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
李林涛
,
黄知娟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7.017
目的:针对IS15156标准中对双相不锈钢使用条件的限制,研究双相不锈钢2205在不同温度、不同低H2S分压条件下的开裂敏感性。方法通过模拟我国西部酸性油田低H2S、高CO2工况环境,利用高温高压设备,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结合失重法测试腐蚀速率,并使用SEM和EDS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和腐蚀产物分析。结果双相不锈钢2205的腐蚀速率较低,未超过0.014 mm/a,且硫化氢分压对腐蚀的影响较小,但发现了由氧化铝等夹杂导致的点蚀。双相不锈钢2205在低硫化氢分压的中温(100℃)区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同时发生了选择性腐蚀,铁素体相优先于奥氏体相腐蚀,其他温度条件下仅发现点蚀。硫化氢分压升高时,开裂敏感性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结论双相不锈钢2205在低硫化氢分压条件下的开裂类型为氢脆型应力腐蚀开裂。氧化物夹杂诱发点蚀,氢在应力集中区域聚集,发生氢脆。当硫化氢分压从6 kPa增加到165 kPa时,局部腐蚀敏感性的增加使氢脆得到缓解,开裂敏感性降低。双相不锈钢2205无法在低硫化氢的中温井口环境中使用,标准中以H2S分压作为使用限制并不十分完善。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2205
,
开裂敏感性
,
点蚀
,
温度
,
低H2S分压
,
腐蚀速率
孔祥华
,
唐晋
,
孙瑞虹
,
赵广宏
,
孙彦辉
,
袁国华
,
孙华
,
李翔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SCM440钢的开裂敏感性与轧后冷却过程中的温度、脱碳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轧后冷却过程中SCM440大盘条在表层以下30μm以内的区域产生的微裂纹引起了冷镦开裂。在轧后冷却过程SCM440盘卷表面发生脱碳。微裂纹主要在750~800℃范围内产生,由于在这个温度范围内SCM440钢处于两相区,发生了铁素体相变,在表层形成铁素体全脱碳层,最后由于组织应力形成了沿铁素体晶界扩展的微裂纹。
关键词:
开裂敏感性
,
脱碳
,
组织应力
刘邦武
,
张丽民
,
李惠琪
,
俞宏英
,
孙冬柏
,
李惠东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7.04.027
本文采用正交对比试验,研究了多种因素对等离子熔覆铁基涂层开裂敏感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体材料及其表面状态、工艺参数和熔覆材料成分等都对熔覆层的开裂敏感性产生重大影响,通过改变这些因素可以减少裂纹的产生,扩大等离子熔覆技术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
等离子熔覆
,
涂层
,
开裂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