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双明
,
刘刚
,
王明静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真空扩散焊工艺,在加热温度500℃、保温时间40 rin、压力2.5 MPa、真空度1.0×10-2 Pa下制备了变形镁合金AZ31B/Cu双金属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界面区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探讨了界面反应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铜在镁合金一侧富集出现晶界渗透现象.镁合金/Cu界面的组织依次为:α-Mg和沿其晶界析出相Mg17(Cu,Al)12/α-Mg/(α-Mg+Mg2Cu)共晶/Cu2Mg金属间化合物/(α-Mg+Mg2Cu)共晶/Cu(Mg)固溶体.硬度在基体两侧到界面中心区域内呈台阶式增加,最高显微硬度达到3510 MPa.Cu2Mg两侧的共晶液相出现具有先后次序,晶界渗透区与Cu2Mg之间先形成Mg-Cu共晶液相,然后共晶液相中的Mg原子穿越Cu2Mg层扩散至Cu侧,在Cu2Mg与Cu(Mg)固溶体之间形成Mg-Cu共晶液相.复合材料的界面抗剪强度达到61 MPa,剪切断裂发生在界面扩散层内,断口由撕裂棱和撕裂棱两边的大小不一的解理台阶构成.
关键词:
AZ31B/Cu复合材料
,
扩散焊
,
界面
,
显微组织
张鹏程
,
白彬
,
邹觉生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3.02.004
采用真空热压方法,分别在20,45,55和65 MPa压力下对铍与HR-1不锈钢进行扩散焊. 利用光学金相、扫描电镜(SEM)及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了接头扩散区的显微组织和微区成分. 探讨了扩散区成分、组织与压力的关系. 研究表明,Be与HR-1不锈钢的扩散焊压力选择与原始表面密切相关;随压力的增加,扩散宽度及中间相数量逐渐增加;降低铍/HR-1不锈钢接头质量的主要因素是铁和不锈钢合金元素在铍晶界和结合界面上的偏聚,降低压力或缩短热压时间可降低元素偏聚,减少脆性中间相的形成,提高连接质量.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铍
,
HR-1不锈钢
,
压力
,
扩散焊
李亚江
,
王娟
,
尹衍升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6.02.006
采用扩散焊技术对Fe3Al金属间化合物与Q235碳钢进行焊接,研究了Fe3Al/Q235扩散焊界面的剪切强度,并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界面断裂特征.结果表明,Fe3Al/Q235扩散焊界面断裂位置靠近Fe3Al一侧,剪切断口为解理断裂,伴随少量的韧性断裂特征,微裂纹多数沿靠近Fe3Al一侧的界面交界线扩展,有时偏向界面中心;控制加热温度1060℃,保温45~60min,压力12~15 MPa时,可以获得界面结合紧密、剪切强度112.3 MPa的Fe3Al/Q235接头.
关键词:
Fe3Al金属间化合物
,
扩散焊
,
界面
,
剪切强度
,
断口形态
李鹏
,
李京龙
,
熊江涛
,
张赋升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10.5.005
采用50μm纯Ni箔+10μm纯Nb箔复合中间层,在焊接温度840%,880%和920%,压力4MPa以及保温时间60min的工艺下,对工业纯钛TA2和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了真空扩散焊实验,测试了接头的抗拉强度,并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对接头的组织结构、元素分布以及断口形貌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Nb复合中间层的存在成功阻止了Fe,Ti互扩散,实现了TA2与1Cr18Ni9Ti的可靠连接,接头的拉伸强度达到261MPa,该强度主要受剩余Ni箔控制,且焊接温度的变化对其影响不大.接头所生成反应层自不锈钢一侧起分别为FeCrNi固溶体、剩余Ni,Ni3Nb,剩余Nb以及TiNb魏氏体.
关键词:
扩散焊
,
Ni+Nb复合中间层
,
TA2
,
1Crl8Ni9Ti
,
组织与性能
周媛
,
李晓红
,
毛唯
,
毕晓昉
,
熊华平
,
吴欣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0.10.022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TA15钛合金表面沉积Ti薄膜,在DD6单晶高温合金表面沉积Ni薄膜,以Ti,Ni薄膜作为中间层进行低温扩散焊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Ti,Ni薄膜均为多晶体结构.采用AFM分析发现,沉积薄膜后,TA15钛合金和DD6单晶基片的表面粗糙度均有所降低.以Ti,Ni薄膜作为中间层在800℃/20MPa/2h规范下实现了TA15钛合金和DD6单晶高温合金的异种材料低温扩散连接.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表明,Ti,Ni两元素均扩散至另一母材界面,整个接头呈现分层组织,主要为Ti2Ni和TiNi相.
关键词:
薄膜
,
扩散焊
,
钛合金
,
高温合金
宋玉强
,
李世春
,
杜光辉
材料科学与工艺
采用镶嵌式扩散偶,在不同退火处理条件下,对Ti/Cu扩散溶解层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观察和分析了扩散溶解层的组织结构和形成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在Ti/Cu界面处会形成相界面依附于扩散偶组元Cu丝、形态各不相同、层数以及总层与单层厚度逐渐增加的"环状"扩散溶解层;当进行700℃、100小时真空退火热处理时,扩散溶解层厚度为93μm;其中一层呈"锯齿状"朝向Cu,分别有两层处于同一个层区域内,并以"竹笋状"方式互相交错重叠;结构为CR/Cu4Ti/Cu2Ti/Cu3Ti2/Cu4Ti3/CuTi/CuTi2/Ti,而且其结构与Cu-Ti相图上各个相的左右排列顺序一致.不同的扩散温度和时间,Ti/Cu相界面处将几乎同时结晶出不同层数、厚度和结构的扩散溶解层.
关键词:
钛
,
铜
,
扩散层
,
扩散焊
,
界面
,
扩散
黄万群
,
李亚江
,
王娟
,
沈孝芹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10.05.001
采用Ti/Cu/Ti复合中间层实现Al2O3-TiC陶瓷基复合材料和Cr18-Ni8不锈钢的扩散焊接.采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探针(EPMA)、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对Al2O3-TiC/Cr18-Ni8扩散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元素分布及析出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l2O3-TiC/Cr18-Ni8界面结合紧密,界面过渡区与两侧基体间界面平直.Ti与Al2O3间的反应主要发生在陶瓷表面附近;在Cu层内,Ti和Cu浓度轮廓互补;Ti向不锈钢侧扩散较大的距离,Fe、Cr表现为相似的扩散趋势:Ni呈现"上坡"扩散的特点.Al2O3-TiC/Cr18-Ni8接头的界面结构为Al2O3+TiC,NiAl204,TiC,CuTi+Cu(Ni),FeTi+Cr2Ti+TiC和Fe.
关键词:
Al2O3-TiC陶瓷
,
Cr18-Ni8不锈钢
,
扩散焊
,
元素分布
,
析出相
周媛
,
熊华平
,
毛唯
,
陈波
,
叶雷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2.08.019
采用直接扩散焊和加中间层的扩散焊方法进行了TiAl合金和高温合金异种材料组合的连接实验.在1000℃/20MPa/1h规范下直接扩散焊获得的TiAl/GH2036接头组织中存在大量未焊合的孔洞,接头室温剪切强度平均值仅有16MPa.采用Ti-Zr-Cu-Ni合金作为中间层在935℃加压3MPa保温10min和1h进行了TiAl/GH3536组合接头的液相扩散焊,获得的扩散焊缝中含有Ti3Al,NiTi等多种物相,中间层合金与两侧母材发生作用形成了具有一定厚度的反应层.在935℃/3MPa/1h规范下获得了与两侧母材结合良好的无缺陷扩散焊接头,室温剪切强度达到125MPa.
关键词:
TiAl合金
,
高温合金
,
扩散焊
,
Ti-Zr-Cu-Ni合金
李亚江
,
王娟
,
马海军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7.04.007
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比较了相同工艺条件下获得的Fe3 Al/Q235及Fe3 Al/Cr18-Ni8扩散焊界面的组织结构,研究了Cr、Ni元素对Fe3 Al/钢扩散焊界面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Cr、Ni的扩散有利于促进Fe3 Al与钢中Fe、A1元素的扩散结合,使Fe3 Al/Cr18-Ni8扩散焊界面过渡区的宽度较Fe3 Al/Q235界面过渡区大;并且Fe3 Al/Cr18-Ni8扩散焊界面过渡区新形成的Fe3 Al上弥散分布有含Cr、Ni的第二相,使Fe3A1出现了具有不同间距的位错对,甚至位错缠结现象,有利于提高Fe3 Al/钢扩散焊界面的结合强度.
关键词:
Cr、Ni元素
,
Fe3 Al/钢界面
,
扩散焊
,
组织结构
张建
,
罗国强
,
沈强
,
黄治军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5.01.003
采用扩散焊接工艺,通过添加Ni箔中间层对镁铝异种金属进行焊接.利用无损检测、电子探针、扫描电镜、万能材料试验机研究了Mg/Ni/Al焊接接头界面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Ni箔中间层可以有效阻止界面处Mg,Al元素的相互扩散,接头界面处没有生成Mg-Al金属间化合物.在焊接温度440℃,保温时间90min时,接头抗剪强度达到最大值20.5MPa.Mg/Ni/Al接头由Al,Ni和Mg,Ni的相互扩散形成,接头界面形成Al-Ni过渡区和Mg-Ni过渡区,界面主要物相分别为Al3Ni2,Al3Ni和Mg2Ni,过渡区厚度随焊接温度升高而增加.
关键词:
Mg-Al
,
Ni箔
,
扩散焊
,
显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