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桂霞
,
朱海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4.10.005
结合野外工作和前人资料,对华熊地块熊耳山地区金矿床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金矿床从控矿构造和围岩蚀变特征上可划分为两类,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成矿温度以及盐度特征,说明了它们的形成均与中生代富钾质、富含挥发组分的花岗质岩体(100~140Ma)有关,主要形成于挤压向拉张环境中.该区金矿床属于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系统中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可与近年来在环太平洋带发现的斑岩型金矿对比.
关键词:
华熊地块
,
金矿床
,
浅成低温热液型
,
控制因素
陈阳
,
程军
,
任世聪
,
李军敏
,
陈威
,
陈莉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1.026
渝南铝土矿储量大,品位低,伴生元素的综合利用可以提高铝土矿经济价值,因此对伴生镓的分布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重庆大佛岩矿区46个钻孔取样和测试分析以研究镓在铝土矿中的分布规律,发现纵向上高镓的层位主要分布在铝土矿含矿岩系中上部、中部和中下部,极少分布在下部,与富铝层位的纵向分布规律相似,同时高镓层位比富铝层位略偏下;平面上镓含量总体北高南低,铝土矿含矿岩系厚度变化系数和镓含量变化系数显示为均匀变化;镓在土状铝土矿中含量最高,其他类型铝土矿次之,铝土岩中含量较低,粘土岩最低;镓的含量与Al2 O3含量、A/S比值正相关.镓在含铝岩系中的分布规律表明,镓与铝地球化学相似性决定了铝土矿中富铝和高镓层位在含矿岩系纵向上密切相伴,在不同类型岩石中镓含量铝土矿>铝土岩>粘土岩,以及镓含量与Al2 O3含量、w(Al)/w(Si)比值的高相关系数;渝南一黔北地区中二叠世梁山期为淡化潟湖环境,大佛岩铝土矿区位于潟湖北缘,北高南低的地形条件、淡化潟湖沉积环境中盐度、酸碱性以及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影响了镓和铝的沉积与分异,也决定了镓含量的平面分布;表生风化改造作用于原始沉积的铝土矿,使铝和镓进一步富集.铝土矿含矿岩系中镓的分布受作为内因的镓与铝的地球化学相似性和作为外因的沉积环境及表生风化作用共同控制.
关键词:
镓
,
铝土矿
,
分布规律
,
大佛岩矿区
,
控制因素
杨玉臻
,
于良民
,
李霞
,
于晶
,
徐经委
材料导报
从基团转移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活性官能团之间的反应和自由基聚合5个方面简单综述了低表面能树脂的聚合机理;详细介绍了以有机硅树脂、氟碳树脂、氟硅树脂以及不含氟硅元素树脂为基体的防污涂料;分析讨论了低表面能海洋防污涂料的控制因素;并展望了低表面能防污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低表面能
,
有机硅树脂
,
氟碳树脂
,
控制因素
白光辉
,
孟松鹤
,
杜善义
,
张博明
,
梁军
,
刘洋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7.06.014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炭/炭复合材料烧蚀性能进行了预测.确定了炭/炭复合材料的密度、石墨化程度和基体炭类型为其烧蚀性能的关键控制因素,通过人工神经网络表征了炭/炭复合材料的密度、石墨化程度与其烧蚀性能之间的关系.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对神经网络结构与参数发生变化时的网络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当网络训练集规模、隐层节点数、初始学习率与动量项等参数的取值分别为35、7、0.5和0.2时网络预测性能达到最佳状态,在此基础之上对炭/炭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进行了预测与评价.实践证明,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炭/炭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进行预测时误差小于11%,满足工程实践的精度要求.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
烧蚀性能预测
,
控制因素
,
人工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