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微型管内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刘志刚 , 赵耀华

工程热物理学报

以四氯化碳作为工质,流经内径分别为0.168 mm、0.399 mm、0.799 mm不锈钢管及内径分别为0.242 mm、0.315 mm、0.520 mm石英玻璃管,测量压降与流量的关系,从而获得摩擦因子f与雷诺数Re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当雷诺数Re小于1600~1800时,除内径为0.168 mm的不锈钢管外,别的内径的微管内的摩擦因子与经典层流理论值几乎一致,而内径为0.168 mm的不锈钢管由于更大的相对粗糙度(8%~10%左右),其f值比经典理论值高约5%~10%左右.当雷诺数Re越过1800时,f的值明显偏离经典层流理论值.

关键词: 四氯化碳 , 压降 , 流量 , 摩擦因子

不同温度下丝网过滤器的渗透率试验研究

李娟 , 石玉美 , 汪荣顺

工程热物理学报

为了研究丝网型过滤器在不同温度下的阻力特性,对一种褶皱型不锈钢丝网过滤器进行了低温和常温下的渗透率试验研究.流动工质分别采用纯净的液氮和二氧化碳气体,测试两种温度下工质流经过滤器试验台的压降,从而利用总流伯努利方程以及层流下的达西公式计算两种工况下的渗透率.试验结果表明,85 K时的渗透率比283 K时低2个数量级,这主要是由于低温下不锈钢丝网发生冷缩,改变了流道结构并降低了孔隙率,从而导致渗透率降低且压降升高.

关键词: 不锈钢丝网过滤器 , 渗透率 , 温度 , 压降 , 达西定律

低温油封冷却器折流板开孔性能机理研究

喻九阳 , 徐成 , 郑小涛 , 林纬 , 龚程

工程热物理学报

针对管壳式换热器折流板背部存在流动死区的问题,以低温油封冷却器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对低温油封冷却器折流板开孔后的整体性能进行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折流板背部存在大量的旋涡是导致流动死区的直接原因,折流板开孔后能够形成垂直于折流板的射流,对流动死区有明显改善作用.折流板开孔后,壳程压降有较大的降幅,同时传热系数也有降低,但降低幅度远远小于降低幅度.在等换热面积和等压降情况下,折流板开孔冷却器传热系数可以提高10%.

关键词: 冷却器 , 折流板开孔 , 压降 , 传热系数 , 机理研究

部分填充金属泡沫水平管内沸腾实验研究

杜艳平 , 屈治国 , 徐会金 , 赵长颖 , 何雅玲 , 陶文铨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对金属泡沫部分填充的水平管内 R134a 流动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质量流速、蒸汽干度和操作压力对压降和换热系数的影响,并将实验数据与传统的光管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与低质量流速的情况相比,由于在不同质量流速下管内流型不同,导致高质量流速下增加干度更能增强换热,并通过壁面温度分布对沸腾换热流型进行预测.

关键词: 金属泡沫 , 压降 , 沸腾换热 , 流型

微针肋气液两相流动及压降研究

夏国栋 , 周明正 , 柴磊 , 崔珍珍 , 李健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以氮气和去离子水为工质,对微针肋热沉两相流动形态及压降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低气液流速时表面张力作用明显占优,气泡在肋之间存在时间不一的停滞现象;随着液相流速的增加,由于表面张力所起作用的变化以及两相流型的转变,试验所得分相模型系数C的分布,发生了两次明显转变;考虑当量直径影响的M-H分相模型对试验值预测效果最好,平均偏差只有9.27%,液相流速很小时,L-Mu模型效果较好.

关键词: 微针肋 , 两相流 , 压降 , 流型 , 模型

不同条件下水泥生料柱锥型喷动床压降的冷模试验

季佳铭 , 考宏涛

硅酸盐通报

本文研究了密相条件下水泥生料柱锥型喷动床内的压降.探讨了不同喂料量、入口风速和锥体角度对喷动床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压降随喂料量的增加而增大;随风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锥体角度对压降变化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 喷动床 , 压降 , 喂料量 , 风速 , 锥角

CO2系统微通道蒸发器的研究

余文芳 , 李敏霞 , 王飞波 , 马一太

工程热物理学报

研究了将微通道换热器应用于CO2循环中作为蒸发器的性能和其对CO2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系统中微通道换热器运行平稳,其在CO2系统中作为蒸发器换热量可达3.75 kW,热量体积比为6.35× 104 kW/m3,微通道换热器制冷剂侧的换热系数最高可以达到8.5 kW/(m2.K),微通道蒸发器换热效能达到90%以上,同时蒸发器制冷剂侧的压降在40 kPa以内,相对于CO2跨临界循环的高运行压力,压力损失很小.

关键词: CO2 , 微通道蒸发器 , 换热系数 , 压降

特高含水期油气水混输管道压降计算方法研究

刘晓燕 , 张艳 , 刘立君 , 赵波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油田开发后期,产出液的含水率已超过80%,集输管道内介质的流动属于特高含水油气水混合流动.准确的油气水混输管道压降计算,对油田集输系统运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井口到计量间的现有设施,对特高含水期油气水管道的液量、气量、含水率、温度及压降进行了测试.介绍了Baker冲击流压降计算模型,用实测数据对Baker模型进行了修正.计算与测试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给的修正压降模型适合特高含水采油期油气水三相冲击流水平管道压降计算.

关键词: 特高含水 , 油气水 , 压降 , 测试 , 模型

振荡流下回热器压降特性的实验研究

张晓青 , 廖宜利 , 胡志永 , 潘卫明 , 刘靖飙

工程热物理学报

研制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实验装置,用于振荡流回热器压降特性的研究。在活塞提供的振荡流作用下,研究了回热器孔隙率、长度、堆叠方式及温差对回热器动态压降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丝网型回热器的动态压降与回热器的长度及孔隙率几乎呈线性关系,而在相同条件下与丝网的堆叠方式无明显的关联;此外,回热器的动态压降随回热器两端温差的增加而增大,与温差变化方向无明显联系。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为斯特林回热器的设计提供相关的实验数据。

关键词: 回热器 , 振荡流 , 压降 , 温差 , 斯特林

高炉中心加焦对气流分布及煤气利用的影响

滕召杰 , 程树森 , 赵国磊

钢铁研究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346

中心加焦可以减小中心区域的矿焦比,增加中心气流强度,形成倒V形软熔带,提高料柱的透气性;由于中心气流中CO含量高,焦炭的溶损少,颗粒进入炉缸时保持较大的粒度,提高死焦堆的透气透液性.中心加焦对高炉操作有很多积极作用,但中心加焦也会减小中心气流的利用率,提高燃料比.当中心加焦过量时,高炉内的气流分布出现异常,因此需要研究合理的中心加焦量以及中心加焦方式.利用Ergun公式,对不同中心加焦量条件下,高炉内的煤气分布、压差变化等参数进行计算,并根据煤气分布情况简单计算了中心加焦对高炉内煤气利用率的影响.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对高炉中心加焦量及中心加焦方式进行讨论.研究结果可以为实际高炉中心加焦操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中心加焦 , 空隙度 , 压降 , 气流分布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