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广涛
,
陈斌
工程热物理学报
粒子法完全基于拉格朗日框架求解流体的流动,可以自动追踪界面的运动,因此在多相流模拟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将移动粒子半隐式算法(MPS)扩展至多相流动,通过在两相过渡区域内定义平均的密度和黏度将MPS方法中的粒子相互作用模型扩展成为多相粒子相互作用模型.采用连续表面张力模型(CSF)将表面张力转化为体积力,采用光滑颜色函数等高线的曲率来表征界面的曲率,而光滑颜色函数的导数则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最后,采用气泡在静止液体内的上升运动验证了本文的算法.
关键词:
移动粒子半隐式算法(MPS)
,
多相流动
,
表面张力
,
光滑颜色函数
方晨
,
彭晓峰
,
杨震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结合可视化实验技术对多孔球层内汽液两相流动作深入观察和分析.根据汽泡与多孔球层的相互作用,定义汽泡输运的临界半径并建立汽泡输运的动力学模型.在实验观察和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定量讨论了汽相流动由分散态到连续态的转变,确定了临界转变点.
关键词:
多孔球层
,
多相流动
,
临界直径
,
流态
李清平
,
薛敦松
,
朱宏武
,
李宗芳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借鉴单相泵和压缩机中相关部件的结构形式和设计方法,兼顾避免泵内相态分离过程的发生和多相增压两个方面的要求,针对泵内多相流动的特点,提出螺旋轴流式多相泵样机及其主要过流部件的基本结构形式和设计方法,给出了主要设计参数的选取原则和范围,并给出目前样机实验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开发研制奠定了工作基础.
关键词:
多相泵
,
多相流动
,
设计方法
,
实验研究
于海岐
,
朱苗勇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8.05.021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拉速连铸结晶器内电磁制动和吹氩耦合作用下的磁场、钢液流场和夹杂物行为,分析了电磁制动和吹氩量等不同工艺参数对结晶器内的钢液流动和夹杂物去除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磁制动可明显减缓钢液流速(尤其是弯月面附近速度),但不利于小粒径夹杂物的上浮,5-50 μm的夹杂物上浮率由无电磁制动且不吹氩时的6.7%降低到3.3%;吹氩可增加整个上回流区钢液的向上运动趋势,粒径50 μm以下的夹杂物颗粒上浮率提高到8.9%;吹氩量增加使自由液面附近产生较强的漩流区,且容易产生二次涡流,直接影响液面波动情况和卷渣的发生;电磁制动和吹氩双重作用则有利于夹杂物上浮,5-50 μm小粒径夹杂物去除率可达12.2%,其被凝固坯壳的捕获率可降低到64.4%.
关键词:
高拉速连铸
,
多相流动
,
电磁制动
,
数值模拟
于海岐
,
朱苗勇
金属学报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拉速连铸结晶器内电磁制动和吹氩耦合作用下的磁场、
钢液流场和夹杂物行为,
分析了电磁制动和吹氩量等不同工艺参数对结晶器内的钢液流动和夹杂物去除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电磁制动可明显减缓钢液流速(尤其是弯月面附近速度),
但不利于小粒径夹杂物的上浮, 5---50 μm的夹杂物上浮率由无电磁制
动且不吹氩时的6.7%降低到3.3%;
吹氩可增加整个上回流区钢液的向上运动趋势, 粒径
50 μm以下的夹杂物颗粒上浮率提高到8.9%;
吹氩量增加使自由液面附近产生较强的漩流区, 且容易产生二次涡流,
直接影响液面波动情况和卷渣的发生;
电磁制动和吹氩双重作用则有利于夹杂物上浮, 5-
50 μm小粒径夹杂物去除率可达12.2%,
其被凝固坯壳的捕获率可降低到64.4%.
关键词:
高拉速连铸
,
multiphase flow
,
electromagnetic brake
,
numerical sim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