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亚微米核壳橡胶粒子改性聚苯乙烯——接枝度对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高光辉 , 赵文卓 , 赵云娜 , 张会轩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7.02.007

通过乳液接枝聚合技术合成不同聚丁二烯(PB)含量的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PB-g-PS)共聚物,共混改性聚苯乙烯(PS),使PB含量控制在20 wt%.通过对接枝共聚物PB-g-PS接枝度的测定,分析了不同接枝度对橡胶粒子分散状态以及橡胶粒子内部结构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接枝度对改性聚苯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通常认为橡胶粒子只有在1~3 μm时才能对聚苯乙烯进行有效增韧,然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粒径约为300 nm的核壳橡胶粒子改性聚苯乙烯冲击韧性提高很大.此时,接枝共聚物具有最佳核壳比PB/PS为70/30,橡胶粒子呈均匀分散状态,且最大冲击强度为124.9 J/m,相当于纯聚苯乙烯冲击强度的10倍.

关键词: 核壳粒子 , 接枝共聚物 , 聚苯乙烯 , 接枝度 , 增韧

微米级接枝微粒PMAA/SiO2的制备与表征

汪剑 , 高保娇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8.05.016

使用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微米级硅胶进行表面化学改性,将双键引至SiO2粒子表面,采用溶液聚合法将甲基丙烯酸(MAA)接枝于硅胶微粒表面(graft from法),制得了接枝微粒PMAA/SiO2. 采用红外光谱(FTIR)与热重分析法(TG)对PMAA/SiO2的化学结构与组成进行了表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接枝微粒的形貌,探索了各种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graft from法可顺利地将MAA接枝于硅胶微粒表面;在接枝聚合过程中,已接枝到硅胶表面的聚合物层对后续的接枝聚合会形成阻力. 接枝率随单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单体浓度超过一定值时(ω(单体)≥3%)接枝率不再变化;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大及温度的升高,接枝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 制备高接枝率微粒的适宜条件为:温度为70 ℃、ω(单体)=3%、ω(引发剂用量)=0.6%.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 硅胶 , 接枝聚合 , 溶液聚合 , 接枝度

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制备高接枝度的接枝微粒SiO2-g-PMAA

李丁 , 高保娇 , 位霄鹏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1.00167

将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键合在硅胶微粒表面,得到改性微粒AMPs-SiO2;使改性微粒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铵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甲基丙烯酸(MAA)在硅胶微粒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高接枝度(0.30 g/g)的接枝微粒SiO2-gPMAA;研究了影响表而引发接枝聚合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为40℃.已接枝到硅胶表面的聚合物层对后续的接枝聚合产生阻隔作用.适宜的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1%,适宜的单体质量分数为5%左右.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 硅胶 ,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 表面引发接枝聚合 , 接枝度

壳聚糖-聚乙烯亚胺基因载体的制备

段丽红 , 王浩 , 郑琼娟 , 全大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利用醛化壳聚糖(CS-CHO)的醛基与聚乙烯亚胺(PEI)的氨基间的反应形成高分子缀合物来制备低毒,又有一定效果的基因载体。合成了醛化度为29.6%的CS-CHO,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分子量为600g/mol的PEI与该CS-CHO进行反应,研究了CS-CHO与PEI的投料比、投料顺序对接枝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投料比对接枝度的影响很大,在PEI与CS-CHO的物质的量比小于2∶1时,接枝度随着PEI的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为41.87%,但之后继续增加PEI的量而接枝度由41.87%减小到26.98%。投料顺序对接枝度的影响则相对较小,物质的量比为2∶1的CS-CHO与PEI直接混合获得的接枝度最大,为29.21%。

关键词: 壳聚糖 , 聚乙烯亚胺 , 接枝度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