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聚焦离子束在预镀镍电池壳成型件缺陷分析中的应用

薛菲 , 刘俊亮

物理测试

首次应用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简称FIB)技术对镀镍电池钢壳表面微小点缺陷进行准原位截面切割观察,并结合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作为一种专用的薄片制作技术,单束FIB技术还是一种重要的准原位表征技术,能获得成分、晶粒变形程度、晶体取向衬度信息,为揭示镀镍电池壳表面缺陷在成型过程中演变的组织特性提供有力的证据.

关键词: 预镀镍 , 电池壳 , 单束聚焦离子束 , 截面

乘用车车身涂装工艺设计原则解析

范家春 , 刘艳兵 , 王康

涂料工业

阐述了乘用车车身涂装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工作内容,着重介绍了车身结构的校核项,从而更明确地体现了车身结构设计的问题分布,最后以侧围门槛结构设计为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 乘用车车身 , 截面 , 涂装工艺设计 , 防腐性

Cs(6P)激发态的辐射及与Ne碰撞的能量转移

秦晨 , 刘静 , 王倩 , 孟繁新 , 戴康 , 沈异凡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7.06.005

应用激光吸收和荧光方法,测量了Cs(6P)态与Ne碰撞的精细结构转移和碰撞猝灭截面.Cs原子被激光激发到6P3/2态,将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检测激光束调到6PJ→8S1/2的跃迁,测量6PJ激发态的密度及空间分布,由此计算了6PJ→6S的有效辐射率.在T=337 K和Ne密度0.5×1018<N<4×1018cm-3范围内测量了6P1/2→6S1/2(895 nm)发射的敏化荧光强度I895,量N/I895与N有抛物线型的关系,表明6PJ的猝灭是由于与Ne原子的碰撞产生的,而不是由与Cs基态原子碰撞产生的.由最小二乘法确定的二次多项式的系数得到6P态与Ne碰撞精细结构转移截面σ21=(1.90±0.82)×10-19 cm2,猝灭截面σD=(8.97±3.85)×10-19 cm2.

关键词: 光谱 , 碰撞能量转移 , 荧光 , 截面 , , 氖气

Cs(7DJ)+H2的反应与非反应碰撞转移截面的测定

白振岙 , 崔秀花 , 赵亿坤 , 戴康 , 沈异凡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8.06.004

利用激光泵浦一吸收技术,研究了在样品池中的Cs(7DJ)+H2→CsH[X1Σ+(v"=0)]+H光化学反应过程.双光子激发Cs-H2混合蒸气中Cs原子至72D态,荧光中除有泵浦能级发生的直接荧光外,还包含由精细结构碰撞转移产生的敏化荧光,CsH分子足由7D原子与H2间的三体碰撞反应产生的.利用780 nm激光测量了CsHx1∑+(v":0→v'=21)吸收带.△I'和△I"分别表示泵浦7D3/2和7D5/2时的吸收光强.解速率方程组,得到7D3/2→7D5/2和7D5/2→7D3/2精细结构转移截面分别为(1.3±0.3)×10-14和(9.8±2.0)×10-15cm2.从7DJ碰撞到7D以外态的截面分别为(4.0±1.0)×10-15(对J=3/2)和(3.6±0.9)×10-15cm2(对J=5/2).Cs(TDy)+H2→CsH+H的反应截而分别足(1.4±0.5)±10-16(J=3/2)和(1.1±0.4)×10-16cm2(J=5/2),7D3/2与H2的反应活动性大于7D5/2.

关键词: 光谱学 , 光化学反应 , 泵浦一吸收技术 , 截面 , Cs-H2系统

Rb(52DJ,7S)+Rb(5S)间的碰撞能量转移

邓玉华 , 吕磊 , 许谨 , 戴康 , 沈异凡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9.03.002

利用脉冲激光双光子激发Rb(5S)到Rb(5DJ,7S)态,在样品池条件下,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Rb(SDJ,7S)+Rb(5S)的碰撞能量转移过程.利用三能级模型的速率方程分析,在不同的Rb(5S)密度下,通过对直接荧光和转移荧光的时间积分荧光强度的测量,得到了Rb(5D5/2)→Rb(5D3/2)精细结构转移截面为(3.7±0.9)×10-14cm2.而测得的碰撞转移到Rb(5DJ)以外态的截面是Rb(5D)→Rb(7S)转移截面和碰撞能量合并逆过程截面之和,还可测得Rb(5D)→Rb(7S)的碰撞转移截面为(1.6±0.4)×10-16cm2,故Rb(5D)+Rb(5S)→Rb(5P)+Rb(5P)的截面分别为(3.1±1.2)×10-14cm2(对J=5/2)和(2.0±0.6)×10-14cm2(对J=3/2),5DJ态主要是通过碰撞能量合并的逆过程(即Rb(5DJ)+Rb(5S)→Rb(5P)+Rb(5P))猝灭.

关键词: 光谱 , 碰撞能量转移 , 荧光 , 截面 , Rb

60 MeV/u18O离子同天然铀反应钡同位素截面的测定

杨维凡 , 徐岩冰 , 袁双贵 , 牛雁宁 , 丁华杰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4.04.040

通过60 MeV/u 18O离子照射天然铀靶产生Ba放射性同位素, 使用BaCl2沉淀法从大量铀和其它反应产物混合物中分离出Ba. 通过离线γ谱学方法测量了Ba样品的γ射线单谱, 根据Ba同位素特征γ射线峰的强度及其它相关数据计算了Ba同位素的生成截面. 发现在厚铀靶的情况下, 缺中子Ba同位素仍有较高的截面.

关键词: 中能重离子 , 缺中子Ba同位素 , 截面 , BaCl2沉淀

相对论小分量波函数对原子光电离截面的影响

刘晓斌 , 邢永忠 , 孙小伟

原子核物理评论

利用相对论平均自洽场理论,研究了相对论波函数的小分量对原子光电离截面的影响.原子核尺寸效应将使波函数小分量对原子光电离截面的影响减弱.由于波函数沿径向空间被压缩,电子离核的平均半径较小,波函数小分量对高离化态离子光电离截面的影响比对一般原子要强得多.波函数小分量反映了相对论效应的基本特征,从而也定性地说明了光电离过程中相对论效应的强弱.

关键词: 光电离 , 截面 , 相对论效应 , 波函数小分量

质子与52Cr反应数据理论计算与分析

潘晖 , 赵耀林 , 韩银录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1.02.242

在质子与48Ti,51V和52Cr反应的去弹截面、弹性散射角分布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获得了一组入射质子能量在150 MeV以下的质子与52 Cr反应的光学势参数。应用光学模型、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核内级联模型、蒸发模型、带宽度涨落修正的Hauser-Feshbach理论以及激子模型(含改进的Iwamoto-Harada模型)计算得到了质子与52 Cr反应的所有截面、角分布、能谱和双微分截面。对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以及TENDL中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且反应道截面优于TENDL的结果。

关键词: 光学模型 , 截面 , 角分布 , 能谱 , 双微分截面

非全裸离子-原子碰撞中的多重电离研究

蔡晓红 , 马新文 , 刘惠萍 , 杨治虎 , 于得洋 , 陈熙萌 , 刘兆远 , 申自勇 , 吕魁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0.03.011

利用加速器提供的非全裸重离子束 (q=1-4) 轰击氦、氖和氩原子,研究了由非全裸离子引起原子多重电离的有效电荷效应和电荷交换效应. 提出用一个有效电荷来等价描述非全裸入射离子对靶原子的作用,将描述全裸离子-原子碰撞过程的物理模型推广到处理非全裸离子-原子碰撞过程,采用轨道贯穿模型对有效电荷的内在物理机制进行了解释,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方法将多重电离中俄歇过程的贡献予以扣除. 通过研究发现,扣除俄歇过程贡献后,多重电离截面随入射离子q/v的变化与多步过程的预言相符.

关键词: 离子-原子碰撞 , 多重电离 , 截面

1.30-2.21 MeV质子在硅上的160°散射截面测量

李公平 , 张小东 , 刘正民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2.01.008

采用薄靶对能量1.30-2.21 MeV质子在纯度为99.99%硅上的非卢瑟福弹性背散射截面(160°背散射角)进行了测量. 质子束由2×1.7 MV串列加速器提供, 测量仪器采用金硅面垒探测能谱仪. 实验中最低能区进入卢瑟福弹性散射能区, 测量结果与以前发表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所测量数据可供从事背散射分析技术的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质子 , 背散射 , 截面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