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奔奔
,
付洪瑞
,
李莎莎
,
范智滕
,
王万鹏
电镀与涂饰
以45钢为对象,应用湿热试验和盐水浸渍试验研究了磺酸盐类防锈剂TW742、羧酸盐类防锈剂环烷酸锌和酯类防锈剂司本-80在不同运动黏度的合成油(聚α-烯烃基础油)和环烷基矿物油中的防锈性能.结果表明:在湿热试验中,3种防锈剂制备的防锈油均能在金属表面形成较好的吸附膜,对金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在盐水浸渍试验中,以防锈剂TW742制备的防锈油防锈效果较好,而环烷酸锌和司本-80制备的防锈油防锈效果较差.对3种防锈剂的防锈机理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钢
,
防锈剂
,
基础油
,
磺酸盐
,
环烷酸锌
,
酯
,
黏度
胡志德
,
晏华
,
王雪梅
,
唐锐
,
张平
,
杨健健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8.013
从磁流变液的配方设计入手,采用四球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固体润滑剂对磁流变液摩擦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固体润滑剂在不同触变剂体系和不同基础油体系磁流变液中的配伍性,记录了摩擦系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无机层状结构类固体润滑剂和高分子化合物类固体润滑剂的加入均能有效地改善磁流变液的润滑性能,其中 MoS2在无机层状结构类固体润滑剂中的润滑效果最佳,氮化硼的润滑效果最差。固体润滑剂在以 Si O 2为触变剂的磁流变液体系中的减摩效果优于以高岭土为触变剂的磁流变液体系。与硅油磁流变液体系相比,在矿物油磁流变液体系中聚四氟乙烯和氮化硼能能起到明显的润滑效果,MoS2和石墨的润滑效果变弱。
关键词:
固体润滑剂
,
磁流变液
,
触变剂
,
基础油
,
摩擦
李芝华
,
邬花元
,
任冬燕
,
李晶
材料导报
润滑脂的高温性能主要是由基础油、稠化剂、添加剂和填料所决定的.其中稠化剂和添加剂对润滑脂的高温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研究热点和重点.对高温润滑脂的基础油、稠化剂、添加剂和填料的研究情况和进展进行简要介绍,对国内外的差距进行简要分析.论述了高温润滑脂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高温润滑脂
,
基础油
,
稠化剂
,
添加剂
,
填料
,
研究进展
材料导报
阐述了植物油酯化制备生物可降解润滑油基础油的意义,以及植物油(菜籽油)酯化反应的过程和机理.从润滑油基础油的角度,考察了菜籽油酯化产品的主要理化指标,并分析了酯化产品与传统矿物油型润滑油基础油混合后的运动粘度和凝点等理化指标的变化,用四球机等研究了生物可降解润滑油的减摩抗磨性,初步论证了菜籽油酯化作为润滑油基础油具有理论研究和实用价值,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下一步需开展的工作.
关键词:
酯化
,
基础油
,
脂肪酸甲酯
,
理化指标
钟思智
,
秦文福
,
张品良
,
邵芳
,
邱福光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5381.2002.03.001
介绍了我院开发的新型高效GY系列液体抗氧剂GY-99、GY-200和GY-201.试验证明:该系列液体抗氧剂对油品的氧化安定性有良好的效果,远远优于常规的固体抗氧剂T501,且比液体抗氧剂T502A的效果更好,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
液体抗氧剂
,
旋转氧弹
,
氧化诱导期
,
铜片腐蚀
,
基础油
邱海喆
,
晏华
,
张平
,
刘奇
,
唐龙
功能材料
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在有外加磁场和无外加磁场条件下,考察了基础油对羰基铁磁流变液的摩擦系数的影响,记录了试验时间内摩擦系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在较低载荷下,基础油的运动黏度值与磁流变液的流变性能有直接关系;基础油的摩擦性能决定了磁流变液的摩擦性能.
关键词:
羰基铁
,
磁流变液
,
基础油
,
摩擦
,
磁场
王晶
,
郭小川
,
蒋明俊
,
何燕
,
宋辉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1.009
以超微化前后膨润土粉体为稠化剂,考察基础油对膨润土润滑脂触变性、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应力等流变参数的影响,采用红外定量的方法对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超微化膨润土粉体所制润滑脂有良好的触变性和较高的储能模量,环烷基油所制膨润土润滑脂有较高结构强度,且膨润土对基础油中不同烃类有选择性吸收作用.
关键词:
超微化膨润土
,
润滑脂
,
基础油
,
流变性能
李建武
,
江泽琦
,
方建华
,
陈波水
,
谷科城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5010
采用改进后的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电磁场对含丁辛基二硫代磷酸锌盐(T202)和含双辛基二硫代磷酸锌盐(T203)的150SN基础油润滑性能的影响,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的分析结果,初步探讨了电磁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有、无电磁场的作用下,T202和T203添加剂都能增强基础油的润滑性能,其最佳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1.5%和1.5%~2.0%;在电磁场作用下,两种含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基础油中钢球的磨斑直径均比无电磁场时的小,且磨斑表面的犁沟较浅,擦伤程度较轻微;电磁场通过促进钢球表面摩擦化学反应膜的生成和摩擦副表面的改性(Zn-Fe合金的生成),提高了两种含ZDDP基础油的润滑性能.
关键词: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
电磁场
,
润滑性能
,
基础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