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丽莉
,
巍伟
,
熊锐
,
胡妮
,
林颖
,
朱本鹏
,
黄平
,
汤五丰
,
余祖兴
,
汤征
,
石兢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7.03.003
采用常规的固相反应方法制备了Sr14-xCaxCu24O41系列样品(x=0.0,3.5,6.0,8.4).X-ray衍射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为单相,并且随着掺杂离子含量的增加,样品的晶格常数a,b,c的值均逐渐减小.在10 K~200 K温度范围内测量了不同磁场强度(H=1 T,3 T,5 T)Ca掺杂样品(x=0,3.5,6,8.4)的磁化率温度曲线.磁化率测量结果表明,磁场的增强导致居里-外斯贡献降低,并且导致自旋能隙变小.进一步拟合结果表明,参与磁化率贡献的自旋数目随Ca掺杂浓度的变化不明显,而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关键词:
强关联
,
Sr14-xCaxCu24O41
,
自旋梯状结构
,
磁化率
林颖
,
魏伟
,
熊锐
,
胡妮
,
汪丽莉
,
余祖兴
,
汤五丰
,
石兢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7.04.003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系列Sr14(Cu1-xCox)24O41(x=0,0.02,0.06,0.1,0.14,0.18)的样品,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为单相,且Co的掺杂几乎不改变样品的晶格常数,电子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测量结果证实Co替代的是链上的Cu原子;电输运的测量显示,Co掺杂样品表现为半导体行为,且渡越温度T 随掺杂量的增加逐渐减小.
关键词:
强关联
,
Sr14Cu24O41
,
自旋梯状结构
,
电输运
李平林
,
陶慧
,
郭志超
,
刘岩
,
董传博
低温物理学报
铜氧高温超导丰富的物理属性使BCS理论遇到严峻挑战.一系列关于电子及空穴载流子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电声耦合”在铜氧超导电性中失效.如铜氧超导的转变温度Tc与价电子密度之间构成非单调“钟形”曲线分布,而“电声耦合”下两者之间则表现为单调指数关系.同时,Hall效应实验揭示Tc与空穴载流子浓度的关系也为“钟形”轮廓.两类实验结果一致表明,无论是空穴配对还是电子配对,铜氧超导Cooper对配对机制不符合“电声耦合”特征.另外,关于铜氧超导拆对能隙的研究,目前已获得丰富的实验结果,飞秒激光和光子反射谱测量显示,拆对能隙分别达到1.5eV左右及1.2~2.1eV,只有电耦合才能达到如此大的耦合强度.因此,电耦合的“激子”可能是建立铜氧超导微观机制的合理途径.Ginzburg早年设想的高温超导激子模式或许在铜氧化合物中实现.
关键词:
铜氧高温超导
,
耦合模式
,
载流子密度
,
拆对能隙
,
强关联
郭志超
,
陶慧
,
刘岩
,
李平林
低温物理学报
铜氧高温超导丰富的物理属性使BCS理论遇到严峻挑战.一系列关于电子及空穴载流子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电声耦合”在铜氧超导电性中失效.如铜氧超导的转变温度L与价电子密度之间构成非单调“钟形”曲线分布,而“电声耦合”下两者之间则表现为单调指数关系.同时,Hall效应实验揭示Tc与空穴载流子浓度的关系也为“钟形”轮廓.两类实验结果一致表明,无论是空穴配对还是电子配对,铜氧超导Cooper对配对机制不符合“电声耦合”特征.另外,关于铜氧超导拆对能隙的研究,目前已获得丰富的实验结果,飞秒激光和光子反射谱测量显示,拆对能隙分别达到1.5eV左右及1.2~2.1eV,只有电耦合才能达到如此大的耦合强度.因此,电耦合的“激子”可能是建立铜氧超导微观机制的合理途径.Ginzburg早年设想的高温超导激子模式或许在铜氧化合物中实现.
关键词:
铜氧高温超导
,
耦合模式
,
载流子密度
,
拆对能隙
,
强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