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敬东
,
廖代伟
,
张鸿斌
,
万惠霖
,
蔡启瑞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91210
氘反同位素效应是合理阐明过渡金属催化剂上氨合成催化反应机理的重要实验依据之一.在N_2/H_2(或D_2)体积比1/3,0.2MPa,633~733K和GHSV=24 000或12 000h~(-1)的条件下,检测到了Ru基(纯Ru,Ru/γ-Al_2O_3,K-Ru/γ-Al_2O_3,Ru/MgO,K-Ru/MgO和Ba-Ru/MgO)和Fe基(纯Fe和A110-3)催化剂上强的氘反同位素效应(r_D/r_H)≈2),其数值随催化剂和反应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可能是动力学同位素效应与热力学同位素效应二者相互强竞争的结果.
关键词:
合成氨
,
氘反同位素效应
,
钌基催化剂
,
铁基催化剂
,
氢助解离
,
解离式机理
,
缔合式机理
刘化章
催化学报
近20多年来,随着英国BP公司钌基催化剂的发明和我国亚铁基熔铁催化剂体系的创立,标志着合成氨催化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唯一的传统FeO4路线发展为三条技术路线,并各自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扼要介绍了Fe3O4基传统催化剂和钌基催化剂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着重综述了我国独创的Fe1-xO基熔铁催化剂的发现及其高活性机理探讨方面的研究成果.回顾了20世纪合成氨工业及其催化剂从创立、发展,到取得辉煌成就的历程,展望了21世纪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合成氨
,
传统熔铁催化剂
,
Fe1-xO基催化剂
,
钌基催化剂
高伟洁
,
郭淑静
,
张洪波
,
潘秀莲
,
包信和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1.01020
以乙腈为碳源和氮源,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氮掺杂的碳纳米管.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样品形貌为中空的多壁纳米管,管腔大小10~15 nm,壁厚10~20 nm.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氮已掺杂到碳纳米管结构中,主要以吡啶型氮和取代型氮存在.结合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结果发现,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氮掺杂量减少,但纳米管的石墨化程度提高.与未掺杂碳纳米管相比,氮掺杂碳纳米管负载的Ru催化剂上催化合成氨反应活性增加,于650℃制得的掺氮碳纳米管负载的Ru催化剂活性相对最高,这可能是由于载体中氮掺杂和管壁石墨化的综合作用所致.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
氮掺杂
,
合成氨
,
钌
,
碳纳米管
吴山
,
郑春明
,
陈继新
,
郑兴芳
,
曾海生
,
关乃佳
催化学报
以经过H2处理的活性炭(HTAC)为载体,RuCl3·nH2O和CsNO3为前驱物,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s促进的Ru/HTAC合成氨催化剂. 通过常压下催化剂的活性评价,以及对催化剂进行的TGA,XRD和XPS表征,研究了催化剂中金属、助剂和载体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金属Ru促进了助剂CsOH的生成,CsOH能抑制Ru颗粒的聚集变大; HTAC抑制了CsOH的挥发,CsOH可向HTAC提供电子,HTAC的表面至少需被CsOH单层饱和覆盖,才能获得最佳的催化活性; HTAC既能吸引Ru的电子,又能将所吸引的来自CsOH的更多的电子传递给Ru.
关键词:
钌
,
氢氧化铯
,
活性炭
,
相互作用
,
合成氨
杨青
,
郭颖欣
,
刘宝信
,
马桂林
功能材料
采用微乳液法合成了La0.9Ba0.1Er0.85 Mg0.15O3-α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共沉淀前躯体,通过初烧和烧结制得致密的La0.9Ba0.1Er0.85 Mg0.15O3-α陶瓷样品.XRD分析结果表明该样品已形成了单一的LaErO3钙钛矿斜方相结构.采用交流阻抗谱、氢浓差电池及氢的电化学透过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样品在500~1000℃下氢气气氛中的导电性质.结果表明,该样品在此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质子导电性能.以该陶瓷样品为固体电解质,成功地进行了常压合成氨试验,氨的最高产率为1.2×10-9mol/(s·cm2).
关键词:
LaErO3
,
质子导体
,
微乳液法
,
合成氨
熊乐艳
,
郑龙珍
,
邹志君
,
亢晓卫
,
王卫
,
杨绍明
,
夏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通过主、客体反应合成了水溶性的C60-羟丙基-β-环糊精包络化合物,负载在石墨烯表面制备了C60-羟丙基-β-环糊精包络化合物/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剂.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该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成功地将N2还原为NH3,计算出固氮反应的平均转化数(TON)为2.2,平均转化频率(TOF)为0.7h-1.C60-羟丙基-β-环糊精包络化合物/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为常温常压下固氮反应提供了一种新型光催化剂,并为合成氨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
光催化剂
,
C60
,
石墨烯
,
环糊精
,
纳米复合材料
,
合成氨
王军
,
田蒙奎
,
姜颖
,
雷志良
,
王国维
,
王昌敏
,
简万国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3.029
目的:解决合成氨生产工艺中压缩工段的压缩机级间换热器结焦问题。方法采用超声清洗方法,选取OP-10、AEO、平平加和TX-10四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AES、十二烷基磺酸钠两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主剂,将各种主剂配制成浓度为10 g/L的溶液,在温度为30℃条件下对样管超声清洗,研究对比各试剂的清焦能力,并对其进行筛选与复配。同理,将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磷酸钠和碳酸钠四种碱性助剂配制成10 g/L的溶液,取同等质量的焦垢,通过对溶解后剩余焦垢量的称量计算其对焦垢的溶解率。结果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清焦能力OP-10>AEO>平平加>TX-1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清焦能力AES>十二烷基磺酸钠,且超声清洗最佳时间为10 h。碱性助剂的溶焦能力氢氧化钠(13.2%)>碳酸氢钠(12.5%)>磷酸钠(9.9%)>碳酸钠(9.6%)。结论通过筛选和复配,OP-10和十二烷基磺酸钠作为清洗剂主剂、氢氧化钠为碱性助剂时进行超声清洗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
合成氨
,
换热器
,
结焦抑制技术
,
超声清洗
,
表面活性剂
,
碱性助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