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汽车车身用Al-Mg-Si-Cu合金薄板应变强化行为的研究

田妮 , 赵刚 , 左良 , 刘春明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09.00799

针对汽车车身用Al-0.9Mg-1.0Si-0.7Cu-0.6Mn合金薄板,通过固溶、T4及退火处理控制其合金相组态,采用拉伸实验结合TEM/EDS观察研究了薄板在拉伸变形过程中的应变强化指数n值的变化规律及其应变强化行为.结果表明,Al-0.9Mg-1.0Si-0.7Cu-0.6Mn合金薄板的拉伸真应力-真应变不完全满足Hollomon公式,其对应于不同应变阶段的强化指数n 各不相同;塑性变形早期,退火态合金薄板的应变强化效应最显著,塑性变形后期,固溶态合金薄板的应变强化效应最显著;拉伸变形任意应变范围内,固溶态合金薄板的应变强化指数n均高于T4态,其原因是固溶态合金薄板位错滑移的切应力明显小于T4态合金薄板.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 汽车板 , 应变强化 , 应变强化指数

利用纳米压入的反演分析法确定金属材料的塑性性能

马永 , 姚晓红 , 田林海 , 张翔宇 , 树学峰 , 唐宾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0.00583

建立了一种确定金属材料塑性性能的方法,即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对纳米压入过程进行反演分析,确定金属材料的屈服极限和应变强化指数.首先在不考虑材料加工硬化的情况下,对纳米压入过程进行反演修正模拟,当模拟曲线同正向分析曲线相吻合时,确定金属材料的代表性应力;其次在考虑不同应变强化指数的情况下,采用相同的方法确定金属材料的代表性应变;最后结合量纲分析确定金属材料的应变强化指数,继而确定金属材料的屈服极限.经过实验验证,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关键词: 正向分析 , 反演分析 , 代表性应力 , 代表性应变 , 应变强化指数

纳米压痕法确定TSV-Cu的应力-应变关系

秦飞 , 项敏 , 武伟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3.00782

为得到硅通孔电镀填充铜(TSV-Cu)的力学性能,对TSV-Cu进行了Berkovich纳米压痕实验.基于Oliver-Pharr算法和连续刚度法确定TSV-Cu的弹性模量和硬度分别为155.47 GPa和2.47 GPa;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对纳米压痕加载过程进行反演分析,通过对比最大模拟载荷与最大实验载荷,确定TSV-Cu的特征应力和特征应变;由量纲函数确定的应变强化指数为0.4892;将上述实验结果代入幂强化模型中,确定TSV-Cu的屈服强度为47.91 MPa.最终确定了TSVCu的幂函数型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关键词: 硅通孔电镀填充铜 , 纳米压痕 , 弹性模量 , 屈服强度 , 应变强化指数

汽车车身用Al-Mg-Si-Cu合金薄板应变强化行为的研究

田妮赵刚左良刘春明

金属学报 doi:DOI: 10.3724/SP.J.1037.2009.00799

针对汽车车身用Al-0.9Mg-1.0Si-0.7Cu-0.6Mn合金薄板, 通过固溶、T4及退火处理控制其合金相组态, 采用拉伸实验结合TEM/EDS观察研究了薄板在拉伸变形过程中的应变强化指数$n$值的变化规律及其应变强化行为. 结果表明, Al-0.9Mg-1.0Si-0.7Cu-0.6Mn合金薄板的拉伸真应力-真应变不完全满足Hollomon公式, 其对应于不同应变阶段的强化指数n各不相同; 塑性变形早期, 退火态合金薄板的应变强化效应最显著, 塑性变形后期, 固溶态合金薄板的应变强化效应最显著; 拉伸变形任意应变范围内, 固溶态合金薄板的应变强化指数n均高于T4态, 其原因是固溶态合金薄板位错滑移的切应力明显小于T4态合金薄板.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 automotive body sheet , strain hardening , strain hardening exponent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