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开兴
,
张恋
,
朱平
,
陈陵康
,
田志飞
,
幸雪勇
稀土
doi:10.16533/J.CNKI.15-1099/TF.201603012
渗流问题和边坡稳定性问题是离子型稀土矿床原地浸矿工艺面临的两个基本问题,而颗粒粒度分布被认为是土壤最基本的物理性质之一,对土壤水流动、溶质和颗粒迁移以及水土流失等起关键作用.通过浸矿实验、筛分分析和激光粒度分析研究了离子型稀土矿石颗粒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离子型稀土矿石颗粒粒度分布受成矿母岩、风化程度、水土流失和颗粒垂向迁移、原地浸矿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呈如下变化规律:(1)当成矿母岩为中、粗粒结构,且石英含量高时,稀土矿石颗粒易呈双峰式粒度分布,即微粒组分(<0.2 mm)和中、粗粒组分(>2 mm)含量较高,细粒组分(0.2 mm~2 mm)含量相对较低,原地浸矿活动过程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颗粒垂向迁移,并易诱发滑坡灾害;(2)受风化程度和颗粒垂向迁移的影响,稀土矿石微粒组分的含量随深度增大常呈先升后降的抛物线形态;(3)原地浸矿活动可促进稀土矿石的进一步风化,并加剧较细颗粒的垂向迁移,从而影响稀土矿石颗粒粒度分布.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石
,
原地浸矿
,
颗粒粒度分布
,
影响因素
,
变化规律
侯潇
,
许秋华
,
孙圆圆
,
王悦
,
李静
,
周新木
,
李永绣
稀土
doi:10.16533/J.CNKI.15-1099/TF.201604001
测定了龙南足洞原地浸析多年后的尾矿中不同空间位置上的稀土和铵残留量,以及尾矿中的粘土矿物对稀土和铵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粘土矿物对稀土的吸附符合朗格缪尔等温线方程,对低浓度稀土有强吸附能力;而对铵的吸附等温线呈直线关系,不符合朗格缪尔等温线方程.尾矿粘土中铵的纯水浸出实验证明,尾矿中的铵可被水浸出而流失.用粘土矿物对稀土和铵的吸附特征差别和矿层内部的渗透特征差别解释了注液区域矿层内部从全风化层到半风化层方向铵和稀土残留量的上升趋势.因此,尾矿中铵和稀土含量的分布可以直接反映原地浸出效果的好坏以及铵的流失情况,用于讨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内部结构与渗流特征.
关键词:
原地浸矿
,
离子吸附型稀土
,
尾矿
,
渗流特征
,
铵残留量
王观石
,
罗嗣海
,
胡世丽
,
洪本根
,
邓旭
稀土
doi:10.16533/J.CNKI.15-1099/TF.201703005
原地浸矿回收稀土资源时,因注液不当等原因,容易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选择陡坡开采矿块,现场实验研究裸脚式稀土矿山的原地浸矿渗流过程及其引起的边坡变形规律,得到如下结论.实验矿块的浸润面接近临界水位时,仍有26.5%的矿层处于非饱和状态,因而影响了离子交换效率和资源回收率,是造成“复灌”回收龙南类型离子型稀土资源的一个主要原因.实验矿块矿层饱和体积比为65.0%时,原地浸矿的渗流场进入平衡期,在平衡期之前,注液强度增加6天后裂缝宽度才有明显变化;进入平衡期之后,裂缝宽度变化滞后注液强度增加3天,滞后注液强度减小2天.对于坡度均一的陡坡,如果原地浸矿前期注液强度过大,易引发推移式滑坡,剪出口出现在半山腰以上,后期注液强度过大,易引发牵引式滑坡,剪出口出现在山脚下;对于上陡下缓的陡坡,原地浸矿易引发推移式滑坡.
关键词:
稀土矿山
,
原地浸矿
,
渗流规律
,
边坡变形
,
注液强度
饶睿
,
李明才
,
张树标
,
饶运章
,
钟健民
稀土
doi:10.16533/J.CNKI.15-1099/TF.201606005
通过对不同赋存类型的离子型稀土矿山开展现场调查,论述了原地浸矿采场滑坡的基本特征和致灾机理,结合某滑坡易发稀土矿区开采技术条件,实施了滑坡防控工业对比试验.研究表明,离子型稀土矿采场滑坡的主要破坏类型为浅层小型圆弧强风化残积层滑坡,通过调整注液参数、增加收液工程、预留保安矿体、抗滑桩人工加固等防控技术措施,采场滑坡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所用防控措施具有投入少、产出大、施工简单、效果明显等优点,可为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山的采场防控和安全开采提供参考,解决稀土矿山面临的安全环保等现实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
稀土
,
原地浸矿
,
滑坡特征
,
滑坡机理
,
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