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华
,
肖志超
,
邓红兵
,
苏君明
,
彭志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在MM-1000型摩擦试验机上,对英、法、美三国四大炭盘制造商的五种炭盘小样进行了摩擦磨损性能测试,对摩擦表面进行了宏观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观形貌分析,对各试样的摩擦磨损过程和机理进行了一定的探讨.结果表明:石墨化度决定了膜的完整程度,且成正比关系,坯体结构对摩擦膜有一定的影响;纯树脂炭基体的试样表面膜厚度较小,完整致密性与热解炭基体的试样差别较大,磨损较大;C/C复合材料的机械磨损以粘着、犁沟、磨粒磨损为主,膜越完整的材料呈现出以粘着磨损为主,对于低石墨化度的和纯树脂炭基体的C/C复合材料表现出犁沟、磨粒磨损为主,粘着磨损为辅.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
摩擦面形貌
,
摩擦膜
,
摩擦磨损机理
丛红梅
,
袭建人
,
李木森
,
戴振国
,
齐广慧
,
杨晓涛
材料导报
综述了国内外对C/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现状.指出C/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为机械磨损和氧化磨损,在高温下(500℃以上)C/C复合材料的磨损是机械磨损和氧化磨损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氧化是磨损的根本原因;影响C/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因素有材料本身的因素,如复合材料的热解炭结构、密度、石墨化度、防氧化涂层等,也有实际操作条件的因素如刹车环境、刹车过程中的刹车速度、刹车能量等.提出对不同工艺制备的C/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
摩擦磨损磨损性能
,
摩擦磨损机理
,
影响因素
刘何意
,
范尚武
,
殷小玮
,
袁琦
,
张立同
,
成来飞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l005-5053.2011.5.010
通过MM-1000Ⅱ摩擦试验机,研究了三维针刺C/SiC复合材料与30CrSiMoVA对偶的摩擦磨损性能,并结合SEM,XRD,EDS、热力学计算以及刹车过程温度场有限元模拟,分析了刹车过程中的摩擦磨损机理和物相转变.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刹车速率的增加,三维针刺C/SiC复合材料与30CrSiMoVA对偶刹车的平均摩擦系数减小,摩擦面温度升高,三维针刺C/SiC复合材料与30CrSiMoVA线磨损率呈增大趋势.初始刹车速率大于15m/s刹车时,摩擦面最高温度高于560℃,Fe与SiC,Si以及O2发生反应生成Fe3C,Fe3 Si,FeO,γ-Fe2 O3和α-Fe2O3,以上反应与磨粒磨损、粘着磨损以及疲劳磨损相互促进,加速了材料的磨损.
关键词:
C/SiC刹车材料
,
30CrSiMoVA
,
温度场模拟
,
摩擦磨损性能
,
摩擦磨损机理
宁莉萍
,
王齐华
,
简令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4.02.032
梯度自润滑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润滑材料,利用粉末冶金工艺设计和制备了该材料,考察了其在不同摩擦条件下的摩擦学特性,并对其摩擦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梯度自润滑复合材料随着复合固体润滑剂含量的增多,摩擦学性能明显改善,但润滑剂含量过高将导致材料表面硬度过低;该材料适用于高载倚下的润滑部件;脂润滑条件下,复合固体润滑剂与润滑脂结合在摩擦面上形成的膏状润滑膜使梯度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显著改善;在脂润滑高载荷条件下,梯度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磨损主要发生在磨损初期,之后磨损极小,摩擦系数也趋于减小.
关键词:
梯度自润滑复合材料
,
摩擦学特性
,
摩擦磨损机理
,
复合固体润滑剂
,
膏状润滑膜
袁华
,
王成国
,
卢文博
,
张姗
,
陈旸
,
谢奔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2.07.002
滑动受流条件下,树脂基滑板材料的温升会影响滑板使用的稳定性.采用炭化-液相浸渍法对滑板进行热稳定性及致密化处理,系统分析了热处理前后滑板性能的变化,并对致密化效果进行评价,利用磨损表面扫描图像分析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经过800℃热处理后,滑板的耐温性提高;热处理及浸渍后,受电弓滑板试样电阻率明显减小,热处理之后电阻率降低约100%;冲击强度降低,摩擦因数增大,体积磨损量增加;经过4次致密化处理后,滑板的气孔率下降约45%;冲击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有所提高;未热处理的受电弓滑板在摩擦过程中主要的机械磨损形式是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热处理后磨粒磨损是主要磨损形式.
关键词:
炭纤维
,
液相浸渍
,
电阻率
,
气孔率
,
摩擦磨损机理
胡献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对国产树脂进行改性处理,辅以高效增容剂和成核剂,制得综合性能优异的聚甲醛/聚氨酯共混合金.再以此为基体制得高自润滑性和高抗磨性的聚甲醛共混合金复合材料.通过对增韧剂的选择与配比,以及不同的加工工艺条件,较好地解决了界面相容,组织分散等难题;考察了不同润滑剂(有机硅油、石墨、聚四氟乙烯和二硫化钼等润滑材料)对整体复合材料抗磨减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10%(质量),聚氨酯的聚四氟乙烯和硅油的改性聚甲醛,其自润滑特性最佳.
关键词:
增韧改性聚甲醛
,
自润滑
,
摩擦磨损机理
,
共混合金
陈平
,
唐果宁
,
王裕清
,
张厚安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3.03.016
采用M-2型磨损试验机研究了MoSi2/淬火45钢的干摩擦磨损特性,并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了试件的磨损表面形貌,分析了磨屑的成分,探讨了其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载荷的增大,摩擦机理主要表现为微观滑动和粘着效应;低载荷下的磨损机制以疲劳磨损为主,高载荷下的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粘着磨损.
关键词:
MoSi2
,
淬火45钢
,
摩擦磨损机理
,
干摩擦
张建峰
,
施璐
,
王连军
,
江莞
,
陈立东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8.06.012
以商用硅粉、碳粉、钛粉以及少量的铝粉为原料,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原位反应制备了Ti3SiC2-SiC复合材料.利用盘销式摩擦磨损实验机测试了Ti3SiC2-SiC复合材料的耐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随着SiC含量的增加,材料相对于硬化钢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系数均呈下降趋势,这表明SiC的引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摩擦磨损性能.Ti3SiC2单相材料摩擦系数在0.8~1.0之间,而Ti3SiC2-40vol%SiC复合材料在稳态下的摩擦系数达到了0.5,Ti3SiC2-40vol%SiC复合材料相对于TisSiC2单相材料的磨损系数下降了一个数量级.Ti3SiC2-SiC复合材料的高抗磨损性归因于磨损类型的改变以及SiC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关键词:
微观结构
,
SPS
,
Ti3SiC2-SiC复合材料
,
摩擦磨损机理
杨培权
,
刘炳
材料导报
采用XRD和SEM分析试样的金相组织.以干摩擦、湿摩擦、湿摩擦加磨粒为摩擦条件,采用M-2000型摩擦磨损实验机对Al2 O3颗粒增强铝锰基复合材料和纯铝进行摩擦磨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是由铝锰固溶体、铝锰化合物MnAl6、Al11 Mn4相以及Al2O3颗粒增强相组成;随着载荷的增加,材料的失重量增大;在同一种摩擦条件下,氧化铝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失重量明显小于纯铝材料的失重量;对于同一种材料来说,在湿摩擦和磨粒的共同作用下材料的失重量最大,干摩擦次之,湿摩擦失重量最小.
关键词:
铝锰基复合材料
,
高速条件
,
摩擦磨损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