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宗
,
曹亚峰
,
刘兆丽
,
马希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C)为聚合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接枝聚合物.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讨论了合成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H4)2S2O3]∶m[(NH2)2CO]= 2.5∶ 1.8为引发体系,m(Span 20)∶m(OP4)=40∶60为乳化剂,m(淀粉)∶m(单体)=1∶ 1.5时,接枝率可达148%,特性粘数可达1520 mL/g.
关键词:
淀粉
,
丙烯酰胺
,
丙烯酸
,
接枝共聚
,
反相乳液
,
非离子乳化剂
易昌凤
,
徐祖顺
,
程时远
,
陈正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SPAN80作为乳化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作为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N,N-二甲基-N-丁基-N-甲基丙烯酸乙酯溴化铵(DBMA)反相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条件等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考察了该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能.
关键词:
丙烯酰胺
,
反相乳液
,
动力学
,
反相乳液聚合
,
功能性单体
李丽琴
,
童张法
,
谢新玲
,
张友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机械活化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法合成了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各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考察范围内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引发剂浓度7.30 mmo/L、丙烯酸中和度80%、m(AM):m(从)=0.67、V(油):V(水)=1.2:1、反应温度50℃、m(单体):m(淀粉)=1.6:1;在该反应条件下单体转化率为95.30%,接枝率为61.87%、接枝效率为78.49%.对比原淀粉在类似的条件下,单体转化率为90.70%,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为55.70%和68.36%.机械活化显著地提高了玉米淀粉在反相乳液中的接枝共聚反应活性.
关键词:
机械活化
,
丙烯酰胺
,
丙烯酸
,
三元接枝共聚物
,
反相乳液
尹丽
,
张友全
,
尚小琴
,
童张法
,
龚福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Span80和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稳定的W/O型淀粉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探讨了乳化剂HLB值、油水比、乳化剂用量时乳液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得到最佳配方:乳化剂HLB值6.49、油水比1∶1、乳化剂用量3%.在此反相乳液体系中,成功进行了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 ℃、反应时间2 h、引发剂浓度0.0175 mol/L、单体与淀粉质量比1.5.在此实验条件下合成的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之聚合率和接枝效率分别可达95.46%和95.10%以上.
关键词:
淀粉
,
丙烯酰胺
,
反相乳液
,
接枝共聚
尚小琴
,
童张法
,
龚福忠
,
郑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液体石蜡为油相,烯类单体的水溶液为水相,Span80和OP-4为复配乳化剂制备反相乳液.考察了乳化剂HLB值及浓度、水相体积分数Φ、单体用量及固相淀粉颗粒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乳化剂HLB值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影响显著,在HLB=4.3~6.1范围内,能形成稳定的油包水(W/O)型乳液;乳化剂最佳质量分数为5%~8%;Φ应小于50%;单体将导致反相乳液稳定性降低;固体淀粉的存在有利于形成W/O型反相乳液,并且能使反相乳液体系的稳定性明显提高.
关键词:
淀粉
,
反相乳液
,
稳定性
,
电导率
尚小琴
,
童张法
,
龚福忠
,
郑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液体石蜡为油相,烯类单体的水溶液为水相,Span80和OP-4为复配乳化剂,制备反相乳液.考察了乳化剂HLB值及浓度、水相体积分数Φ、单体用量及固相淀粉颗粒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乳化剂HLB值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影响显著,在HLB=4.3~6.1范围内,能形成稳定的油包水(W/O)型乳液;乳化剂最佳浓度即其质量分数为5%~8%;Φ应小于50%;单体将导致反相乳液稳定性降低;固体淀粉的存在有利于形成W/O型反相乳液,并且能使反相乳液体系的稳定性明显提高.
关键词:
淀粉
,
反相乳液
,
稳定性
,
电导率
陈展云
,
彭惠梅
,
蒋林斌
,
王东耀
,
刘汝锋
,
尚小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通过正交设计对主要影响因素及反应条件进行研究,并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方法表征产物结构.实验结果显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丙烯酸:淀粉=3.5,丙烯酸中和度=83.3%,过硫酸钾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分别为淀粉用量的3.0%和0.3%,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问3 h,产物吸水率>800g/g.聚合过程中淀粉与丙烯酸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并且接枝反应破坏了淀粉颗粒结晶结构,接枝产物趋于无定型结构.
关键词:
反相乳液
,
接枝共聚
,
木薯淀粉
,
丙烯酸
,
结构表征
尚小琴
,
罗楠
,
吕梓民
,
童张法
,
谢国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采用反相乳液方法进行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机理,推导并修正淀粉与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法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模型,考察了引发荆浓度[I]、乳化剂浓度[E]、单体浓度[M]和淀粉浓度[St]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验证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本实验得出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93[M]1.28[St]1.47[E]0.61,与理论推导出的动力学方程Rp∝[I]0.5~1[M]1~1.5[St]0.5~1.47[E]0.6基本一致,说明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中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符合自由基聚合机理,引发过程由引发剂受热分解生成初始自由基和初始自由基攻击淀粉分子形成淀粉骨架自由基两部分构成;在聚合过程中,单基终止和双基终止反应同时存在.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
淀粉
,
接枝共聚
,
反相乳液
,
反应速率
谢新玲
,
童张法
,
黄祖强
,
张友全
,
赵秋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机械活化淀粉为接枝母体,研究了在机械活化淀粉/单体(AM)/乳化剂/油/水五元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机械活化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的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乳浓度和乳化剂浓度等对接枝量和接枝共聚速率(Rg)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g∞[mSt]1.24[I]0 76 [M]1.54 [E]0.33,淀粉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速率随体系温度升高而加快,淀粉乳浓度和单体浓度对接枝共聚速率影响显著,在45℃~60℃范围内,接枝共聚反应链增长步骤的活化能为34.85 kJ/mol.
关键词:
机械活化
,
淀粉
,
反相乳液
,
接枝共聚
,
接枝共聚速率
谢新玲
,
童张法
,
黄祖强
,
张友全
,
廖丹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机械活化30 min木薯淀粉(C30-st)和丙烯酰胺(AM)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法合成C30-st与AM接枝共聚物(C30-st-g-PAM),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分析等手段对接枝共聚物进行结构分析和聚合机理探讨.实验结果显示,AM成功接枝于C30-St上;C30-st-g-PAM具有网状多孔洞结构,共聚反应在淀粉的无定型区和结晶区同时发生,反应不属于表面控制模型;共聚反应改变了原淀粉的聚集状态,接枝产物基本上为无定型的聚集态结构;热稳定性比原淀粉接枝共聚物(C-st-g-PAM)增强;(C30-st-g-PAM的粒度一般在15 μm~30 μm.
关键词:
木薯淀粉
,
机械活化
,
反相乳液
,
接枝共聚物
,
机理
,
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