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明
,
冯泳兰
,
张复兴
,
庾江喜
,
蒋伍玖
,
欧亚平
,
邝代治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6.08.150402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配合物{[Cu(Phen)(Nap)2]2·(EtOH)2·(H2O)2}(Phen=1,10-菲咯啉,Nap=1-萘甲酸,EtOH=乙醇)。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其配合物为双核铜结构。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发射光谱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电化学和发光性能;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为不可逆氧化还原过程,其荧光发射光谱为416 nm,与小牛胸腺DNA(ct-DNA)以沟面结合方式相互作用,配合物结合常数Kb1=4.68×103 L/mol。
关键词:
双核铜(Ⅱ)配合物
,
合成
,
晶体结构
,
DNA
,
电化学性能
高健
,
钟顺和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0.04.011
采用表面改性和金属嫁接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SiO2负载的以μ-dialkoxo为桥基配体的双核铜(Ⅱ)配合物催化剂Cu2(OEt)2/SiO2. 络合滴定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铜(Ⅱ )离子在改性后的SiO2表面上以双齿配位形式键合. 样品的磁矩测定结果表明,表面铜(Ⅱ )离子间存在着强的反铁磁自旋超交换作用,进一步证实表面桥联结构的存在. 运用红外分子探针技术,研究了该催化剂对CO2和EO(环氧乙烷)的化学吸附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分子在催化剂表面路易斯酸和路易斯碱中心的协同作用下形成桥式吸附态. 在该催化剂的作用下,CO2与EO可在100~120 ℃催化反应生成碳酸乙烯酯.
关键词:
双核铜(Ⅱ)配合物
,
桥基配体
,
负载型催化剂
,
化学吸附
,
碳酸亚乙烯酯
,
合成
朱小明
,
冯泳兰
,
张复兴
,
庾江喜
,
蒋伍玖
,
欧亚平
,
邝代治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6.08.150402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配合物{[Cu (Phen)(Nap)2]2·(EtOH)2·(H2O)2}(Phen=1,10-菲咯啉,Nap=1-萘甲酸,EtOH=乙醇).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其配合物为双核铜结构.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发射光谱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电化学和发光性能;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为不可逆氧化还原过程,其荧光发射光谱为416 nm,与小牛胸腺DNA (ct-DNA)以沟面结合方式相互作用,配合物结合常数Kb1 =4.68×103 L/mol.
关键词:
双核铜(Ⅱ)配合物
,
合成
,
晶体结构
,
DNA
,
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