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向列型网络液晶聚合物的合成及相行为

胡建设 , 张宝砚 , 何晓智 , 张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双烯类液晶单体4-十一烯酰氧基苯甲酸-4′-烯丙氧基苯甲酸对苯二酚双酯为交联剂,通过与聚硅氧烷接枝反应,合成了系列网络聚合物P1~P5.合成的液晶单体及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均通过红外的表征,利用DSC、POM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其相行为.结果表明,网络液晶聚合物P1~P3都有液晶性能,具有较宽的液晶相范围,且随交联剂在链中含量的增加,Tg增加,Ti变化不大,当交联剂的含量超过 66.7%时,液晶相取向被固定,因此,P4与P5的DSC曲线只出现玻璃化转变.

关键词: 向列相 , 交联剂 , 网络 , 聚硅氧烷

一种长侧链取代液晶环氧单体的酸酐固化与性能

梁利岩 , 郑一泉 , 任少平 , 吕满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一种长侧链取代液晶环氧单体与甲基六氢苯酐的固化反应历程,考察了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特征.并通过POM、WAXD、SEM、TGA和DMA 等对其等温固化产物的相结构、热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等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侧链的存在使其固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固化反应活化能为77.8 kJ/mol,固化反应后期为扩散控制.液晶环氧单体经固化后呈向列相,其力学和耐热性能优良,韧性也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 液晶环氧树脂 , 酸酐 , 向列相 , 侧链取代

基于季戊四醇的三代硅碳烷液晶树状物的合成与表征

唐新德 , 张其震 , 范星河 , 陈小芳 , 周其凤

功能材料

合成了外围含4-丁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的三代硅碳烷液晶树状物PCSi-3G-C4.以4-[4-(6-羟基已氧基)苯基]丁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团对端基官能团为Si-Cl的三代硅碳烷树状物PCSi-3G-Cl脚手架进行功能化,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结构与液晶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对应的液晶基元相似PCSi-3G-C4显示向列相,但二者在熔点、清亮点和液晶态温区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季戊四醇 , 硅碳烷液晶树状物 , 介晶基元 , 丁氧基偶氮苯 , 向列相

基于季戊四醇的新型硅碳烷液晶树状物:外围含12个丁氧基/己氧基偶氮苯基团

唐新德 , 张其震 , 范星河 , 周其凤

功能材料

制备了基于季戊四醇外围含丁氧基/己氧基偶氮苯基团的新型硅碳烷液晶树状物.利用Williamson反应和偶氮反应合成了4-[4-(6-羟己氧基)苯基]丁氧基偶氮苯与4-[4-(6-羟己氧基)苯基]己氧基偶氮苯两种液晶基元.以基于季戊四醇端基为Si-Cl键的硅碳烷树状物为脚手架,分别以上述两种偶氮苯液晶基团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得到两种树状液晶化合物.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和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对修饰单元和树状物的液晶性进行表征,表明其均示向列相.

关键词: 季戊四醇 , 硅碳烷液晶树状物(LCD) , 丁氧基偶氮苯 , 己氧基偶氮苯 , 向列相

侧向氟取代双烷基环己基联苯类液晶化合物的介晶性研究

李娟利 , 安忠维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6.03.004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显微热分析仪和偏光显微镜(POM)对系列侧向氟取代双烷基环己基联苯类液晶的介晶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有介晶性.在液晶态可观察到部分单体的近晶C相(SC)、近晶B相(SB)、近晶A相(SA)和所有单体向列相的典型织构.与相应的4,4'-双-(烷基环己基)联苯类液晶相比,引入侧向氟取代基以后近晶相温度区间明显减小,向列相温度区间增加.

关键词: 液晶 , 介晶性 , 近晶相 , 向列相 , 织构

液晶吸收光谱的偏光干涉法研究

王宁 , 李代林 , 朱化凤 , 李国华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8.05.003

利用偏光干涉法测量了向列相液晶BL-009的吸收系数,得到了入射光波长在500~1 600 nm变化时的液晶吸收谱线,讨论了该曲线随液晶盒所加电压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向列相液晶BL-009在红外波段吸收效应较强,存在3个比较明显的吸收带,随着液晶盒上所加电压的增大,3个吸收带的位置逐渐向短波长(紫外)方向移动,且移动幅度有所不同,而且这种中心波长的漂移随电压的增大逐渐减弱;每个吸收带吸收系数的峰值随电压有所变化,但变化程度不同.

关键词: 液晶 , 偏光干涉 , 吸收系数 , 向列相

快速高双折射率向列相液晶的分子设计与模拟计算

何军 , 张然 , 鲁兴海 , 宣丽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9.01.004

当前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还不能满足校正大气湍流频率(>40 Hz)的要求,这主要受限于LCOS器件的响应速度(10~20 ms)和位相调制量超过1λ的系统要求.研制新型快速高双折射率向列相液晶材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案.本文从分子结构上探讨了影响液晶粘度和双折射率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了两种低粘度、高双折射率的液晶分子.通过使用AM1半经验量子化学算法进行了模拟计算,预测了所设计的液晶材料的Δn和Δε值.模拟结果说明,这两种结构的液晶材料能够很好地满足自适应系统的要求.

关键词: 快速 , 高双折射率 , 向列相 , 液晶

含氟三环类液晶单体的介晶性研究

李娟利 , 李建 , 杜渭松 , 邓登 , 甘宁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9.01.003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显微热分析仪和偏光显微镜(POM)对CCP和CPP 两个系列液晶材料中含氟三环类液晶单体的介晶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CPP系列中的2CPPF3和4CPPF3外,其余所有化合物均有介晶性,在液晶态可观察到部分单体的近晶相和除2CPPF3和4CPPF3外所有单体的向列相的典型织构.探讨了烷基链碳原子数、环骨架结构以及氟原子取代数目对2个系列单体相变温度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 液晶 , 介晶性 , 近晶相 , 向列相 , 织构

棒状硫氰液晶的合成与表征

刘卫东 , 伍勇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12603.0281

通过硫氰酸盐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以苯甲酸联苯酯为液晶基元的硫氰棒状分子,一端尾链中的碳原子数为6、8和10.用偏光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液晶相的表征,结果表明,这些硫氰化合物均表现出热致性近晶A相、向列相及尚未定性的液晶相M.随着尾链的增长,向列相温度区间变窄,清亮点降低.

关键词: 硫氰化合物 , 棒状分子 , 近晶A相 , 向列相

含偶氮基团的不对称弯曲型液晶分子的合成及其光谱特性

李增俊 , 沈冬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12603.0274

合成了6个含偶氮基团的具有不同苯环个数的不对称弯曲型液晶分子,用1H NMR、HRMS表征其结构,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其液晶性能.考察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出现了液晶相,特别是含有3个苯环的分子在较低温度下出现了向列相;偶氮基团的吸收光谱在330~360 nm出现了较强的由π-π电子跃迁引起的吸收,在430~450 nm出现了较弱的由n-π电子跃迁引起的吸收,其吸收波长的变化表明分子的弯曲形状和电子分布使分子吸收波长有较大的变化.

关键词: 不对称 , 偶氮 , 弯曲型液晶 , 向列相 , 紫外-可见光吸收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