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尿毒症患者血浆及透析液中维生素C的测定

朱秋毓 , 丁峰 , 俞茂华 , 顾勇 , 林善锬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2.02.014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电化学检测技术建立了尿毒症病人血浆及透析液中抗坏血酸(AA)及脱氢抗坏血酸(DHAA)的测定方法.采用0.8 g/L偏磷酸与18%(体积分数)高氯酸的混合溶液作为生物样本中的蛋白沉淀剂及AA的提取剂,可大大提高AA在血浆中的稳定性.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临床维生素C的常规检验.AA浓度为2 μmol/L~40 μmol/L时,其峰面积与浓度的相关系数大于0.99.AA与DHAA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小于8.9%和10.5%.AA在血浆及透析液中的回收率分别大于95%和78%.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电化学检测 , 抗坏血酸 , 脱氢抗坏血酸 , 维生素C , 血浆 , 透析液 , 尿毒症

苯丙氨酸及其与抗坏血酸复配对酸性溶液中铜的缓蚀性能

郑红艾 , 沈莉莉 , 张大全

材料保护

氨基酸类物质无毒、易生物降解,作为缓蚀剂的研究正在兴起。将苯丙氨酸与抗坏血酸复配作缓蚀剂,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极化曲线法研究了苯丙氨酸及其与抗坏血酸复配缓蚀剂在0.25mol/LHCl溶液中对铜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苯丙氨酸及其与抗坏血酸复配溶液均属于阴极型缓蚀剂;在0.25mol/LHCl溶液中,苯丙氨酸浓度从1.0×10。mol/L增大至1.0×10~mol/L,缓蚀效果增强;复配溶液的缓蚀效果明显好于单独的苯丙氨酸,且随着复配溶液中抗坏血酸浓度的增加,缓蚀效果也明显提高。

关键词: 缓蚀剂 , 苯丙氨酸 , 抗坏血酸 , 缓蚀性能

桑色素功能化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多巴胺与抗坏血酸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张菲菲 , 王宗花 , 孙锡泉 , 夏延致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8.10.080

通过电聚合的方法构置了桑色素功能化碳纳米管修饰电极(morin/MWNTs/GCE),以多巴胺(DA)和抗坏血酸(AA)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催化作用与机理.结果表明:DA与AA在Morin/MWNTs/GCE上的峰电流比裸电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明显增大,氧化峰电位差达210 mV,可实现多巴胺的灵敏测定.AA存在下,DA在1.0×10-7~5.0×10-4mol/L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2.0×10-8mol/L.

关键词: 桑色素 , 碳纳米管 , 修饰电极 , 多巴胺 , 抗坏血酸

纳米银的制备及其表征

王迎春 , 宗彦芳 , 蓝蓉

金属功能材料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温度磁力搅拌的作用下,还原硝酸银溶液,制备成球形的纳米银粒子.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考察反应温度、AgNO3浓度以及还原剂浓度对纳米银粒径的影响,利用XRD来观察纳米银粒子的晶型,用SEM观察纳米银粒子的表面结构以及粒径大小的分布范围.在AgNO3浓度为0.08 mol/L、抗坏血酸浓度为0.1 mol/L、温度为20℃时,制备的纳米银粉末纯净而均匀,平均粒径为30 nm.

关键词: 纳米银 , 抗坏血酸 , 制备 , 表征

含抗坏血酸分散聚合体系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王东莎 , 刘彦军

材料导报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醇和水为分散介质,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大粒径聚苯乙烯微球.利用扫描电镜(SEM)、离心式粒度分析仪(PSA)对微球的外观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介质的特性对聚合物微球的单分散性及粒径分布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单分散 , 聚苯乙烯微球 , 分散聚合 , 抗坏血酸

燃烧剂量对铜氧化物形貌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李秀萍 , 赵荣祥 , 林可洪 , 石微微 , 赵崇峰

人工晶体学报

以硝酸铜为氧化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和新型燃烧剂,燃烧法快速合成CuO、CuO/Cu2O、Cu2O.对所制样品进行XRD、SEM、UV、BET表征.当抗坏血酸用量不同时,可制备铜的不同氧化物.CuO、CuO/Cu2O、Cu2O的形貌和粒径不同,光催化效果也不相同.燃烧法制备的Cu2O具有可见光催化效果,90 min亚甲基蓝完全褪色;燃烧法制备的CuO/Cu2O复合氧化物具有紫外光催化效果,240 min亚甲基蓝降解87%.

关键词: 燃烧法 , 抗坏血酸 , 光催化性能 , 铜氧化物

直接还原法制备片状超细铜粉

曹晓国 , 吴伯麟 , 钟莲云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4.02.006

采用化学还原法,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氨水为络合剂,制备了片状超细铜粉(粒径1~10 μm).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片状超细铜粉的最佳反应温度、氨水的用量和五水硫酸铜的浓度,并确定了各因素对产品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化学还原法 , 正交试验 , 片状超细铜粉 , 抗坏血酸 , 氨水

催化动力学示波电位法测定蔬菜中痕量钒

马红燕 , 丁亚平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4.06.033

研究了在酸性介质中,钒催化KBrO3-KBr-抗坏血酸体系的反应和动力学条件,建立了催化动力学示波电位法测定痕量钒的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115μg·ml-1,线性范围为0~0.103μg·ml-1,反应的活化能为15.30 kJ·mol-1.该法加料测定回收率为96%~101%,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度高.用于蔬菜中钒的含量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示波电位法 , 催化动力学 , , 抗坏血酸 , 溴酸钾

抗坏血酸在电沉积铁中的应用

李超群 , 李新海 , 王志兴 , 郭华军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08.01.002

在低碳钢带上电沉积铁,抗坏血酸用作氯化亚铁镀液的添加剂.研究了抗坏血酸质量浓度和pH对镀液稳定性的影响及抗坏血酸质量浓度、pH和温度对阴极电流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抗坏血酸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但阴极电流效率有所降低,得到满意铁沉积层的最优条件是:氯化亚铁250 g/L、抗坏血酸1 g/L、pH 1.5、温度45℃.得到的铁沉积层致密、晶粒小.

关键词: 抗坏血酸 , 电沉积铁 , 抗氧化性 , 阴极电流效率

化学法二步还原制备超细铜粉

黄草明 , 黄子石

机械工程材料

以CuSO4溶液为原料,用葡萄糖作为预还原剂进行初步还原,用抗坏血酸进行二次还原,在不同的工艺参数下制备了超细铜粉;用激光粒度仪、SEM、XRD等对铜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较优的制备工艺为预还原时间90 min,溶液中Cu2+浓度0.2 mol·L-1,还原反应温度为80℃,溶液的pH值为14,葡萄糖浓度为0.05 mol.L-1,抗坏血酸浓度为0.025 mol·L-1;制备的铜粉平均粒径为8μm左右,粒径分布窄;铜粉形貌为各向生长均匀结晶良好的立方体、柱状或类球晶体;低温干燥后生成物为纯铜粉,未见Cu2O和CuO的特征峰.

关键词: 二步还原 , 超细铜粉 , 葡萄糖 , 抗坏血酸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