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旭
,
金小娟
材料保护
为进一步提高活性炭对废水中Cr6+的吸附能力,采用氯化锌对市售微孔活性炭粉进行催化活化,制成了中孔活性炭,并研究了中孔活性炭对Cr6+的吸附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了中孔活性炭吸附Cr6+的工艺参数;研究了中孔活性炭吸附Cr6+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并进行了再生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向100 mL Cr6+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重铬酸钾溶液中投加0.1g中孔活性炭,控制温度为35℃,pH--2,3h即可达吸附平衡,此时吸附效果最佳,最大吸附量达93.7 mg/g;中孔活性炭对Cr6+的吸附遵循二级动力学规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再生循环2次后,中孔活性炭吸附能力保持不变,循环5次后,活性炭对Cr6+的吸附量为初始吸附量的75%,碳损失率为6.5%.
关键词:
废水处理
,
中孔活性炭
,
Cr6+
,
吸附能力
,
氯化锌
,
催化活化
,
再生
周培培
,
胡小芳
,
陈奎
材料导报
以不同粒径、升温速率和终温条件下生物质热解残留物制得的生物焦为研究对象,考察生物焦的吸附能力;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建立BP神经网络,从而训练并预测不同制备工艺下生物焦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平均相对误差为3.58%,可以提前对生物焦吸附能力进行预测.
关键词:
生物焦
,
吸附能力
,
ANN
,
预测
傅明星
,
谭宏斌
,
郭从盛
硅酸盐通报
以略阳电厂粉煤灰为原料,以熔融水热法合成A型沸石.将A型沸石用水泥固化制备沸石块,研究A型沸石、沸石块、水泥块分别对K+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水泥固化分别使50%沸石块、30%沸石块吸附K+的吸附率仅下降了7.31%,11.69%,用水泥固化沸石制备块状沸石作为吸附剂是可行的,将简化沸石处理废水的工艺,拓宽其应用领域.
关键词:
粉煤灰
,
A型沸石
,
水泥固化
,
吸附能力
傅明星
,
谭宏斌
,
郭从盛
,
孛海娃
,
马小玲
硅酸盐通报
以略阳电厂粉煤灰为原料,在其加入固体Na2CO3,研究不同煅烧温度对粉煤灰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煅烧1 h后,试样中的物相主要为硅铝酸钠和少量的霞石,试样中无石英相.在800℃煅烧1 h后的试样中加入硅灰,研究水热时间对合成P型沸石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36 h,能够合成结晶较好的P型沸石,沸石形貌为1μm的球状颗粒.合成P型沸石、天然沸石和粉煤灰对Cd2+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P型沸石吸附能力最好,吸附率为97.82%.
关键词:
粉煤灰
,
熔融水热法
,
沸石
,
吸附能力
刘国钦
,
赖奇
,
李玉峰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7.05.041
以不同产地、不同粒度的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硫酸、硝酸、高锰酸钾的适当配比为氧化剂制备膨胀石墨,发现石墨膨胀倍数从粒度>420μm的750mL/g减小至95~85 μm的110mL/g.电镜及压汞法观察膨胀石墨的形貌及微孔的特征,表明膨胀石墨的孔隙大小随粒度减小而减小,反映出膨胀石墨存在尺寸效应.不同粒度的膨胀石墨的灰分、硫分和对机油的吸附能力不同,与不同粒度膨胀石墨制备的柔性石墨板的抗拉强度也不同.这种效应源自石墨的结晶程度的不同.
关键词:
膨胀石墨
,
尺寸效应
,
结晶度
,
吸附能力
,
抗拉强度
堵锡华
,
王超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7.2016012602
为了研究碳纳米管吸附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平衡常数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关系,基于分子结构及邻接矩阵,计算了59种芳香化合物的分子连接性指数、分子形状指数和电性拓扑状态指数,建立了这59种有机污染物分子在碳纳米管上的吸附能力与0x、3x、4x、4xpc、K2、K4、I7、I9、I16共9种指数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QSPR)模型.将上述9种结构参数作为BP神经网络方法的输入神经元,采用9∶3∶1的神经网络结构,获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QSPR预测模型,模型的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6和0.979,利用模型计算得到的吸附能力预测值与实验值(lgK∞、lgKSA.∞)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15和0.14,两者吻合度较好.结果表明芳烃化合物在碳纳米管上的吸附能力与9种结构参数之间有良好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对评价芳烃化合物在生态环境中的危险性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芳香化合物
,
吸附能力
,
神经网络
,
拓扑指数
周继亮
,
余运
,
程新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7.01.027
制备了对Cu2+具有高灵敏检测及分离回收功能的聚氯酯泡沫.首先采用荧光前驱体4-溴-1,8-萘二甲酸酐、乙醇胺和2-氨基-4-噻唑乙酸作为原料合成含有羟基和噻唑乙酸基团的小分子传感器N-乙醇-4-(4-噻唑乙酸)-1,8-萘二甲酰亚胺(ETN);再通过其上的羟基与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的-NCO基团反应将小分子感应器化学链接到多孔的聚氨酯泡沫上.荧光分析表明接有小分子感应器ETN的聚氨酯泡沫吸附Cu2+离子后会发出荧光,荧光强度随Cu2+离子浓度增加而变强.当Cu2+离子的浓度低到10-7 mol/L数量级时也可检测到荧光.而且,多孔聚氨酯泡沫(当含1%的ETN)便具有37.66 mg/g回收Cu2+离子的能力,这使其具有在诸如废水和污水检测和分离Cu2+的潜能和价值.
关键词:
荧光聚氨酯
,
Cu2+离子检测
,
吸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