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梅
,
张秉英
,
郑学锋
,
邢卫红
,
宋风立
,
吴庭富
,
张铁钢
,
赵希文
,
罗天华
,
明洪武
钢铁
概述了在18 t钢包中喂金属钙包芯线的试验结果.在钢中加钙0.10~0.60 kg/t时,平均脱硫率47 %,最高脱硫率68 %,最低硫含量0.009 %,平均脱氧率31 %,钙的平均收得率25 %,金属钙线用量比硅钙线用量少50 %~70 %,比硅钙线节省5.46元/t,取得了较好的冶金效果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
钢包喂钙
,
收得率
,
脱硫
,
合金化微调
陈天明
,
陈永
,
邓君
,
杨森祥
,
陈亮
,
李清春
,
曾建华
钢铁钒钛
针对L80-3Cr高铬管坯钢的成分特点及质量需求,通过采用合理的合金化制度、过程温度制度及连铸关键工艺技术,打通了半钢炼钢条件下LD-LF-RH-Bloom生产该钢种的工艺流程,达到了经济生产的目的.工业试验表明,冶炼过程Cr的平均收得率达98.2%,成品Cr成分控制稳定;圆钢wT[o]含量为10×10-6~16×10-6,平均13.5×10-6,夹杂物各项评级均≤1.0级,表面及内部质量良好.
关键词:
高铬钢
,
转炉
,
半钢炼钢
,
大方坯连铸
,
铬
,
收得率
彭予民
,
王恒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3.06.006
为了实现低成本制备高纯度钒铝合金的目的,探讨了应用水冷铜坩埚采用一步铝热法制取高纯钒铝合金的可行性.通过数轮试验,在原料准备、生产工艺、反应状况以及制备的铝钒合金成分等方面,与采用常规耐火材料炉一步铝热法制取钒铝合金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水冷铜坩埚一步铝热法具有钒元素收得率高,反应稳定性好,制备的钒铝合金混入杂质含量低等特点,基本满足低成本制备高纯度钒铝合金的要求,并分析了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
关键词:
高纯钒铝合金
,
一步铝热法
,
水冷铜坩埚
,
收得率
张振峰
,
林高用
,
张胜华
,
包玉平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6.05.006
加入适量的稀土元素可有效改善铜及铜合金组织与性能.紫铜中添加稀土后,进行熔炼、轧制和热处理试验,再通过室温拉伸、硬度试验、金相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微量铈对紫铜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锭坯中铈的含量,并对稀土的收得率和熔炼渣成分进行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铸态晶粒随着铈加入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且再结晶温度随着铈加入量的增加而提高;紫铜的强度、硬度和晶粒大小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分别先升高后下降,当铈含量达0.04%时,紫铜试样获得最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退火态试样的抗拉强度达到251MPa,屈服强度为116MPa,延伸率达到37.22%.
关键词:
铈
,
紫铜
,
力学性能
,
微观组织
,
收得率
蒋光辉
,
古隆建
,
施哲
,
陈永
,
曾建华
,
吴国荣
钢铁钒钛
doi:10.3969/j.issn.1004-7638.2007.01.011
针对硫易切削钢冶炼过程中硫收得率不易控制造成钢中硫含量波动大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硫收得率的主要因素,并开展了炉渣碱度对硫收得率影响的试验研究,用数学回归法得出了炉渣碱度对硫收得率的影响规律,为稳定控制易切削钢中硫含量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易切削钢
,
碱度
,
硫
,
收得率
张志强
,
贾征
,
乐启炽
,
秦礼华
,
常守威
,
崔建忠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复合Zr盐添加温度及保温时间对Mg-1%Y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760℃添加0.31% Zr保温20 min后实验合金的细化效果最好,其平均晶粒尺寸可由原来的4100 μm降至105 μm.研究还表明:Zr盐的加入也在镁熔体中引入了一些Zr的氧化物,这是降低Zr收得率的原因,同时也增加了熔体净化的难度.
关键词:
复合Zr盐
,
Mg-1%Y合金
,
凝固组织
,
收得率
,
晶粒细化
郭培民
,
赵沛
钢铁钒钛
doi:10.3969/j.issn.1004-7638.2005.03.001
根据分子离子共存理论建立了CaO-FeO-SiO2-V2O3四元渣系活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渣中V2O3的活度系数与实测值吻合.V2O3活度系数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炉渣碱度和渣中氧化铁含量.冶炼含钒合金钢时,钒的收得率主要与冶炼钢种成分、炉渣成分和渣量有关,其中炉渣氧化铁的活度和渣量对钒的收得率影响显著.对于钒铁、V2O5和钒渣等合金添加剂用于冶炼含钒合金钢的计算表明,钒铁收得率最高,而钒渣的收得率最差,且只能用于冶炼微钒合金钢种.
关键词:
活度计算
,
含钒炉渣
,
含钒合金钢
,
收得率
万新宇
,
齐渊洪
,
高建军
,
郄俊懋
,
上官方钦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50296
采用煤基还原熔分技术研究了熔分温度、熔分时间、氟化钙配比,煤粉配比对铜渣熔分后铁、铜回收率的影响,并运用 XRD及 SEM等分析手段对熔分产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380~1450℃之间进行熔分,通过对铁、铜的综合收得率计算,熔分温度应该控制在1430℃,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熔分时间为20 min,此时金属铜的回收率达到最高,为90%左右。配入一定比例的煤粉和氟化钙均能提高铁的回收率,尤其以添加氟化钙的效果最好,适宜的添加比例不应超过2%(质量分数)。对分离后的渣铁分别进行表征分析,表明粒铁中的主要组织为铁素体和浮氏体,炉渣主要呈非晶态,其中夹杂有尚未凝聚的铁晶粒。最后,在最优条件下进行了转底炉半工业试验。
关键词:
水淬铜渣
,
高温熔分
,
收得率
,
渣相组成
,
转底炉
戴诗凡
,
吴伟
,
张曦东
,
王鹏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160
为了推广锰矿直接还原技术在转炉内的使用,对转炉终点条件下锰矿的热分解、熔融还原和渣钢间平衡状态进行了分析.利用热力学分析方法讨论了国内外转炉锰矿直接合金化锰的平衡状态.结果表明,在转炉终点时刻,锰矿以MnO形式存在于渣中;锰在渣钢间的平衡主要以铁、锰竞争氧化的形式存在;理论计算锰分配比和实践生产数据有相同的趋势,且计算值大于实践生产数据;高温、高碱度、高w([C])、低w((TFe))可以降低锰分配比;渣量越小,锰收得率越高.此外,讨论了进一步提高转炉锰收得率的控制工艺.
关键词:
转炉终点
,
锰矿
,
分配比
,
直接合金化
,
收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