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高性能微/纳米结构不粘薄膜的制备及机理研究

侯智敏 , 耿兴国 , 陆福一 , 史东旭 , 骆广粱 , 郑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6.03.013

本文从仿生学的思路出发,分别采用化学腐蚀和阳极氧化的手段在金属表面构建出类荷叶表面的结构,并用低表面能物质(氟硅烷)对其进行修饰成膜,制备出高性能的微/纳米双尺度细观结构不粘薄膜.该薄膜最佳疏水接触角度达到163.0°,疏丁羟胶的角度也达到136.0°.

关键词: 接触角 , 疏水性 , 氟硅烷 , 微/纳米结构 , 不粘薄膜

微/纳米结构和接枝多肽的钛表面生物活性

高玲 , 冯波 , 汪建新 , 鲁雄 , 翁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评价了经化学和仿生改性后的4种钛试样的矿化性能.4种表面改性层分别为:锐钛矿纳米管(N),微/纳米结构(MN),纳米管表面接枝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半胱氨酸(NR),微/纳米结构表面接枝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半胱氨酸(MNR).结果显示,表面矿化沉积物是羟基磷灰石,同样条件下,试样的诱导矿化能力依次是MNR﹥MN﹥NR﹥N.在生物材料表面构建微/纳米结构并接枝多肽是一种有效的表面改性方法.

关键词: , 表面改性 , 微/纳米结构 , 多肽 , 矿化

不粘薄膜的微/纳米结构及其机理研究

陈志 , 耿兴国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5.07.001

拟通过化学腐蚀方法在铜基底上制备出高性能的不粘薄膜.具体为首先将分析纯HCl、HNO3、HF按体积比15:5:1混合,配制成腐蚀液对铜片进行腐蚀,构建出具有类荷叶表面的微/纳米结构,接着用按体积比1%配制好的氟硅烷溶液对该基片进行修饰,经风干后就制备出了具有超疏性能的不粘薄膜.试验中用接触角测量仪测得改性前清洁的铜基片对水、蓖麻油和丁羟胶的接触角分别为80°,25°和50°;相比而言,改性后的铜片对以上液滴的接触角分别为153°,137°和142°,用CB方程计算出改性后铜片表面细微结构中与液滴接触的空气膜所占的比例约为0.93.试验证明,不粘薄膜的超疏性能的实现是由微/纳米精细结构和低表面能的氟硅烷薄膜共同决定的.

关键词: 薄膜 , 铜材 , 氟硅烷 , 微/纳米结构 , 接触角 , 表面自由能

酒石酸掺杂微/纳米结构聚苯胺的制备及表征

刘春宁 , 李学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酒石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无模板”自组装法合成了掺杂态聚苯胺微/纳米纤维.分析了酒石酸与苯胺的不同摩尔比对产物形貌、分子结构及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石酸与苯胺摩尔比为1时,生成了长径比较大、有序性较好的聚苯胺微/蚋米纤维,该比例下电导率达到9.355×10-2 S/cm.改变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酒石酸在常温下自组装掺杂即可得到较高电导率的聚苯胺产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的表征结果证明,不同酒石酸与苯胺摩尔比下合成的聚苯胺微/纳米纤维均为掺杂态,且具有一定的导电性.

关键词: 聚苯胺 , 自组装 , 酒石酸 , 微/纳米结构 , 掺杂

三氟乙酸掺杂的聚苯胺微/纳米管的制备和表征

胡景芝 , 孙东豪 , 戴礼兴 , 白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三氟乙酸(TFA)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通过改变三氟乙酸和苯胺(An)单体的物质的量比([TFA]/[An]),实现了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可控自组装.在较低的苯胺浓度下,即[TFA]/[An]=2或1时,聚苯胺形态为颗粒状;随着反应体系中苯胺浓度的升高,物质的量比[TFA]/[An]=0.5,0.25时,产物能形成聚苯胺微/纳米管,其外径大约为200nm~300 nm,空心处内径大约为30 nm~80 nm,微/纳米管表面凹凸不平,存在圆球状聚苯胺颗粒.聚苯胺微/纳米管为掺杂态,在电子吸收光谱中,分别在350 nm附近和630 nm处出现吸收峰.聚苯胺微/纳米管的电导率为10-3S/cm~10-4/cm.XRD结构分析表明,聚苯胺微/纳米管为部分结晶性材料.

关键词: 三氟乙酸 , 聚苯胺 , 微/纳米结构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