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继实
,
吴洁华
,
赵丽丽
,
宋力昕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2.00411
对几种玻璃(K9-HL玻璃、JGS3石英玻璃、K509玻璃以及JGSl石英玻璃)在电离辐照(质子、电子)作用下的光学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空间电离辐照在玻璃作用的模拟计算,对这几种玻璃在轨(近地点350 km,远地点425 km,轨道倾角51.6°)光学寿命进行了预测.在该轨道使用10年时,K9-HL玻璃可见光透过率可能出现明显下降,而JGS3石英玻璃、K509玻璃以及JGS1石英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小.由于绝大多数空间粒子穿透能力小,空间电离辐照仅能造成玻璃表层的着色.因此,长期在轨航天器舷窗可加一防电离辐照层以减少内层玻璃接受的电离辐照量,而该层玻璃可采用石英玻璃.
关键词:
玻璃
,
空间电离辐照
,
吸收剂量
,
着色
孙若凡
,
毛莉
,
邬琦琦
,
安竹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2.02.212
涉氚核设施在检修及退役时,其产生的氚化粒子容易被工作人员误吸入,并在呼吸系统的不同部位停留,部分尺寸较小的粒子可能在肺泡间质区(AI区)停留超过1年的时间。氚粒子通过β衰变释放电子,在释放电子的同时以及释放的电子与周围原子相互作用还会分别产生出内、外轫致辐射,这些都会对人体肺部组织造成辐射损伤。本文采用蒙特卡罗程序PENELOPE对多种氚化粒子在人体肺部组织中的吸收剂量进行了模拟计算,特别是讨论了氚β衰变的内轫致辐射的贡献。研究发现,电子辐射对人体肺泡产生的吸收剂量大于外、内轫致辐射,但后两者作用距离较长,对人体造成的影响重要;电子辐射吸收剂量随着粒子尺寸的增大以及金属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外轫致辐射吸收剂量随着粒子尺寸的增大而减小,随着金属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内轫致辐射吸收剂量随着粒子尺寸的增大以及金属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
关键词:
氚化粒子
,
肺泡-间质区
,
吸收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