高雷诺数下串列双圆柱流致振动进行数值计算.利用粗糙带改变圆柱表面结构,详细分析串列双圆柱流致振动响应及能量转换特性.结果表明双圆柱产生流致振动时,上下游圆柱的振幅和频率响应曲线出现涡致振动初始分支、涡致振动上部分支和驰振分支,圆柱驰振时的最大振幅达到了2.8D.在所研究的整个Re数范围内,双圆柱都能有效实现能量收集.在Re=100000时,圆柱流致振动能量转换最大功率达到了41.16W.
关键词:
圆柱
,
旋涡脱落
,
流致振动
,
能量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