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16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H2对Rh-Mn-Li-Ti/SiO2催化剂上CO吸附和脱附的影响

陈维苗 , 丁云杰 , 王涛 , 江大好 , 李显明 , 罗洪原

催化学报

应用红外光谱和程序升温脱附技术研究了Rh-Mn-Li-Ti/SiO2催化剂上H2对CO吸附和脱附的影响. 结果表明,预吸附的H2主要占据线式CO的吸附位. 共吸附时H2与CO在Rh位上形成了羰基氢化物,从而导致线式物种谱带红移,且高的H2浓度有利于CO的吸附. 在323 K下, H2对预吸附的CO谱带位置和强度没有影响. 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 H2的存在促进了弱吸附CO的脱附,并使之重新吸附; 同时, H2促进了强吸附CO的解离,增强了CO的吸附强度和催化剂的吸附能力.

关键词: 红外光谱 , 程序升温脱附 , , , , , 氧化硅 , 负载型催化剂 , , 一氧化碳 , 吸附 , 脱附

复合吸附剂麦饭石-壳聚糖的制备及对Zn2+的吸附性能

李爱阳 , 蔡玲 , 蒋美丽 , 罗耀华

材料保护

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对人体和环境有极大的影响,采用吸附法对其进行处理,效果较好,但成本高,不易推广.为此,利用麦饭石负载壳聚糖制备了一种价廉的复合吸附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pH值、不同吸附时间、不同吸附剂投加量对复合壳聚糖吸附Zn2+的影响.结果在pH值为6~8、吸附时间为40 min、复合吸附剂的投加量为4.0 g/L的条件下,复合吸附剂对Zn2+的吸附率达到95%以上,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通过对试验数据运用相关数学模型拟合,复合吸附剂对Zn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其相关系数R2为0.965 1.因而复合吸附剂麦饭石-壳聚糖可有效地处理含锌废水.

关键词: 废水处理 , 麦饭石 , 壳聚糖 , 复合吸附 , 吸附 , Zn《'2+》 , 吸附

NO在Au/Al2O3催化剂上还原反应的TPD-MS研究

齐世学 , 邹旭华 , 徐秀峰 , 安立敦 , 李树本 , 程谟杰 , 包信和

催化学报

考察了沉积-沉淀法制备的Au/Al2O3催化剂在O2存在下催化C3H6还原NO的反应,并用程序升温脱附-质谱(TPD-MS)手段研究了吸附于催化剂上的NO或NO-O2的脱附性能. 结果表明: 在O2存在的条件下,对于C3H6还原NO的反应,1%Au/Al2O3的催化活性最高,可于375 ℃左右使NO生成N2,转化率达60%. 这与催化剂对所吸附NO的脱附性能密切相关,N2O可能是C3H6还原NO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比较稳定的中间体.

关键词: , 氧化铝 , 负载型催化剂 , 一氧化氮 , 丙烯 , 吸附 , 程序升温脱附 , 质谱 , 选择性还原

芳香醛在磷酸中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

李向红 , 邓书端 , 付惠 , 木冠南

腐蚀与防护

用失重法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法研究了在3.0 mol/L H3PO4中三种芳香醛原儿茶醛(3,4-二羟基苯甲醛)、香兰醛(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和肉桂醛(3-苯基-丙烯醛)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三种芳香醛对钢的缓蚀率随芳香醛的浓度增加而增大,为阴极抑制型缓蚀剂,且在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校正模型;三种芳香醛的缓蚀率排序为:肉桂醛>香兰醛>原儿茶醛.

关键词: 磷酸 , , 芳香醛 , 原儿茶醛 , 香兰醛 , 肉桂醛 , 吸附 , 缓蚀

纳米粒子链/聚合物基复合体的界面形态及力学行为

庄清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介绍了纳米粒子链弹性力学属性,粒子链与高分子链缠结和吸附,以及界面形态和力学行为.同时研究原生粒子结合处的"脖颈"对增强高分子聚合物的作用.

关键词: 纳米粒子链 , 脖颈 , 界面 , 吸附 , 缠结 , 纳米力学 , 弹性 , 高聚物

不同粒径的Ni/SiO2催化剂上CH4和CO2吸附活化的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郭建忠 , 侯昭胤 , 高静 , 郑小明

催化学报

采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CH4和CO2在不同粒径的Ni/SiO2催化剂上的吸附及活化. 结果表明,在不同粒径的催化剂上,检测到有CH4解离生成的CHx(x=1~3)物种,以及催化剂表面吸附的CHx物种与表面- OH 作用生成的CHx-O物种. CH4的裂解强烈依赖于催化剂表面Ni颗粒的大小,在粒径8 nm左右的Ni颗粒上,CH4较易解离;CO2难以直接在Ni/SiO2催化剂表面发生解离吸附,但CH4解离生成的吸附H对CO2的解离吸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H4与CO2共吸附时,较小粒径的Ni可以促进CO2与表面氧物种发生反应,生成单齿表面碳酸盐物种.

关键词: 甲烷 , 二氧化碳 , , 二氧化硅 , 负载型催化剂 , 吸附 , 活化 , 红外光谱

丙烯、氧气和环氧丙烷在Cu-NaCl/SiO2催化剂上吸附的红外光谱研究

鲁继青 , 吴自力 , 罗孟飞 , 李灿

催化学报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丙烯、丙烯/氧气混合气以及环氧丙烷(PO)在Cu-NaCl/SiO2催化剂上的吸附. 结果表明,丙烯在载体和催化剂上的吸附是完全可逆的. 丙烯和氧气在催化剂上共吸附后生成了丙烯醛,未观察到环氧丙烷(PO)生成. PO在载体和未还原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表明,PO与载体的硅羟基有强相互作用,PO发生开环反应生成开环物种. 而PO在还原态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较复杂,可能生成了酮类化合物.

关键词: 丙烯 , 环氧化 , 环氧丙烷 , , 氧化硅 , 负载型催化剂 , 吸附 , 红外光谱

粉煤灰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赵亚娟 , 刘转年 , 赵西成

材料导报

对国内外粉煤灰作吸附剂的情况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粉煤灰吸附剂在处理废水和废气中对不同污染物的吸附情况,归纳总结了粉煤灰吸附剂的发展历史,对粉煤灰吸附剂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了解析,并为粉煤灰吸附剂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粉煤灰吸附剂发展方向和开发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粉煤灰 , 吸附 , 吸附 , 吸附材料 , 光催化 , 废水 , 重金属离子 , 有机染料

树枝状季铵盐型低聚表面活性剂对N80钢在盐酸溶液中的缓蚀性能

李杰 , 陈巧梅 , 佟威 , 吴文祥

材料保护

开发具有新型结构的低聚表面活性剂,并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已成为应用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以乙二胺、环氧氯丙烷、十二叔胺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通过开环反应和季铵化反应合成了具有树枝状结构的季铵盐型低聚表面活性剂.应用静态挂片法、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其在20%(质量分数)HCl溶液中对N80钢的缓蚀及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缓蚀性能,在浓度为20mg/L时缓蚀效率达到96.8%,能在金属表面自发吸附,是一种以覆盖效应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其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关键词: 低聚表面活性剂 , 季铵盐 , 缓蚀 , N80钢 , 盐酸体系 , 极化曲线 , 电化学阻抗 , 吸附

活性酵母细胞不对称催化苯乙酮还原及树脂吸附对反应的促进作用

杨忠华 , 姚善泾 , 赵珺

催化学报

以苯乙酮为模型底物,研究了水相体系中酵母细胞催化前手性芳香酮不对称还原生成相应手性醇的反应特性. 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催化苯乙酮不对称还原的产物以(S)-α-苯乙醇为主,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很高,(S)-α-苯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可达99%左右. 在pH为7~8, 酵母细胞用量为0.2 g/ml的条件下能获得较高的产物收率(可达35%左右). 酵母细胞能选择性地氧化(S)-α-苯乙醇,而留下(R)-α-苯乙醇.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合适的吸附树脂,可以降低底物和产物对细胞的毒害作用,显著提高反应底物的初始浓度,从而提高产物收率.

关键词: 生物催化 , 酵母细胞 , 苯乙酮 , 不对称还原 , 手性醇 , 苯乙醇 , 树脂 , 吸附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1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