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萧
,
杨平
,
孟利
,
崔凤娥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09.00533
基于前期工作对压缩孪晶静态再结晶的分析,主要利用XRD和EBSD技术进一步研究AZ31镁合金中拉伸孪晶静态再结晶过程中组织和织构的演变规律,以及再结晶初期新晶粒的取向特征.结果表明:拉仲孪晶不能有效地促进再结晶形核,其细化晶粒的效果不显著,其再结晶速率显著延迟于压缩孪晶;退火过程中并没有生成新的再结晶织构组分,表现为初始基面织构的减弱;新晶粒优先在拉伸孪晶的变体交叉处,或拉伸孪晶与压缩孪晶的交叉处形核,但其取向规律性不强,没有遵循初始拉伸或压缩孪晶内的取向规律.同时还对拉伸与压缩孪晶的再结晶行为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镁合金
,
拉伸孪晶
,
织构
,
再结晶
,
取向
吴新星
,
杨续跃
,
张雷
,
张之岭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0.00523
将从挤压棒材中截取的长轴与挤压方向分别成0°,45°和90°的AZ31镁合金长方体试样在中、高温度(523-723 K)下沿长轴方向压缩变形,利用OM和SEM/EBSD技术观察和分析了初始取向对其微观织构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初始取向对变形行为的影响显著增加,在523 K时,长轴平行挤压方向的0°试样在ε=0.06时拉伸孪晶体积分数可达30%,随着应变量的增加,孪晶体积分数持续增加,在ε=0.3时达到90%;沿与棒材长轴夹角45°和90°截取的试样在ε=0.3时孪晶不足10%;拉伸孪晶的大量存在是0°试样出现急剧加工硬化的原因.0°试样变形至ε=0.2时几乎所有的晶粒都发生了近90°的转动,基面由变形前平行于压缩方向转至与压缩方向垂直,45°试样只是在大应变时才发生晶粒的缓慢转动,而90°试样则几乎不发生晶粒转动.
关键词:
镁合金
,
初始取向
,
拉伸孪晶
,
微观织构演化
宋广胜
,
陈强强
,
徐勇
,
李娟
,
张士宏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6.04.001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原位跟踪AZ31镁合金轧制板材室温下沿轧向拉伸时的晶粒取向变化.对变形过程的滑移系和孪晶启动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过程主要由〈a〉基面和柱面滑移系开动而实现,晶粒取向无明显变化,大量〈a〉位错滑移的产生,使得变形后小角度晶界增加明显.晶粒中拉伸孪晶是试样在拉伸变形过程中产生的,而非在试样拉伸后的卸载过程中产生.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
晶粒取向
,
滑移
,
Schmid因子
,
拉伸孪晶
宋广胜
,
姜敬前
,
徐勇
,
张士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室温下,对AZ31镁合金轧制板材依次沿轧向(RD)、横向(TD)和法向(ND)压缩,依据压缩路径的不同,分别对应RD、RD-ND、RD-TD和RD-TD-ND 4种压缩方式,分析上述压缩过程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织构变化,并对上述压缩变形后的镁合金分别进行室温沿RD方向拉伸变形,分析不同压缩变形方式对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D-TD压缩过程中对应的{1012}-{1012}二次孪晶大幅度提高屈服强度,试样经RD-TD压缩后产生强烈的{1011}锥面织构和{1010}柱面织构。镁合金经RD方向压缩后,在后续的RD方向拉伸变形中{1012}解孪晶的启动明显提高塑性。
关键词:
镁合金
,
变路径压缩
,
织构
,
拉伸孪晶
,
解孪晶
李萧杨平孟利崔凤娥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09.00533
基于前期工作对压缩孪晶静态再结晶的分析, 主要利用XRD和EBSD技术进一步研究AZ31镁合金中拉伸孪晶静态再结晶过程中组织和织构的演变规律, 以及再结晶初期新晶粒的取向特征. 结果表明: 拉伸孪晶不能有效地促进再结晶形核, 其细化晶粒的效果不显著, 其再结晶速率显著延迟于压缩孪晶; 退火过程中并没有生成新的再结晶织构组分, 表现为初始基面织构的减弱; 新晶粒优 先在拉伸孪晶的变体交叉处, 或拉伸孪晶与压缩孪晶的交叉处形核, 但其取向规律性不强, 没有遵循初始拉伸或压缩孪晶内的取 向规律. 同时还对拉伸与压缩孪晶的再结晶行为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镁合金
,
tension twin
,
texture
,
recystallization
,
oriena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