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乡
,
杨俊龙
,
黄亚江
,
李光宪
中国材料进展
doi:10.7502/j.issn.1674-3962.2016.11.05
石墨烯是碳原子以sp2杂化形成的、 具有六角型晶格结构的二维片层材料,其厚度薄、 比表面积大,同时还具有优异的力学、 电学、 光学和热学等性能,可以作为纳米填料提高聚合物材料的各项物理及化学性能.阐述了石墨烯及其改性衍生物作为一种新型助剂在改善聚合物阻燃性能、提高抗老化特性等方面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结合石墨烯的物理化学特性及改性方法,讨论了石墨烯提升聚合物阻燃性及抗老化性能的作用效果及机理,其中包括对炭层形成的促进作用、 对氧气或降解产物的阻隔效应、 对老化降解产生的过氧自由基的捕捉作用等.通过分析现有的研究结果,总结了石墨烯在聚合物阻燃与抗老化应用领域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对其发展前景及有待解决的基本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石墨烯
,
聚合物
,
阻燃
,
老化
,
机理
,
协同
,
物理化学特性
王婷
,
刘文
,
李学钊
,
焦晓琳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10.2015032302
以锐钛型纳米TiO2为原材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钛酸盐纳米片( TNS),系统研究了Cr(Ⅵ)和Cr(Ⅲ)在TNS上的吸附行为,以及不同pH下TNS光催化协同吸附对水体中Cr (Ⅵ)和Cr (Ⅲ)的同步去除. TEM及XRD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TNS呈现出锐钛矿与钛酸盐混合晶相,这对于其光催化和吸附性能的发挥极为重要.吸附实验证实,TNS对Cr(Ⅵ)和Cr(Ⅲ)的吸附显著受pH影响,高pH利于Cr(Ⅲ)的吸附,而Cr(Ⅵ)在低pH下吸附量更大. Cr (Ⅵ)和 Cr (Ⅲ)在 TNS上的吸附速度较快,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R2>0.99).吸附等温线结果符合Langmuir方程(R2>0.99),pH 5时,Cr(Ⅲ)的最大吸附量(13.19 mg·g-1)远大于Cr(Ⅵ)(0.63 mg·g-1),因此,单一吸附不是有效处理Cr(Ⅵ)的手段,光催化还原是必要的.光催化?吸附实验表明,随着pH的增加,TNS光催化还原Cr(Ⅵ)反应速率逐渐降低,但产生的Cr(Ⅲ)在TNS表面的吸附量显著增加.综合可知,光催化?吸附协同反应最佳pH值为5,Cr(Ⅵ)和总Cr的去除率可达97.6%,且体系中无Cr(Ⅲ)的积累.该研究为同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Cr(Ⅵ)和Cr(Ⅲ)提供了一种新的可参照的途径.
关键词:
钛酸盐纳米片
,
协同
,
光催化
,
吸附
,
铬
邹志量
,
夏延致
,
纪全
,
全凤玉
,
郝晓丽
功能材料
通过氧指数(LOI )、热重分析(TGA)和锥形量热仪(CONE)研究了二苯基磷酸阻燃改性聚丙烯腈(PMPAN)的燃烧行为.LOI值和CONE的热释放速率(HRR)显示,接上二苯基磷酸后PMPAN的阻燃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TGA测试的数据显示在阴燃或小火的作用下,PMPAN的阻燃属于凝聚相阻燃机理;而CONE测试的质量损失速率(MASS)、CO和CO2的生成速率、平均有效燃烧热(mean EHC)、平均比消光面积(mean SEA)等显示,在外部急剧升温导致的强迫燃烧条件下,PMPAN的阻燃机理为凝聚相和气相协同阻燃.
关键词:
聚丙烯腈
,
改性
,
阻燃
,
协同
,
凝聚相
谌伟庆
,
刘珊
,
陈义旺
,
石秋杰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9.01.012
采用改进的复分解法合成水杨酸镧,并与其他热稳定剂进行二元、三元协同,添加到PVC树脂粉中,应用刚果红法进行热稳定性能的测定,用红外光谱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二组分协同以水杨酸镧1%+硬脂酸铈1.5%的质量配比较好,其热降解温度达195℃,热稳定时间可达270秒; 0.5%水杨酸镧+0.5%硬脂酸铈+1.0%三碱硫酸铅三组分协同显示了优异的热稳定性能,热稳定时间达到702秒,热降解温度达到了216℃,水杨酸镧,硬脂酸铈,三碱硫酸铅三元复合的热稳定剂的稳定机理可能为继稳定机理.
关键词:
水杨酸镧
,
热稳定剂
,
协同
,
热稳定机理
曾青云
,
刘书祯
,
张子岩
,
张勇
,
熊卫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在不使用外力搅拌和不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采用微波-超声波协同蒸发结晶制备微细仲钨酸铵.考察了结晶温度,钨酸铵浓度,微波与超声波的协同功率、协同时间对仲钨酸铵粒度及形貌影响.在较佳条件下,微波-超声波协同可制得平均粒度为7.6 μm、粒径分布均匀、晶型完整的微细单晶五水仲钨酸铵.
关键词:
微波
,
超声波
,
协同
,
微细
,
仲钨酸铵