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书锋
,
刘建军
,
邹武
,
程文
材料导报
采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对2种组分不同的煤沥青升温至550℃的中间相的形成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2种煤沥青中间相的形成过程存在差别,原生喹啉不溶物(PQI)对中间相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PQI控制着中间相小球的成核,而且控制着中间相小球的融并.高PQI煤沥青中间相的形成有成核、长大、融并的过程,到550℃左右时复球解体形成域型结构和镶嵌型结构并存的沥青炭.低PQI煤沥青在升温初期没有发现中间相小球,随着温度的升高,在熔融沥青边缘处迅速出现沟槽状结构,并迅速扩展至整个平面,形成流线型沥青炭结构.
关键词:
中间相
,
热台
,
偏光显微镜
,
煤沥青
,
喹啉不溶物
任呈强
,
李铁虎
,
孙效燕
,
宋发举
,
王大为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6.02.009
本工作研究了添加剂对煤沥青的渗透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的添加剂是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添加剂的混合体系.它们对煤沥青的粘度和组成的影响很小,但是渗透性却有大幅度提高,根据达西定律和渗透系数方程对煤沥青浸渍动力学进行了讨论,认为添加剂起到了凝聚QI颗粒、增大有效尺寸和增大孔隙率的作用,改变了滤饼结构.随着其含量的增加,渗透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通过对2D炭预制体致密化发现,添加剂能够提高煤沥青对高密度的预制体的致密化效率.
关键词:
喹啉不溶物
,
滤饼
,
添加剂
,
渗透性
黄爱华
,
金鸣林
,
李和兴
,
房永征
材料导报
试验是以2种含不同QI的煤沥青为原料,采用变径反应管进行热转化反应制备有序性中间相的研究.试验采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原料各反应阶段的微观结构,考察了QI对热转化过程中中间相有序生长的影响,分析了热转化过程中软化点及族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少量的喹啉不溶物含量不会阻碍中间相有序的发展.高QI(2.03%)原料易生成镶嵌结构的中间相体,高温处理后样品呈轴状、短纤维、层片松散的石墨化焦结构;含低QI(0.11%)的原料能生成较好的、大区域的中间相体,域结构的中间相体在外力导向和内部裂解气流的作用下容易生成有序的半焦,高温处理后呈大区域、片层紧密、有序性强的细纤维焦结构.同时研究发现,在热转化过程中可通过测定软化点(SP)和TI含量来确定中间相转化程度.软化点约低于250℃、TI为75%左右时为初始中间相区域体形成阶段、半焦生成的前期.
关键词:
煤沥青
,
热转化反应
,
喹啉不溶物
,
中间相
刘小红
,
王成扬
,
陈明鸣
,
于宝军
材料导报
以软化点相近的高软化点各向同性沥青和各向异性沥青为原料,经溶剂萃取分离出喹啉不溶物(QI),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元素组成分析、碘吸附测试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各向异性沥青的光学织构、QI的形貌及其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原料来源的各向异性沥青会表现出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对高软化点沥青QI的分析表明,虽然母体沥青的软化点相近,但是具有不同光学各向性的沥青分离出的QI在形貌和微观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异,各向异性沥青QI的分子交联度、芳香度和缩合度均比各向同性沥青QI小,但是平面分子结构更规整,有序度更高.同时发现,当沥青为各向同性时,母体沥青的分子有序度不如QI高,但当沥青为各向异性时,母体沥青的有序度却高于QI.
关键词:
各向同性
,
各向异性
,
高软化点
,
喹啉不溶物
唐闲逸
,
魏晓慧
,
许德平
,
张海永
,
贺欣
,
熊楚安
,
唐瀚滢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11901/1005.3093.2015.685
以中温煤沥青为原料,研究其在弹管反应器中的炭化以及“反溶剂法”脱出喹啉不溶物(QI)后的精制沥青的炭化效果.结果表明:含有较高QI的非精制沥青不能制备出较好的针状焦,但在500℃,0.2 MPa,10h的炭化条件下,能够得到相对较优热膨胀系数(CTE)的炭化结果;以煤油和洗油为混合溶剂,反溶剂法能够有效地脱除喹啉不溶物,在芳脂比0.4,沉降温度100℃,搅拌时间0.5 h,沉降时间4h,溶剂比1.8、2的条件下,QI含量分别降到0.0914%和0.0695%,将其在500℃、0.2 MPa、10h的条件下炭化,可制备出热膨胀系数(CTE)较低的针状焦.
关键词: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
中温煤沥青
,
反溶剂法
,
喹啉不溶物
,
炭化
,
针状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