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亚强
,
田飞
,
宋进英
,
魏英立
,
陈连生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4.06.020
采用拉伸试验机、硬度仪、金相显微镜及S-4800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微量残留元素Cr、Ni和Cu对SPHC热轧带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PHC热轧带钢室温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平均晶粒尺寸在19.05~ 19.32 μm;随残留元素当量增加,SPHC热轧带钢的硬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抗拉强度最大差值为15 MPa、屈服强度最大差值为45 MPa,伸长率差值为7.5%.应变硬化指数与屈强比呈负线性相关,即微量残留元素当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应变硬化指数.当微量残留元素Cr、Cu在晶界析出量少且均匀时,弱化试样力学性能的能力较小,试样表现出较好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
SPHC热轧带钢
,
微量残留元素
,
晶界偏析
,
组织
,
性能
田亚强
,
李然
,
田飞
,
宋进英
,
陈连生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611010
采用拉伸试验、微观形貌观察和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微量残留元素铬、镍和铜对SP H C冷轧带钢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残留元素当量增加,带钢的室温组织和平均晶粒尺寸无明显变化;随着冷轧累积压下率增大,带钢的抗拉强度逐渐增加,当冷轧累积压下率大于70%后,抗拉强度显著增加;当冷轧累积压下率相同时,随着残留元素当量增加,抗拉强度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第三道次冷轧后,残留元素在晶界上的偏析量较高时,带钢的抗拉强度明显偏高;残留元素当量应控制在0.02%以下,且应尽量减少残留元素铜的含量,以减小其对带钢拉伸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微量残留元素
,
SPHC带钢
,
冷轧压下率
,
晶界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