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英林
,
李瑞春
金属功能材料
不同工艺生产的烧结钕铁硼磁体的脆性(冲击韧性)差异很大.其中,传统工艺磁体的冲击韧性最好,合金锭加氢化工艺磁体稍差,而速凝(SC)加氢化磁体的冲击韧性值仅约为前两者的1/2.扫描电镜断口观测显示不同磁体微观断裂机制不同.传统工艺磁体的裂纹源于主相晶粒内部的解理断裂;合金锭加氢化磁体的裂纹可能起源于主相边界上附着的富钕相颗粒;而SC加氢化磁体的裂纹源于主相的穿晶断裂.XRD分析表明两种氢化磁体脆性差异是因为各自在氢化破碎过程中参与氢化的相不同.合金锭加氢化磁体只有富钕相参与氢化;而SC加氢化磁体主相晶粒参与了氢化.
关键词:
烧结钕铁硼
,
脆性
,
微观断裂
,
氢化破碎
马廉洁
,
田俊超
,
巩亚东
,
单泉
,
王超
,
邓青云
,
陈杰
人工晶体学报
以玻璃陶瓷为加工对象,通过单因素车削实验研究了硬脆性材料车削机理,分析了车削深度、车削速度和进给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已加工表面质量观测结果表明,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加,刀具与工件挤压作用增强,表面损伤加重;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刀具与工件作用时间减小,裂纹扩展缩短,表面破坏减弱;将切削过程分为挤压与切削两个阶段,随着进给速度的增加,在挤压阶段刀尖和工件的接触区域产生更深层裂纹,切削阶段材料崩碎加剧.测量已加工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粗糙度随切削深度和进给速度增加而增加,随切削速度增加而减小.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
表面形成机理
,
微观断裂
,
玻璃陶瓷
陈黄浦
金属学报
研究了粒状贝氏体组织的形变历史、断裂过程与组织内部应力分布关系,结果表明粒状贝氏体组织的主要断裂机制为微孔洞形成、长大和连接,尽管早期的变形历史中就产生了微裂纹,但在随后的形变过程中,由于组织变形微裂纹沿拉伸方向排列,使其不可能成为重要的断裂方式,粒状贝氏体组织在形变过程中应变硬化速率存在一个极小值,在此前后的变形历史和断裂过程中,材料内部的应力分布和微观断裂机制不同。
关键词:
粒状贝氏体
,
microfracture
,
strain hardening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